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北控男篮完成了俱乐部杯赛的小组赛征程,并以4胜0负的战绩晋级杯赛八强。在缺少两名国手、张帆因伤休战的情况下,北控在定州赛区的四场比赛中尝试了不少有别于先前联赛的新安排,最终也得到了一定的收获和经验教训。本期内容就来与大家一同回顾一下北控此次杯赛期间几个值得注意的要点和人物,欢迎大家理性讨论。
特莱斯的崛起,双小外的复苏宣言
在先前的文章中,笔者曾经在探讨萨林杰的出场时间时专门写到过双小外阵容在联赛第一阶段期间的疲软,并指出这一阵容在未来必须得到更好的运用。而到了杯赛期间,我们可以看到闵指导和教练组明显有意锤炼双小外阵容的节奏和默契,而结果总体来说已经很令人满意了。
根据中国篮协技战术服务平台的统计,特莱斯和里勒在杯赛中共同出战77分钟,在此期间北控每百回合净胜对手18.9分,与联赛阶段形成了鲜明对比。尽管防守端仍然存在一定问题,但北控在这四场比赛里成功释放出了这一阵容在理论上的进攻潜力。双小外组合在场期间,北控的百回合进攻效率高达134.5,是毫无疑问的顶尖水平。这一阵容在保证失误控制的基础上,真实命中率超过62%,造罚球率也比联赛时期提升了将近一倍。
对于这套阵容的“起死回生”,一方面要归功于球队在杯赛安排萨林杰更多休息,将双小外设为主打,从而给予了更多的试错空间和磨合机会;另一方面,两名小外援从个人层面的改善和付出也是肉眼可见的。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特莱斯,这名控卫无疑是杯赛第一阶段中全队乃至全联盟表现最好的球员,甚至很可能不用加上之一。在这个练兵的阶段被赋予充分球权后,特莱斯在四场小组赛中仍然打出了75.4%的超高真实命中率,漂亮地扛起了球队的大旗。没有了张帆,特莱斯作为北控仅有的高产三分手交出了满分答卷,以53.1%的命中率场均投入4.3个三分球,有球和无球投射兼备,为球队补充了急需的空间和外线火力。
除了创造空间之外,作为一名运球后投篮的高手,杯赛中的特莱斯以高效率在中远距离消化了大量球权,也使得球队内线和锋线投射贫乏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的缓解,为全队的进攻支撑起坚实的下限。
相比起手感火热的特莱斯,里勒在杯赛期间的投篮手感仍然不佳,但同样解放出球权的他也发挥出了自己在突破和转换进攻中攻筐的特长。杯赛以来,他的篮下出手频率达到每百回合14.8次,造罚球频率则是百回合9.9次,两项数据都超过了联盟几乎所有的3号位。考虑到他本身是作为2号位向上摇摆打3,这个数据更加难能可贵。
除了个人特长的发挥外,两人还激活了双小外阵容最重要的武器——速度。在几场杯赛中,特莱斯和里勒都在转换进攻的创造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的防守对抗意愿都有不小的提升,防守篮板拼抢明显改善,维持了不错的抢断数据,快攻推进和冲击也非常坚决。在面对天津队的揭幕战中,正是凭借着两人不断掀起反击、末节合砍38分的惊人表现,一度落后18分的北控才在最后时刻逃出生天。
在两名小外援的帮助下,北控打出了小组赛联盟第5的进攻节奏(96.4),场均拿到22.5分的快攻得分,快攻占总得分之比(23.5%)更是高居20支球队之首。尽管萨林杰杯赛期间的划水休息基本不可能成为联赛中的常见现象,但双小外阵容在这一个星期内建立起的正确节奏无疑可以给北控更多使用它的信心,也能让两名小外援在随后的征程里发挥出更亮眼的作用。
朱松玮的可能性,以及陈国豪所需的调整
