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杜甫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常被后人理解为因果关系,认为是说书读得多,就能写出好的诗文。其实后面还有几句:“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可以看出杜甫认为自己的诗文可以与历史上的扬雄、曹植、李邕和王翰等媲美,本想上书唐朝的皇帝和重臣,使天宝年间的唐朝社会恢复贞观、开元年间的清明和兴盛,却没有成功。也不知道他是否预料到局势会严重到酿成安史之乱。
二、刘禹锡《乌衣巷》最后一句“飞入寻常百姓家”,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常常被用来形容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普通人家里也有了很多高档家具。实际上原诗是:“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形容东晋时宰相王导和谢安的宅第到唐朝后期变成了平民百姓的住所,与上述用法截然相反。
三、李商隐《无题》第三四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常常被用于形容”废寝忘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崇高精神,当然现在很多人不提倡了。但诗人本来是写的情场失意的诗句,以蚕丝喻情丝,以烛泪喻情泪。当然古代情场失意的诗未必是诗人自己情场失意,甚至有可能是比喻皇帝不再宠爱大臣或者大官不再抬举下级,这些不深究了。
一、杜甫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常被后人理解为因果关系,认为是说书读得多,就能写出好的诗文。其实后面还有几句:“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可以看出杜甫认为自己的诗文可以与历史上的扬雄、曹植、李邕和王翰等媲美,本想上书唐朝的皇帝和重臣,使天宝年间的唐朝社会恢复贞观、开元年间的清明和兴盛,却没有成功。也不知道他是否预料到局势会严重到酿成安史之乱。
二、刘禹锡《乌衣巷》最后一句“飞入寻常百姓家”,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常常被用来形容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普通人家里也有了很多高档家具。实际上原诗是:“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形容东晋时宰相王导和谢安的宅第到唐朝后期变成了平民百姓的住所,与上述用法截然相反。
三、李商隐《无题》第三四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常常被用于形容”废寝忘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崇高精神,当然现在很多人不提倡了。但诗人本来是写的情场失意的诗句,以蚕丝喻情丝,以烛泪喻情泪。当然古代情场失意的诗未必是诗人自己情场失意,甚至有可能是比喻皇帝不再宠爱大臣或者大官不再抬举下级,这些不深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