有些许日子没有发文章了。今儿给大伙整个小活,谈谈大家最关心的25年和26年选秀。这段日子闲着刷虎扑的时候,总能看到有人不厌其烦地科普:“25年就是小年,弗拉格跳级了才变成大年”、“26质量比25年更高”、“25是历史级大年”、“26年一堆五星高中生”。看着这些聒噪甚是头疼,意见相左的帖子层出不穷。那25、26年究竟是什么年呢?鄙人恰巧不巧不懂得选秀,所以我也不知道。看到这请别先划走,虽然我不知道,但是我可以用数据向您展示不带修饰最朴素的客观事实。
什么是选秀大年和五星高中生?
通常来说选秀大年指代的是有高质量新秀的选秀年份。而划定高质量新秀的标准往往以五星高中生的数量为粗略的锚定。而星级是针对美国大学运动比赛招募新生的评价标准,在篮球方面通常认为权威的球员星级评定媒体包括247Sports、Rivals和ESPN。
五星高中真的那么有价值吗?
我把历年的五星高中生数量做了个图表方便大家观看。横坐标是年份,而纵坐标是五行高中生的数量。分簇则是按照Rivals、247Sports、ESPN、三家同时都标定为五星球员数量及历年三家媒体评定五星高中生的平均数。我们以大家公认的历史级大年2021年和公认的历史级小年2024年分别作为上限和下限以此锚定评价的区间,不难发现整体评定的数量基本符合历史趋势。然而在观察除了21和24年以外的数值,会发现若非出现历史级年份这么一眼看懂的局势,要不然即使是专业的专家评定的五行高中生数量基本上每年大差不差。但如果以这个论点出发,那25年五星高中生的数量确确实实称得上是历史小年了(26年因为球员暂时还没毕业所以评估的数值可以忽略了)。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接下来将以五星评估局限性、准确率、命中率和成才度出发带你详细解答这个悖论。
局限性
球探虽然是专业的,但是也有自己的短板和局限性,五星评价是面向大学招生做出的评价,这意味着在同年的选秀里,不参与大学招生的人无法被归类到这个评价体系里,他们包括但不限于:选择参加职业联赛而非大学的球员(G League/CBA等)、非择校年的球员(非大一新人)以及国际球员(西甲/德甲等)。因而用五星高中生的数量来评定当年的选秀质量是有局限性的,他仅仅能代表参加选秀的一部分人而非大多数。
从上表可以简单看出:无论大年小年,符合五星高中生评定标准,换言之就是大一新生在首轮里的占比绝对算不上是彻底的主力军。最高的年份不超过60%,而最低的年份不低于30%。可以说,大一新生是每年选秀的基本盘,但是妄图用大一新生的质量囊括完整的选秀显然是有所偏颇、以偏概全的。
准确率
既然以五星高中生的数量来评价完整的选秀质量是不准确的,那抛开这个不谈剩下的就准了?当然不是。五星评价往往定格于高中毕业和大学录取的时间段中间。因此,星级的评定往往具有时效性而忽略了球员在大学的成长。在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说,自然不是客观的。
为了比对首轮和乐透里五星高中生的比重,笔者制作了上图分别阐述了各年份的首轮里大一五星高中生的数量和比率。可以看出即使是准确率高的年头,首轮里五星高中生的比率也没有超过50%,而在准确率低的年头比率甚至有低于20%的情况出现。而放眼乐透区,整体的五星高中生比率有所回升。总的来说,即使是职业的球探也不能完全以五星高中生的数量来涵盖一个年份的大小。无论是首轮还是乐透,大一新人占比绝非占到压倒性的比重。所以,用五星高中生的数量来评定大小年是管中窥豹,只能反映部分的情况。
那么除掉高年级参选的大龄球员、国际球员和选择参加职业联赛的高中生呢?让我们把目光放到纯大一新人上看看。可以看到在首轮和乐透里的大一新生中,五星高中生的比例还是相当高的:通常来说接近80%。这意味着在乐透和首轮里能被选中的大一新人,基本上都是五星高中生;但同时这也意味着乐透和首轮里被选中的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大一新生并不是五星高中生:这些漏网之鱼也一定说明了即使是专业的球探也有疏漏的地方。总的来说这么看,球探的准确率还是相当高的。
命中率
但是事实当真如此吗?有一个词语叫做幸存者偏差。在维基百科中对于这个词是这么解释的:幸存者偏差或幸存者偏误(英语:survivorship bias),也称为生存者偏差,是一种逻辑谬误,属于选择偏差的一种。当过度关注“幸存”的人事物,从而造成忽略那些没有幸存的(也可能因为无法观察到),便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在上述例子中,被选中的人则是幸存者,而在幸存者里找五星高中生显然在样本上选择了从小样本入手,而被我们忽略掉的是没被选中的五星高中生。那么,那些被评定为五星高中生的香饽饽里,又有多少能落入首轮乃至乐透呢?