本次杯赛期间,北控的锋线新援朱松玮终于迎来了自己在公众面前的首秀。他在四场比赛中基本被固定在三号位出场,总计出战了70分钟。尽管腿伤和久疏战阵还是在他身上留下了明显的锈迹,但他在球场上(尤其是在进攻端)的表现无疑还是给了球迷们合理的想象空间。
首先,朱松玮的身高和运动能力让北控在进攻端明显有了额外的冲击力。多年以来,北控的三号位一直比较单薄,先前唯一的正牌小前锋金鑫除了饱受伤病困扰外,在身体素质方面也不算突出。而朱松玮的身高达到2.06米,跑跳能力也有很好的天赋底子。在几场比赛中,朱松玮体现出的攻筐欲望和存在感都不错,具备良好的空切意识,偶尔还有灵光一闪的持球攻击。
其次,他的投射把握度也被证明是对北控有益的。虽然出手样本很小,但朱松玮确实命中了4次三分出手中的2次,在快速传导球后能很好地完成投篮,而这是北控的大多数外线本土球员都不那么擅长的工作。
尽管攻防效率还明显受到身体状况的拖累,但我们完全有理由确认朱松玮存在短期内就可以兑现的进攻潜力,健康的他会很快填满这些提升空间。
除了朱松玮之外,联赛中出场时间有限的前状元陈国豪也借杯赛的机会获得了更多的亮相机会。不过相比伤病未愈的朱松玮,相对健康的他留下的表现则显得有些喜忧参半。
先说好消息,由于双小外状态的提升,北控的场上空间和进攻容错率都有了一定的改善,陈国豪也得以解开了先前最影响他出场机会的封印。在外援和更多快攻的带动下,陈国豪的比赛感觉和终结效果提升明显,场均能在20.3分钟的时间内得到7.3分,篮下命中率也来到了69.2%。
(顺便一提,在面对前场高度偏弱的江苏队时,教练组破天荒地让陈国豪打了一段时间的三号位,并让他针对性地去背身攻击对方的小型侧翼,也收到了一定效果。这种面对特定对手的变化无疑也丰富了北控的比赛方案。)
不过在球场的另一端,随着时间样本的增加,陈国豪持续体现出的一些问题似乎要引起警惕了。在先前的文章中,笔者曾经简略提到了陈国豪本赛季的防守影响力不如预期,而目前看来,一些方面情况可能比想象的更加糟糕:一个直观的数据在于,陈国豪在本赛季的联赛中一直没有封盖进账,而在打了合计81分钟的杯赛后,他的盖帽数和盖帽率仍然是0。而对于一位上赛季联赛盖帽率超过3%的优秀护筐手来说,这种下滑幅度更是难以忽视的。
对于时常需要用三后卫应付外线的北控来说,内线的协防和轮转会更加重要。从目前的状况来看,陈国豪并不是不够积极,综合联赛和杯赛来看,他的护筐频率比上个赛季没有本质的变化,但联赛的护筐效率却下降了5个百分点,杯赛的小样本下更是被对手在篮筐附近打出了77.8%的高命中率。从比赛观感来看,面对7人次时代额外多出的一批大外援,身高不足的陈国豪在防守中多少有些力不从心。
而单论杯赛阶段的话,陈国豪的防守任务相对更多样化,对外线的换防增多,但从结果来看,他尽管打得足够努力,但防守横移和破坏球的效果都不太理想。作为一名投射较少、相对拖空间的运动型锋线,一旦陈国豪的防守不能给予球队足够的回馈,那么他在场时球队的效率就很难保证,未来的上场时间也会受到更多的制约。
不过大家清楚的是,自新秀赛季起,防守就一直是陈国豪立足于球队的优点,而他在这一端的改进空间也还是不难找到的。其一,他的护筐目前可能还保留着比较浓厚的4人次时代习惯,而面对大外援的高举高打,他可以考虑更多的下手切球和绕前抢断;二来,他的犯规控制目前相对还比较拘谨,考虑到目前的出场时间和定位,他在短期内有空间去提升一些防守的硬度。
随着金鑫的旧伤复发,朱松玮、陈国豪和孟子凯也将成为之后一段时间内北控三、四号位上仅有的本土储备。北控要想拥有更加稳定的成绩,就必须依靠锋线球员提供更加坚实可靠的上下限。无论是朱松玮还是陈国豪,都需要尽快调整好自身,为球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刘晓宇的存在价值
先请大家花三十秒钟答一道题:杯赛而论,北控哪三位球员在场时,球队的攻防效率相比其不在场时的正向差异最大?
