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单聊聊快船。
这篇文章我们主要从这6场比赛卢对于球员使用策略的改变,背后的原理和目的、以及新的攻防策略下出现的问题和潜在调整;这几个方面来写。
先来看一下首发的进攻:新增了哈登和伦纳德之间的挡拆配合——那么在对阵火箭的比赛中,随着威少主动来到替补,快船首发阶段的进攻有了两个主要的变化:第一,是哈登持球比重上升、第二是以哈登为主的挡拆配合形式更改。
先说第一,第一条的变化并不是所谓的哈登持球发起进攻,或者说开发进攻的比重在上涨;而是说哈登成为了那个“主要运球过半场的球员”。
别误会,这不是什么贬义词;更具体一点来说的话,快船的主要进攻形式还是和我们上一篇文章写得一样,是以【球星个人能力为主导,再发散到角色球员联系或者二点球星单打】的模式。也因此,哈登主要负责的是控球权;而不是开发权。
而如果按照开发权比重来看,或者我们所说的球员个人专属战术单打支配和消化球权的比重来看;以对阵火箭为样本的话,卢是在强调伦纳德为第一核心。这也是可能因为前几场伦纳德的出手数下降之后,卢在这场比赛中做出的明显改变——
这些改变,无论是在下半场开始后的进攻侧重、还是末节决胜时刻的第一进攻人选,我们都能够看出来。
我们再说回哈登持球挡拆发起形式发生了一些改变这件事上: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哈登除了和祖巴茨/塔克这样内线发起常规掩护配合以外(次数在减少);主要新增了两种模式——
第一种为和伦纳德之间的掩护配合。那么这种挡拆的原理很简单,由锋线的明星球员和后卫的明星球员掩护后,创造对位人之间的换防(通常而言,以哈登的出球能力和伦纳德空位的把握能力;防守人不会长时间在遇到这类挡拆时使用夹击)。
由此,一般将球打至伦纳德低位或者牛角位面对矮个防守人的强吃;这是第一机会点,也是这个战术通常而言的第一选择。如果伦纳德单打失败的话,则再转由哈登去单挑锋线球员。
第二种则为上线三人之间的掩护配合,这种挡拆的落位形式有很多种——可以采用牛角落位、堆叠掩护或者是西班牙挡拆。而这也是独行侠、太阳等多进攻型球队很喜欢用的一种上线起手式的进攻发起。
那么在对阵火箭的比赛中,我们能够看到快船打了不少哈登与祖巴茨、伦纳德/乔治三人一起的挡拆连线。在这些配合中,哈登有时能获得第一机会下由于一下顺一外弹后产生的单打空间;有时则是创造锋线和后卫的换防,再将球交还给到乔治/伦纳德。
当然,快船首发的进攻依然是有着一定的问题。
在这6场比赛中,快船每场分别能得到97、93、126、101、108和106;可以看到只有在面对缺少顶级防守资源的独行侠时,快船能打出相当不错的进攻表现。
那么我们之前就说过,交易发生之前的快船,是一支典型的以守带攻的球队——
防守端锋线群雄厚的实力,能够让他们在面对各类进攻模式的对手时,都游刃有余。而进攻端,其实主要就是靠着伦纳德、乔治二人的个人开发将整体底盘托住、再以点及面发散到角色球员;让角色球员用不错的三分命中率去把握住核心球员用进攻威胁创造的机会。
这就是进攻大体;也是一支很典型的卢指导的球队下的风格。
而同时,卢是一个设计球星个人专属战术要远强于设计团队战术的教练;我们可以看到,快船的进攻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
球队整体掩护质量偏低,这就导致了很多时候那些所谓的球星挡拆;并不是直接利用高质量掩护来创造空位机会。很多时候,资源好的防守型球队,会主动去换防来切断快船轻松得分的机会,迫使阵地进攻来到消耗更大的球星单挑环节。
第二个,就是球员整体无球跑动偏少、球星的无球习惯偏站桩。这是快船全队一个比较大的通病;当整体进攻落为球星单挑之后,往往快船在无球侧的跑动非常少。虽然从道理上来说,球员也站在了三分线外,也尽可能拉开了空间;但无球跑动的匮乏,于防守方而言,就更加方便了对于进攻的预判。
在快船的进攻中,如果一名明星球员形成了在肘区的单挑之后;我们很少能看到两侧底角的球员会去跑位在底线打交叉,以此来交换进攻落位。诚然,如果这名明星球员突破深处,吸引协防的话,同样能创造底角三分机会。
但这对于高级别防守球队来说,也是可预判的。反之,如果无球端的这类交叉掩护跑动增多;甚至再加上底角的定点掩护墙的话,这就会让防守方在电光火石之间出现防守轮转问题。
但快船的问题就是,一旦进入球星单打模式后;往往就是一打四看。虽然从原则上来说也拉开了空间,但从进攻的多层化来讲,是严重匮乏的。
从无球端习惯来说,鲍威尔可能是最好的、乔治其次......