从上表可以看出,当我们把目光放到全体五星高中生而非首轮或乐透的五行高中生时,形式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以看到无论是Rivals、247Sports、ESPN抑或是三家媒体共同提名的五星高中生,能进入首轮的比例通常远低于50%:就过去十年的表现来看,三家提名的五星高中生进入首轮的总比例为:36%、38%和38%。在这个数据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出大约三分之二的五星高中生都无法进入首轮,或者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水了。而即使是被三家联合提名的五星高中生在过去10年被首轮摘下的比例也只有44%。而在乐透区的数据更加惨不忍睹:就过去十年的表现来看三家提名的五星高中生进入乐透的总比例为:22%、24%和24%。而即使是被三家联合提名的五星高中生在过去10年被首轮摘下的比例也只有28%。约等于四个五星高中生里面只有一个人能进乐透。
关于这个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体育媒体的职业球探水平有限?并不能这么粗暴的涵盖:切勿忘记星级的评定是在高中毕业大学尚未选择时做出的评定,换言之就是这个评价只针对高中的表现盖棺定论,而忽略了球员在大学的进步和发展,尽管从目的上来说星级评定并没有这个作用。
简而言之言而简之,五星高中生的数量评定只能粗略地反映大学招生的质量而不能反映选秀的质量,而他所映射的对象只是选秀的一部分球员而忽略了国际等球员,还有他本身的准确性也未必是完全正确的。只能说五星高中生的数量只能部分反映选秀的质量,而这个反映有着极大的局限性。如果以五星高中生的数量作为评价选秀大小年的标准,毫无疑问这是极其不客观和错误的。
成材率
那么既然五星高中生的数量并不能合理反映选秀的质量,那什么可以反映呢?笔者对于潜力、身体动静态不甚了解,自然也无法做出所谓“潜力”的评估。但球员在大一的表现是可以被量化的,在这里我们需要引入一个高阶数值反馈球员赛场上的表现:BPM。诚然,任何一个高阶数值对于反映球员的球场表现都有趋向和局限,但是那是对于个体球员而言的。倘如把高阶作为评价一个群体的时候,因为评价标准都是一样的,整体的准确度是非常高的。因为即使在个体球员上,特定高阶即使有失偏颇,但是只要样本数量够大,整体偏差就会越小。只要环境相同(同处NCAA一级赛区、规则不发生巨大的变化),那么两个群体的比对则是可能。在设置了相关设置包括:球员出场时间MIN%>40%、出场率高于40%、球员年级设定仅限为大一新人、赛区设置为NCAA一级赛区后,我们得出了历年大一新人在一级赛区有足够出场时间和场数后的BPM比对。
此处是2025届大一新生的BPM数值(出于数据原因此处用的是BPM1.0而非BPM2.0,因此数据于Tankathon等网址有所差异),数据源于数据分析门户Barttorvik。
可以看出无论是高端的BPM 10+段还是较高的BPM 7+段,2025届球员在同BPM段的数量都呈现碾压态势。当然拿2025届开赛两个月的表现和别人全年的数值做比对显然是不合理的,球员往往很难在漫长的赛季中维持高产的比赛水平。那么我们拿同时间段来做个比对,时间设置为每年的11月1日(开赛日期)至12月31日(2025届当前数据统计的截止日期)。