答案是:沈梓捷(+41.9)、特莱斯(+35.4%),以及刘晓宇(出战3场,+28.1)。考虑到前两名球员分别是杯赛阶段球队在攻防两端的第一核心,而刘晓宇不仅基础数据很少,在场的时段一般还是球迷们“观感不佳”的三后卫配置,他的存在似乎显得有些突兀。不过根据对比赛过程的观察,其实不难理解这一现象的发生。
首先,正如写及双小外时所说的那样,两名后卫外援的输出为球队缺乏空间的问题提供了解法,而投篮产效不足的刘晓宇正是其中的受益者。得益于双小外的发挥,一直以拖进攻为标签的刘晓宇在杯赛中出场超过80分钟,期间球队每百回合仍然能得到121.8分,真实命中率为58%。
在有人“带飞”的情况下,刘晓宇在进攻端至少可以用经验一定程度控制球队的失误(杯赛期间,在场时球队失误率比不在场时低1.6%),对全队的传导球也有一定帮助。
而在防守端,刘晓宇是目前北控后场球员中比较稀有的、能够稳定将身位保持在对手身前的领防人。他自身的防守数据不突出,但对于持球摆脱和强投能力一般的主攻手能够起到抑制效果,也能够在球队加强夹击和轮转时成为可靠的拼图。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刘晓宇的正负值反差一部分也要归因于几名前锋目前的磨合进度。举例来说,杯赛期间大量对位更换刘晓宇的朱松玮在场时,球队的效率就不太好看,但这主要是因为他在球场上的表现还没有走出生疏。或许在不远的未来,我们能够看到一支完全健康的北控以更加均衡的阵容作为主打,但正如刘晓宇的一些特定价值一样,三后卫的配置在一些特殊环境下仍不失为北控可以灵活运用的比赛手段。
结语
总体来说,在俱乐部杯赛小组赛的短暂一周内,北控不仅从成果上取得了全胜,也从过程中获得了不少的新发现。一些在联赛中机会较少的球员完成了亮相和锻炼,并尝试了与以往不同的定位和任务。而这也响应了本次杯赛设立的初衷。
这些新体验或许不一定会取代北控在先前联赛中的主要方案,但最低程度上也能作为漫长赛季中的战术储备,为球队增加比赛中的选择权和变化权。等两名国手归来后,北控即将在第二阶段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希望在定州的“充电”能够帮助他们走得更加平稳。(本期完)
上周末,北控男篮完成了俱乐部杯赛的小组赛征程,并以4胜0负的战绩晋级杯赛八强。在缺少两名国手、张帆因伤休战的情况下,北控在定州赛区的四场比赛中尝试了不少有别于先前联赛的新安排,最终也得到了一定的收获和经验教训。本期内容就来与大家一同回顾一下北控此次杯赛期间几个值得注意的要点和人物,欢迎大家理性讨论。
特莱斯的崛起,双小外的复苏宣言
在先前的文章中,笔者曾经在探讨萨林杰的出场时间时专门写到过双小外阵容在联赛第一阶段期间的疲软,并指出这一阵容在未来必须得到更好的运用。而到了杯赛期间,我们可以看到闵指导和教练组明显有意锤炼双小外阵容的节奏和默契,而结果总体来说已经很令人满意了。
根据中国篮协技战术服务平台的统计,特莱斯和里勒在杯赛中共同出战77分钟,在此期间北控每百回合净胜对手18.9分,与联赛阶段形成了鲜明对比。尽管防守端仍然存在一定问题,但北控在这四场比赛里成功释放出了这一阵容在理论上的进攻潜力。双小外组合在场期间,北控的百回合进攻效率高达134.5,是毫无疑问的顶尖水平。这一阵容在保证失误控制的基础上,真实命中率超过62%,造罚球率也比联赛时期提升了将近一倍。
对于这套阵容的“起死回生”,一方面要归功于球队在杯赛安排萨林杰更多休息,将双小外设为主打,从而给予了更多的试错空间和磨合机会;另一方面,两名小外援从个人层面的改善和付出也是肉眼可见的。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特莱斯,这名控卫无疑是杯赛第一阶段中全队乃至全联盟表现最好的球员,甚至很可能不用加上之一。在这个练兵的阶段被赋予充分球权后,特莱斯在四场小组赛中仍然打出了75.4%的超高真实命中率,漂亮地扛起了球队的大旗。没有了张帆,特莱斯作为北控仅有的高产三分手交出了满分答卷,以53.1%的命中率场均投入4.3个三分球,有球和无球投射兼备,为球队补充了急需的空间和外线火力。
