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轻2025应该是最近热度最高的篮球鞋了,收到已经3天,实战两场之后,整理了一下思路和手机中的素材,谈谈我对这双李宁本年度最具挑战性的篮球产品的看法。
首先介绍一下楼主自己,身高188,体重90kg,44.5/45,球龄十几年,在业余局中属于重型锋卫的打法,七突三投,比较吃爆发力和身体对抗的打法。市面主流&非主流品牌实战鞋穿过上百双,对球鞋的缓震以及轻量化关注较多,是个不折不扣的“装备党”。
初上脚,2025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轻若无物”,重量绝对是超轻2025的第一名片,甚至让我一度怀疑这是一双厚底跑鞋!上次有这种来自重量上的震撼,应该是第一代的crazylight了,但是也让我产生怀疑:这双是否会像CL1.0一样,空有轻质,却牺牲了缓震、耐磨等一系列更重要的指标?
这双和韦10/伽马一样,我同样选择了45码,但是从俯视图就可以看出,这双鞋是不折不扣的宽楦。在没系鞋带的情况下,我甚至感受不到任何来自鞋面的压迫,这也是省略内靴带来的直接影响,因此也建议瘦脚的兄弟可以酌情买小半码(但是会有磨脚趾的风险后面会讲)。好在系紧鞋带之后,动态包裹没发现太大的问题,并且得益于鞋舌材质非常柔软舒适,脚背也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在球场跑跑跳跳简单热身之后,轻质带来的体验,让我有着强烈的上场打球的冲动,
插播一下这双鞋的重量。45码单只301.2克!如果这个数字不足以表达它的轻,可以看下我手里其他几双轻质球鞋的重量,同为45码的情况下,aj36和超轻2022都是400+,即便减配的zk5,也要比超轻2025重上近70g,抛开一切不谈,轻质这条,2025可能是之前之后很久一段时间的top1了。
实战过程中,由于大体重和更多突破的原因,我认为还是对这双鞋的缓震极限,包裹性有了初步的认识。3/4掌的超䨻,脚感上更接近于zoomax那种大气垫,或者没衰减的lightstrike的脚感,软中带韧,并且因为只是镶嵌在lightfoam框架里的一层,形变控制做得很好,所以也没有拖泥带水的感觉。后跟非常厚实,并且做了加宽处理,在实战中没有踩穿的感觉。鞋面包裹并没有传统球鞋那种每个角落都包裹着脚的感觉,而是在发力和跑、跳等动作着重接触的部位,做了加强的处理,虽然没有不适感,但是总会感觉在极限动作下会松脱,好在两场球下来,并没有发生担心的状况,并且得益于超级轻量化的鞋底,完全不会有鞋面带不动鞋底的感觉。防侧翻性能不再赘述,看到又大又厚的侧墙和防侧翻角就知道了。
耐用性方面,两场实战下来,鞋底基本没有明显的磨损,GCU和tuffos的组合,相信可以经受住外场的考验。倒是中底有了很多不可逆的褶皱,让我想到了zoomx,所以后续鞋底材料的衰减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作为超轻2022的续作,前世今生,两双鞋我认为已经存在本质上的差别。2022的实战经住了考验,甚至可以说是一双适合后卫、前锋等小体重球员的水桶鞋。但是在革新意义上讲,我认为它并没有完全配得上超轻二字。前文中的aj36,与超轻2022同年已经在重量上略胜一筹,而两年后的今天,我认为李宁在轻量化上已经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刀法也愈发精准。但相比于超轻2022,有了䨻丝、超䨻等新科技加持的极致轻量化战靴,是否能在性能上更胜一筹,需要广大球友一起去见证。
回到2024年,上半年的“流量大鞋”伽马,作为发售价高出近一倍的顶级产品,也一直被同门或者竞品“碰瓷”。超轻2025是否可以平替伽马呢?我的理解是不能的,两双球鞋的风格迥异,伽马因为前掌碳板和上翘鞋头的缘故,更加适合精英选手,鞋楦也更加瘦,驾驭门槛我认为是今年市售球鞋中最高,相比于追求轻量,我认为伽马追求更多的是运动表现的加成,甚至酌情舍弃一些保护功能,去帮助顶级球员提高跑、跳、灵活性;而超轻2025的命题是“轻”,但是又没有抛弃基本的保护功用,鞋楦也更适合大众去穿着,适合更多位置的球员去体验。
最后,谈谈我认为超轻2025的不足之处:1.鞋底的tpu基本一场就会磨花,因为是和鞋底同一平面接触地面,当然这也是无伤大雅的一条缺点;2.鞋底材料衰减需要打问号,不管是板材发泡的超䨻,或者是几乎所有球鞋中最软的lightfoam,都需要时间的检验;3.鞋舌固定问题,因为没有内靴的固定,鞋舌会在实战过程中皱在一起或者跑偏。
轻量化问题,小到手机、手表,大到跑车,飞机,都是一项系统性的问题,做减法,对于李宁来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也是一次漂亮的秀肌肉。但是减去重量的同时,如何再把性能,耐久比传统的公式鞋更进一步,可能是未来篮球鞋市场新的命题。
超轻2025应该是最近热度最高的篮球鞋了,收到已经3天,实战两场之后,整理了一下思路和手机中的素材,谈谈我对这双李宁本年度最具挑战性的篮球产品的看法。
首先介绍一下楼主自己,身高188,体重90kg,44.5/45,球龄十几年,在业余局中属于重型锋卫的打法,七突三投,比较吃爆发力和身体对抗的打法。市面主流&非主流品牌实战鞋穿过上百双,对球鞋的缓震以及轻量化关注较多,是个不折不扣的“装备党”。
初上脚,2025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轻若无物”,重量绝对是超轻2025的第一名片,甚至让我一度怀疑这是一双厚底跑鞋!上次有这种来自重量上的震撼,应该是第一代的crazylight了,但是也让我产生怀疑:这双是否会像CL1.0一样,空有轻质,却牺牲了缓震、耐磨等一系列更重要的指标?