可以从上表得出,即使是放在开赛的同时间段,2025届的新生表现依旧优异:BPM 10+区位里,25届球员的数量遥遥领先;在BPM 9+和BPM 8+的区位里,除了17届没有一届高于25届的数量;而在BPM 7+的区位里,25届的数量虽然不是顶尖,但是过去十年里比25届数量多的只有4年,数量持平的有1年,数量更低的则有5年。按照上文的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里平均每届首轮中大一新人的数量为12.7人,而在2025届里BPM超过7的则有17人。这很大概率意味着这些人能一定程度覆盖25年的首轮中的大一新生。至少在BPM这个高阶的评价看来,25年无论是顶部人才,还是到首轮段末的人才,各个水平段的球员数量基本上都呈碾压态势。
虽然NCAA的赛季尚早,现在盖棺定论25年是超级大年是不准确且不客观的。暂且不论还有两个多月才打完常规赛,谁能延续现在的表现进入疯狂三月尚且未知,此后是否有新的黑马出现也难以推测。但是就同时间段的表现来说,25年的大一新人早早地当上了队伍的顶梁柱,无论各个水平段都有亮眼的发挥和可观的数量。即使不敢妄言这是大年,但是从尖端到整个首轮段绝非小年,五星高中生的数量评价不可盲目听从。
其他的人
说完大一的新人,也补充一下其他被我们忽略的球员:国际球员、非大一老生和选择参加职业联赛的高中生。这方面笔者所收集到的信息还是有一定的局限,了解不算众多,但都能稍微提一嘴。
在非大一的老生里,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去年NCAA新人里BPM排名前十的有六个选择留校,极大可能参加今年的选秀。一定程度上约等于把去年发挥最亮眼的几个新人中的一大半留到了25届,且Collin Murray-Boyles、JT Toppin和KJ Lewis目前皆位于首轮预测中。可以不负责任的暴论说去年的历史级小年和这几个的留校有脱不开的关系。
在国际球员里,虽然Nolan Traore和Rocco Zikarsky表现有所不尽如预期,但也大差不差。而德甲球队Ratiopharm Ulm的异军突起则让人超乎意外,阵内的Ben Saraf和Noa Essengue都扛起了球队的大梁。算上西甲缺乏上场时间样本量太小无法分析的Hugo González,今年国际球员也算是人才济济,其中有潜力杀入乐透的就预计有3-4位。更别说或许还有我未曾关注的球员。
至于选择参加职业联赛而非大学篮球的本土新人来说,这或许是糟糕透顶的一年。伴随着臭名昭著的“诈骗队”G League点燃队的解散,原本预计乐透的Pink Date一度面临无球可打的地步,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点燃末代皇储溥杰”。而后转而加入G League的墨西哥城队后,表现出乎意料的拉了大胯:命中率、三分命中率和罚球命中率是离谱的34.8%、21.4%和72.7%,PER值抵达了惊人的4.8。在人才济济的25届里,可能选择参加职业联赛而非大学篮球的本土新人是那个瑕疵。
总体而言,2025届非大一新生的球员里可圈可点有很多,亮眼表现的也不少,至于点燃队什么的瑕不掩瑜了。
总结
数据往往具有欺骗性,即使他本身是客观的,但使用的方式决定了他并不客观。此番解读很大程度沾染了笔者的观点,即使尽力也未必能做到客观公正。但就我自己而已,无论是罗列的数据还是赛场上新人的表现都令我折服。我相信这是一个历史级的大年。相信目前手握25年4个首轮1个次轮的篮网会做出正确的抉择。
如果文章有疏漏或者错误的地方,欢迎指正!如果你有其他的解读和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笔者纯粹为爱发电,文中所有的数值和统计均有本人亲自独立完成,引用的数据源也表明了出自对象,可以说这是一篇原创度很高的文章。您的推荐和留言就是鼓励我在网区创作的最大鼓励!此外杠精请绕路,你杠你就对!
这篇希望作为元旦礼物送给大家,冲掉一些关于近期交易的失望,让我们把期待放在未来!