除了创造空间之外,作为一名运球后投篮的高手,杯赛中的特莱斯以高效率在中远距离消化了大量球权,也使得球队内线和锋线投射贫乏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的缓解,为全队的进攻支撑起坚实的下限。
相比起手感火热的特莱斯,里勒在杯赛期间的投篮手感仍然不佳,但同样解放出球权的他也发挥出了自己在突破和转换进攻中攻筐的特长。杯赛以来,他的篮下出手频率达到每百回合14.8次,造罚球频率则是百回合9.9次,两项数据都超过了联盟几乎所有的3号位。考虑到他本身是作为2号位向上摇摆打3,这个数据更加难能可贵。
除了个人特长的发挥外,两人还激活了双小外阵容最重要的武器——速度。在几场杯赛中,特莱斯和里勒都在转换进攻的创造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的防守对抗意愿都有不小的提升,防守篮板拼抢明显改善,维持了不错的抢断数据,快攻推进和冲击也非常坚决。在面对天津队的揭幕战中,正是凭借着两人不断掀起反击、末节合砍38分的惊人表现,一度落后18分的北控才在最后时刻逃出生天。
在两名小外援的帮助下,北控打出了小组赛联盟第5的进攻节奏(96.4),场均拿到22.5分的快攻得分,快攻占总得分之比(23.5%)更是高居20支球队之首。尽管萨林杰杯赛期间的划水休息基本不可能成为联赛中的常见现象,但双小外阵容在这一个星期内建立起的正确节奏无疑可以给北控更多使用它的信心,也能让两名小外援在随后的征程里发挥出更亮眼的作用。
朱松玮的可能性,以及陈国豪所需的调整
本次杯赛期间,北控的锋线新援朱松玮终于迎来了自己在公众面前的首秀。他在四场比赛中基本被固定在三号位出场,总计出战了70分钟。尽管腿伤和久疏战阵还是在他身上留下了明显的锈迹,但他在球场上(尤其是在进攻端)的表现无疑还是给了球迷们合理的想象空间。
首先,朱松玮的身高和运动能力让北控在进攻端明显有了额外的冲击力。多年以来,北控的三号位一直比较单薄,先前唯一的正牌小前锋金鑫除了饱受伤病困扰外,在身体素质方面也不算突出。而朱松玮的身高达到2.06米,跑跳能力也有很好的天赋底子。在几场比赛中,朱松玮体现出的攻筐欲望和存在感都不错,具备良好的空切意识,偶尔还有灵光一闪的持球攻击。
其次,他的投射把握度也被证明是对北控有益的。虽然出手样本很小,但朱松玮确实命中了4次三分出手中的2次,在快速传导球后能很好地完成投篮,而这是北控的大多数外线本土球员都不那么擅长的工作。
尽管攻防效率还明显受到身体状况的拖累,但我们完全有理由确认朱松玮存在短期内就可以兑现的进攻潜力,健康的他会很快填满这些提升空间。
除了朱松玮之外,联赛中出场时间有限的前状元陈国豪也借杯赛的机会获得了更多的亮相机会。不过相比伤病未愈的朱松玮,相对健康的他留下的表现则显得有些喜忧参半。
先说好消息,由于双小外状态的提升,北控的场上空间和进攻容错率都有了一定的改善,陈国豪也得以解开了先前最影响他出场机会的封印。在外援和更多快攻的带动下,陈国豪的比赛感觉和终结效果提升明显,场均能在20.3分钟的时间内得到7.3分,篮下命中率也来到了69.2%。
(顺便一提,在面对前场高度偏弱的江苏队时,教练组破天荒地让陈国豪打了一段时间的三号位,并让他针对性地去背身攻击对方的小型侧翼,也收到了一定效果。这种面对特定对手的变化无疑也丰富了北控的比赛方案。)
不过在球场的另一端,随着时间样本的增加,陈国豪持续体现出的一些问题似乎要引起警惕了。在先前的文章中,笔者曾经简略提到了陈国豪本赛季的防守影响力不如预期,而目前看来,一些方面情况可能比想象的更加糟糕:一个直观的数据在于,陈国豪在本赛季的联赛中一直没有封盖进账,而在打了合计81分钟的杯赛后,他的盖帽数和盖帽率仍然是0。而对于一位上赛季联赛盖帽率超过3%的优秀护筐手来说,这种下滑幅度更是难以忽视的。