这双和韦10/伽马一样,我同样选择了45码,但是从俯视图就可以看出,这双鞋是不折不扣的宽楦。在没系鞋带的情况下,我甚至感受不到任何来自鞋面的压迫,这也是省略内靴带来的直接影响,因此也建议瘦脚的兄弟可以酌情买小半码(但是会有磨脚趾的风险后面会讲)。好在系紧鞋带之后,动态包裹没发现太大的问题,并且得益于鞋舌材质非常柔软舒适,脚背也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在球场跑跑跳跳简单热身之后,轻质带来的体验,让我有着强烈的上场打球的冲动,
插播一下这双鞋的重量。45码单只301.2克!如果这个数字不足以表达它的轻,可以看下我手里其他几双轻质球鞋的重量,同为45码的情况下,aj36和超轻2022都是400+,即便减配的zk5,也要比超轻2025重上近70g,抛开一切不谈,轻质这条,2025可能是之前之后很久一段时间的top1了。
实战过程中,由于大体重和更多突破的原因,我认为还是对这双鞋的缓震极限,包裹性有了初步的认识。3/4掌的超䨻,脚感上更接近于zoomax那种大气垫,或者没衰减的lightstrike的脚感,软中带韧,并且因为只是镶嵌在lightfoam框架里的一层,形变控制做得很好,所以也没有拖泥带水的感觉。后跟非常厚实,并且做了加宽处理,在实战中没有踩穿的感觉。鞋面包裹并没有传统球鞋那种每个角落都包裹着脚的感觉,而是在发力和跑、跳等动作着重接触的部位,做了加强的处理,虽然没有不适感,但是总会感觉在极限动作下会松脱,好在两场球下来,并没有发生担心的状况,并且得益于超级轻量化的鞋底,完全不会有鞋面带不动鞋底的感觉。防侧翻性能不再赘述,看到又大又厚的侧墙和防侧翻角就知道了。
耐用性方面,两场实战下来,鞋底基本没有明显的磨损,GCU和tuffos的组合,相信可以经受住外场的考验。倒是中底有了很多不可逆的褶皱,让我想到了zoomx,所以后续鞋底材料的衰减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作为超轻2022的续作,前世今生,两双鞋我认为已经存在本质上的差别。2022的实战经住了考验,甚至可以说是一双适合后卫、前锋等小体重球员的水桶鞋。但是在革新意义上讲,我认为它并没有完全配得上超轻二字。前文中的aj36,与超轻2022同年已经在重量上略胜一筹,而两年后的今天,我认为李宁在轻量化上已经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刀法也愈发精准。但相比于超轻2022,有了䨻丝、超䨻等新科技加持的极致轻量化战靴,是否能在性能上更胜一筹,需要广大球友一起去见证。
回到2024年,上半年的“流量大鞋”伽马,作为发售价高出近一倍的顶级产品,也一直被同门或者竞品“碰瓷”。超轻2025是否可以平替伽马呢?我的理解是不能的,两双球鞋的风格迥异,伽马因为前掌碳板和上翘鞋头的缘故,更加适合精英选手,鞋楦也更加瘦,驾驭门槛我认为是今年市售球鞋中最高,相比于追求轻量,我认为伽马追求更多的是运动表现的加成,甚至酌情舍弃一些保护功能,去帮助顶级球员提高跑、跳、灵活性;而超轻2025的命题是“轻”,但是又没有抛弃基本的保护功用,鞋楦也更适合大众去穿着,适合更多位置的球员去体验。
最后,谈谈我认为超轻2025的不足之处:1.鞋底的tpu基本一场就会磨花,因为是和鞋底同一平面接触地面,当然这也是无伤大雅的一条缺点;2.鞋底材料衰减需要打问号,不管是板材发泡的超䨻,或者是几乎所有球鞋中最软的lightfoam,都需要时间的检验;3.鞋舌固定问题,因为没有内靴的固定,鞋舌会在实战过程中皱在一起或者跑偏。
轻量化问题,小到手机、手表,大到跑车,飞机,都是一项系统性的问题,做减法,对于李宁来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也是一次漂亮的秀肌肉。但是减去重量的同时,如何再把性能,耐久比传统的公式鞋更进一步,可能是未来篮球鞋市场新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