有些许日子没有发文章了。今儿给大伙整个小活,谈谈大家最关心的25年和26年选秀。这段日子闲着刷虎扑的时候,总能看到有人不厌其烦地科普:“25年就是小年,弗拉格跳级了才变成大年”、“26质量比25年更高”、“25是历史级大年”、“26年一堆五星高中生”。看着这些聒噪甚是头疼,意见相左的帖子层出不穷。那25、26年究竟是什么年呢?鄙人恰巧不巧不懂得选秀,所以我也不知道。看到这请别先划走,虽然我不知道,但是我可以用数据向您展示不带修饰最朴素的客观事实。
什么是选秀大年和五星高中生?
通常来说选秀大年指代的是有高质量新秀的选秀年份。而划定高质量新秀的标准往往以五星高中生的数量为粗略的锚定。而星级是针对美国大学运动比赛招募新生的评价标准,在篮球方面通常认为权威的球员星级评定媒体包括247Sports、Rivals和ESPN。
五星高中真的那么有价值吗?
我把历年的五星高中生数量做了个图表方便大家观看。横坐标是年份,而纵坐标是五行高中生的数量。分簇则是按照Rivals、247Sports、ESPN、三家同时都标定为五星球员数量及历年三家媒体评定五星高中生的平均数。我们以大家公认的历史级大年2021年和公认的历史级小年2024年分别作为上限和下限以此锚定评价的区间,不难发现整体评定的数量基本符合历史趋势。然而在观察除了21和24年以外的数值,会发现若非出现历史级年份这么一眼看懂的局势,要不然即使是专业的专家评定的五行高中生数量基本上每年大差不差。但如果以这个论点出发,那25年五星高中生的数量确确实实称得上是历史小年了(26年因为球员暂时还没毕业所以评估的数值可以忽略了)。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接下来将以五星评估局限性、准确率、命中率和成才度出发带你详细解答这个悖论。
局限性
球探虽然是专业的,但是也有自己的短板和局限性,五星评价是面向大学招生做出的评价,这意味着在同年的选秀里,不参与大学招生的人无法被归类到这个评价体系里,他们包括但不限于:选择参加职业联赛而非大学的球员(G League/CBA等)、非择校年的球员(非大一新人)以及国际球员(西甲/德甲等)。因而用五星高中生的数量来评定当年的选秀质量是有局限性的,他仅仅能代表参加选秀的一部分人而非大多数。
从上表可以简单看出:无论大年小年,符合五星高中生评定标准,换言之就是大一新生在首轮里的占比绝对算不上是彻底的主力军。最高的年份不超过60%,而最低的年份不低于30%。可以说,大一新生是每年选秀的基本盘,但是妄图用大一新生的质量囊括完整的选秀显然是有所偏颇、以偏概全的。
准确率
既然以五星高中生的数量来评价完整的选秀质量是不准确的,那抛开这个不谈剩下的就准了?当然不是。五星评价往往定格于高中毕业和大学录取的时间段中间。因此,星级的评定往往具有时效性而忽略了球员在大学的成长。在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说,自然不是客观的。
为了比对首轮和乐透里五星高中生的比重,笔者制作了上图分别阐述了各年份的首轮里大一五星高中生的数量和比率。可以看出即使是准确率高的年头,首轮里五星高中生的比率也没有超过50%,而在准确率低的年头比率甚至有低于20%的情况出现。而放眼乐透区,整体的五星高中生比率有所回升。总的来说,即使是职业的球探也不能完全以五星高中生的数量来涵盖一个年份的大小。无论是首轮还是乐透,大一新人占比绝非占到压倒性的比重。所以,用五星高中生的数量来评定大小年是管中窥豹,只能反映部分的情况。
那么除掉高年级参选的大龄球员、国际球员和选择参加职业联赛的高中生呢?让我们把目光放到纯大一新人上看看。可以看到在首轮和乐透里的大一新生中,五星高中生的比例还是相当高的:通常来说接近80%。这意味着在乐透和首轮里能被选中的大一新人,基本上都是五星高中生;但同时这也意味着乐透和首轮里被选中的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大一新生并不是五星高中生:这些漏网之鱼也一定说明了即使是专业的球探也有疏漏的地方。总的来说这么看,球探的准确率还是相当高的。
命中率
但是事实当真如此吗?有一个词语叫做幸存者偏差。在维基百科中对于这个词是这么解释的:幸存者偏差或幸存者偏误(英语:survivorship bias),也称为生存者偏差,是一种逻辑谬误,属于选择偏差的一种。当过度关注“幸存”的人事物,从而造成忽略那些没有幸存的(也可能因为无法观察到),便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在上述例子中,被选中的人则是幸存者,而在幸存者里找五星高中生显然在样本上选择了从小样本入手,而被我们忽略掉的是没被选中的五星高中生。那么,那些被评定为五星高中生的香饽饽里,又有多少能落入首轮乃至乐透呢?