对于时常需要用三后卫应付外线的北控来说,内线的协防和轮转会更加重要。从目前的状况来看,陈国豪并不是不够积极,综合联赛和杯赛来看,他的护筐频率比上个赛季没有本质的变化,但联赛的护筐效率却下降了5个百分点,杯赛的小样本下更是被对手在篮筐附近打出了77.8%的高命中率。从比赛观感来看,面对7人次时代额外多出的一批大外援,身高不足的陈国豪在防守中多少有些力不从心。
而单论杯赛阶段的话,陈国豪的防守任务相对更多样化,对外线的换防增多,但从结果来看,他尽管打得足够努力,但防守横移和破坏球的效果都不太理想。作为一名投射较少、相对拖空间的运动型锋线,一旦陈国豪的防守不能给予球队足够的回馈,那么他在场时球队的效率就很难保证,未来的上场时间也会受到更多的制约。
不过大家清楚的是,自新秀赛季起,防守就一直是陈国豪立足于球队的优点,而他在这一端的改进空间也还是不难找到的。其一,他的护筐目前可能还保留着比较浓厚的4人次时代习惯,而面对大外援的高举高打,他可以考虑更多的下手切球和绕前抢断;二来,他的犯规控制目前相对还比较拘谨,考虑到目前的出场时间和定位,他在短期内有空间去提升一些防守的硬度。
随着金鑫的旧伤复发,朱松玮、陈国豪和孟子凯也将成为之后一段时间内北控三、四号位上仅有的本土储备。北控要想拥有更加稳定的成绩,就必须依靠锋线球员提供更加坚实可靠的上下限。无论是朱松玮还是陈国豪,都需要尽快调整好自身,为球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刘晓宇的存在价值
先请大家花三十秒钟答一道题:杯赛而论,北控哪三位球员在场时,球队的攻防效率相比其不在场时的正向差异最大?
答案是:沈梓捷(+41.9)、特莱斯(+35.4%),以及刘晓宇(出战3场,+28.1)。考虑到前两名球员分别是杯赛阶段球队在攻防两端的第一核心,而刘晓宇不仅基础数据很少,在场的时段一般还是球迷们“观感不佳”的三后卫配置,他的存在似乎显得有些突兀。不过根据对比赛过程的观察,其实不难理解这一现象的发生。
首先,正如写及双小外时所说的那样,两名后卫外援的输出为球队缺乏空间的问题提供了解法,而投篮产效不足的刘晓宇正是其中的受益者。得益于双小外的发挥,一直以拖进攻为标签的刘晓宇在杯赛中出场超过80分钟,期间球队每百回合仍然能得到121.8分,真实命中率为58%。
在有人“带飞”的情况下,刘晓宇在进攻端至少可以用经验一定程度控制球队的失误(杯赛期间,在场时球队失误率比不在场时低1.6%),对全队的传导球也有一定帮助。
而在防守端,刘晓宇是目前北控后场球员中比较稀有的、能够稳定将身位保持在对手身前的领防人。他自身的防守数据不突出,但对于持球摆脱和强投能力一般的主攻手能够起到抑制效果,也能够在球队加强夹击和轮转时成为可靠的拼图。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刘晓宇的正负值反差一部分也要归因于几名前锋目前的磨合进度。举例来说,杯赛期间大量对位更换刘晓宇的朱松玮在场时,球队的效率就不太好看,但这主要是因为他在球场上的表现还没有走出生疏。或许在不远的未来,我们能够看到一支完全健康的北控以更加均衡的阵容作为主打,但正如刘晓宇的一些特定价值一样,三后卫的配置在一些特殊环境下仍不失为北控可以灵活运用的比赛手段。
结语
总体来说,在俱乐部杯赛小组赛的短暂一周内,北控不仅从成果上取得了全胜,也从过程中获得了不少的新发现。一些在联赛中机会较少的球员完成了亮相和锻炼,并尝试了与以往不同的定位和任务。而这也响应了本次杯赛设立的初衷。
这些新体验或许不一定会取代北控在先前联赛中的主要方案,但最低程度上也能作为漫长赛季中的战术储备,为球队增加比赛中的选择权和变化权。等两名国手归来后,北控即将在第二阶段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希望在定州的“充电”能够帮助他们走得更加平稳。(本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