当然,曾经的快船进攻打得不错,当时的核心还是立足于防守球星单打的稳固底盘+威少、鲍威尔提速的一波流+巴图姆等人外线精准的射术。
因此,我们再来看快船首发的进攻的话,我们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
首先,战术以球星为主导、且落脚点放在球星身上这并没有错;尤其是多球星球队,战术如果落脚点还是角色球员的话反而有些喧宾夺主。且,目前快船也在增加球星之间的掩护配合。
但是,第一个掩护质量偏低的问题,就会导致快船的简单球变少;往往对于防守方而言,他的目的并不是每一个回合都“防住”,而是让球员每一个回合都“攻得艰难”即可。
怎么调整?
其实目前对于快船来说,或者说对于卢来说,这是其长久以来的执教风格和球队特点;简单来说,这样的特点其实还是服务于“有攻坚球星的防守型球队”的,因此,一时之间很难有过多变化。
那么,其实我们也能够发现,基本上三名首发球星在分摊出手权——伦纳德主第一机会和决胜核心、哈登主第二机会和中锋掩护核心、乔治主轮换阵容和转化堆回合数工作。
因此,现如今,快船进攻能否回到一个正常水准,只能依靠几名球星更好的单挑把握能力。或者说,球星在与球星之间的掩护后创造的不同程度的换防一对一下,提高自身的命中率。
由于通过团队型配合来制造“1+1+1>3”,目前来看短时间内不太现实;那么快船就需要在换防下的1打1和空间环境还足够优质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单一球星的命中率——以此来追求用同样多的出手来命中更多的球。
再来看一下首发的防守。
目前来看,快船首发的防守随着阵容的更改后能保证一个还不错的强度,以火箭这场为样本,基本是这样一个逻辑——
乔治+曼恩一人负责一个后场,也就是对手的外线核心;防守能力弱的哈登负责锋线站桩型底角球员,而伦纳德则负责另一个锋线球员。
那么这样做得好处,不仅是可以帮助球队将上线的强度控制得不错,同时能将伦纳德在很多时候留到下线,去帮助祖巴茨处理挡拆下顺的防守、以及提供很好的协防资源。
而在遇到掩护后,1-4号位球员基本采用无限换防;在遇到5号位挡拆下顺+突破时,则采用沉退式防守将对手往内线赶并形成收缩,原理其实依旧是交给伦纳德这类很强的锋线防守人去处理剩下的活。
整体来看,这样的防守在遇到三分能力一般的球队时可以做得不错;在遇到一明星后场+一明星锋线的配置时也有处理余地;在遇到有特殊战术体系或者配置时有待考证。但至少,可以看到,目前快船首发阶段的攻和守,虽然不轻松,但至少有谱——
防守端有靠谱的防守人+基础逻辑;进攻端至少目前球星单打撑的产量和效率还可以。
最大的问题在于轮换阵容。
之前我们说过,由于锋线的轮换基本被掏空,这就导致了快船势必会用不少时间的三后卫阵容来应对轮换阵容。卢交出了这样的解题——
增加一名首发锋线球员的时间,并减少一名后卫球员的使用,以此来至少打成2锋线+2后卫的配置。显然,这名增加的锋线球员是乔治(40分钟);这名dnp的球员是海兰德。
(稍微聊几句海兰德,其被dnp某种程度来说纯属活该;在3大明星都在的时候,他还经常上演进攻越权的操作。相较之下,鲍威尔有着更充足的经验和更合理的进攻选择)
但是,我们来看上图,这是卢摆出的轮换阵容:乔治+威少+塔克+泰斯/祖巴茨+鲍威尔——没错,一个让乔治“难受得要命”的配置。
在这个阵容中,威少三分命中率31.6%,对手放空底角;塔克三分35.7%,但是产量相当少,放空另一侧底角;篮底下还蹲着个泰斯。如果叫上中锋挡拆,那就直接夹击+弱侧轮换,乔治本身出球能力就不强。
所以,就有了这样的场景:乔治一个右变向,发现右侧突破道路被塔克防守人堵了;一个左边向,发现左侧突破道路被威少防守人堵了。
这里威少的无球习惯不错,往内线一个空切;算是让乔治找到了能够信任的鲍威尔,但可惜鲍威尔打铁。这已经算是这个配置下比较好的一个进攻配合的呈现了。
因此,其实我们能够看到,乔治为何在首节9中5的情况下次节打出了一个4中0的表现?很多时候都是源自于这类需要强行开发,强投下的进攻球权消化。
而问题正在于这样的轮换阵容,似乎是无法避免的。