从上表可以看出,当我们把目光放到全体五星高中生而非首轮或乐透的五行高中生时,形式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以看到无论是Rivals、247Sports、ESPN抑或是三家媒体共同提名的五星高中生,能进入首轮的比例通常远低于50%:就过去十年的表现来看,三家提名的五星高中生进入首轮的总比例为:36%、38%和38%。在这个数据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出大约三分之二的五星高中生都无法进入首轮,或者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水了。而即使是被三家联合提名的五星高中生在过去10年被首轮摘下的比例也只有44%。而在乐透区的数据更加惨不忍睹:就过去十年的表现来看三家提名的五星高中生进入乐透的总比例为:22%、24%和24%。而即使是被三家联合提名的五星高中生在过去10年被首轮摘下的比例也只有28%。约等于四个五星高中生里面只有一个人能进乐透。
关于这个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体育媒体的职业球探水平有限?并不能这么粗暴的涵盖:切勿忘记星级的评定是在高中毕业大学尚未选择时做出的评定,换言之就是这个评价只针对高中的表现盖棺定论,而忽略了球员在大学的进步和发展,尽管从目的上来说星级评定并没有这个作用。
简而言之言而简之,五星高中生的数量评定只能粗略地反映大学招生的质量而不能反映选秀的质量,而他所映射的对象只是选秀的一部分球员而忽略了国际等球员,还有他本身的准确性也未必是完全正确的。只能说五星高中生的数量只能部分反映选秀的质量,而这个反映有着极大的局限性。如果以五星高中生的数量作为评价选秀大小年的标准,毫无疑问这是极其不客观和错误的。
成材率
那么既然五星高中生的数量并不能合理反映选秀的质量,那什么可以反映呢?笔者对于潜力、身体动静态不甚了解,自然也无法做出所谓“潜力”的评估。但球员在大一的表现是可以被量化的,在这里我们需要引入一个高阶数值反馈球员赛场上的表现:BPM。诚然,任何一个高阶数值对于反映球员的球场表现都有趋向和局限,但是那是对于个体球员而言的。倘如把高阶作为评价一个群体的时候,因为评价标准都是一样的,整体的准确度是非常高的。因为即使在个体球员上,特定高阶即使有失偏颇,但是只要样本数量够大,整体偏差就会越小。只要环境相同(同处NCAA一级赛区、规则不发生巨大的变化),那么两个群体的比对则是可能。在设置了相关设置包括:球员出场时间MIN%>40%、出场率高于40%、球员年级设定仅限为大一新人、赛区设置为NCAA一级赛区后,我们得出了历年大一新人在一级赛区有足够出场时间和场数后的BPM比对。
此处是2025届大一新生的BPM数值(出于数据原因此处用的是BPM1.0而非BPM2.0,因此数据于Tankathon等网址有所差异),数据源于数据分析门户Barttorvik。
可以看出无论是高端的BPM 10+段还是较高的BPM 7+段,2025届球员在同BPM段的数量都呈现碾压态势。当然拿2025届开赛两个月的表现和别人全年的数值做比对显然是不合理的,球员往往很难在漫长的赛季中维持高产的比赛水平。那么我们拿同时间段来做个比对,时间设置为每年的11月1日(开赛日期)至12月31日(2025届当前数据统计的截止日期)。
可以从上表得出,即使是放在开赛的同时间段,2025届的新生表现依旧优异:BPM 10+区位里,25届球员的数量遥遥领先;在BPM 9+和BPM 8+的区位里,除了17届没有一届高于25届的数量;而在BPM 7+的区位里,25届的数量虽然不是顶尖,但是过去十年里比25届数量多的只有4年,数量持平的有1年,数量更低的则有5年。按照上文的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里平均每届首轮中大一新人的数量为12.7人,而在2025届里BPM超过7的则有17人。这很大概率意味着这些人能一定程度覆盖25年的首轮中的大一新生。至少在BPM这个高阶的评价看来,25年无论是顶部人才,还是到首轮段末的人才,各个水平段的球员数量基本上都呈碾压态势。
虽然NCAA的赛季尚早,现在盖棺定论25年是超级大年是不准确且不客观的。暂且不论还有两个多月才打完常规赛,谁能延续现在的表现进入疯狂三月尚且未知,此后是否有新的黑马出现也难以推测。但是就同时间段的表现来说,25年的大一新人早早地当上了队伍的顶梁柱,无论各个水平段都有亮眼的发挥和可观的数量。即使不敢妄言这是大年,但是从尖端到整个首轮段绝非小年,五星高中生的数量评价不可盲目听从。
其他的人
说完大一的新人,也补充一下其他被我们忽略的球员:国际球员、非大一老生和选择参加职业联赛的高中生。这方面笔者所收集到的信息还是有一定的局限,了解不算众多,但都能稍微提一嘴。
在非大一的老生里,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去年NCAA新人里BPM排名前十的有六个选择留校,极大可能参加今年的选秀。一定程度上约等于把去年发挥最亮眼的几个新人中的一大半留到了25届,且Collin Murray-Boyles、JT Toppin和KJ Lewis目前皆位于首轮预测中。可以不负责任的暴论说去年的历史级小年和这几个的留校有脱不开的关系。
在国际球员里,虽然Nolan Traore和Rocco Zikarsky表现有所不尽如预期,但也大差不差。而德甲球队Ratiopharm Ulm的异军突起则让人超乎意外,阵内的Ben Saraf和Noa Essengue都扛起了球队的大梁。算上西甲缺乏上场时间样本量太小无法分析的Hugo González,今年国际球员也算是人才济济,其中有潜力杀入乐透的就预计有3-4位。更别说或许还有我未曾关注的球员。
至于选择参加职业联赛而非大学篮球的本土新人来说,这或许是糟糕透顶的一年。伴随着臭名昭著的“诈骗队”G League点燃队的解散,原本预计乐透的Pink Date一度面临无球可打的地步,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点燃末代皇储溥杰”。而后转而加入G League的墨西哥城队后,表现出乎意料的拉了大胯:命中率、三分命中率和罚球命中率是离谱的34.8%、21.4%和72.7%,PER值抵达了惊人的4.8。在人才济济的25届里,可能选择参加职业联赛而非大学篮球的本土新人是那个瑕疵。
总体而言,2025届非大一新生的球员里可圈可点有很多,亮眼表现的也不少,至于点燃队什么的瑕不掩瑜了。
总结
数据往往具有欺骗性,即使他本身是客观的,但使用的方式决定了他并不客观。此番解读很大程度沾染了笔者的观点,即使尽力也未必能做到客观公正。但就我自己而已,无论是罗列的数据还是赛场上新人的表现都令我折服。我相信这是一个历史级的大年。相信目前手握25年4个首轮1个次轮的篮网会做出正确的抉择。
如果文章有疏漏或者错误的地方,欢迎指正!如果你有其他的解读和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笔者纯粹为爱发电,文中所有的数值和统计均有本人亲自独立完成,引用的数据源也表明了出自对象,可以说这是一篇原创度很高的文章。您的推荐和留言就是鼓励我在网区创作的最大鼓励!此外杠精请绕路,你杠你就对!
这篇希望作为元旦礼物送给大家,冲掉一些关于近期交易的失望,让我们把期待放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