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威少+鲍威尔+塔克+乔治+内线的配置,这个阵容在外线的掌控力不足;在遇到掩护时候的过掩护能力偏弱。但是由于很多球队在进入轮换后都有着各自的问题,尤其是进攻上的短板;这让这套阵容的防守效果,其实还勉强能够接受。
当然,鲍威尔防得相当差,可以说鲍威尔有球端上线被一步过;无球端意识又不行。如果对手有外线箭头人物,其实还是建议快船让乔治去守。
但是,如果换成其他阵容,例如三后卫:鲍威尔+海兰德/威少+哈登/威少(调整轮换时间);或者是换成5小阵容,都会让快船的轮换阵容瞬间进入一个“完全不能防”的模式。而这些阵容,其实我们在前几场比赛的样本中,都有目共睹了。
因此,很显然,目前来说,对于快船的轮换就两种选择——要么全攻,没有一点守;堆3个后卫+一锋线+内线or推3个后卫+一锋线+塔克;要么有些守,然后指着乔治无视环境强行硬解。
那么在这其中,个人觉得哈登提早下场,然后和乔治搭档,并增加曼恩时间;来组成一个哈登+乔治+曼恩+鲍威尔+泰斯(不用塔克)的阵容,是否相对靠谱?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回合,发生在首节第一轮换阵容和第二轮换阵容交接的时间段,此时快船用了一个哈登+泰斯+威少+塔克+鲍威尔的配置。没错,就是所谓的3后卫+一内线+一塔克的配置,快船内线瞬间被打爆。
然后下一个回合,乔治就登场了。
因此,笔者个人的观点,快船的轮换阵容想要看上去有那么一些靠谱;就需要调整哈登轮换,并和乔治搭档,且减少三后卫和塔克的使用。由于曼恩的防守能力能顶到3后卫,再来增加曼恩的时间。
以此来形成:首发阵容,哈登+曼恩+乔治+伦纳德+祖巴茨;
轮换1:威少+鲍威尔+伦纳德+曼恩+祖巴茨;
轮换2:哈登+鲍威尔/威少+曼恩+乔治+泰斯;
轮换3:威少+鲍威尔+乔治+伦纳德+祖巴茨;
轮换4:哈登+鲍威尔+乔治+伦纳德+祖巴茨;
(红色为后期修改,于11.21/0:11)
但同时,问题又会回到我们在早前就说过的那样——乔治和伦纳德,必有一名锋线的时间会激增。
今天的复盘解析就到这里。
如果各位球迷朋友们觉得本篇文章写得还不错,欢迎多多点赞+关注作者,您的每一个点赞和关注都是对于作者莫大的支持~
新赛季到来,作者也将带来最详细和干货的焦点比赛解析,球员球队特点介绍以及球场干货科普。
感谢支持!
简单聊聊快船。
这篇文章我们主要从这6场比赛卢对于球员使用策略的改变,背后的原理和目的、以及新的攻防策略下出现的问题和潜在调整;这几个方面来写。
先来看一下首发的进攻:新增了哈登和伦纳德之间的挡拆配合——那么在对阵火箭的比赛中,随着威少主动来到替补,快船首发阶段的进攻有了两个主要的变化:第一,是哈登持球比重上升、第二是以哈登为主的挡拆配合形式更改。
先说第一,第一条的变化并不是所谓的哈登持球发起进攻,或者说开发进攻的比重在上涨;而是说哈登成为了那个“主要运球过半场的球员”。
别误会,这不是什么贬义词;更具体一点来说的话,快船的主要进攻形式还是和我们上一篇文章写得一样,是以【球星个人能力为主导,再发散到角色球员联系或者二点球星单打】的模式。也因此,哈登主要负责的是控球权;而不是开发权。
而如果按照开发权比重来看,或者我们所说的球员个人专属战术单打支配和消化球权的比重来看;以对阵火箭为样本的话,卢是在强调伦纳德为第一核心。这也是可能因为前几场伦纳德的出手数下降之后,卢在这场比赛中做出的明显改变——
这些改变,无论是在下半场开始后的进攻侧重、还是末节决胜时刻的第一进攻人选,我们都能够看出来。
我们再说回哈登持球挡拆发起形式发生了一些改变这件事上: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哈登除了和祖巴茨/塔克这样内线发起常规掩护配合以外(次数在减少);主要新增了两种模式——
第一种为和伦纳德之间的掩护配合。那么这种挡拆的原理很简单,由锋线的明星球员和后卫的明星球员掩护后,创造对位人之间的换防(通常而言,以哈登的出球能力和伦纳德空位的把握能力;防守人不会长时间在遇到这类挡拆时使用夹击)。
由此,一般将球打至伦纳德低位或者牛角位面对矮个防守人的强吃;这是第一机会点,也是这个战术通常而言的第一选择。如果伦纳德单打失败的话,则再转由哈登去单挑锋线球员。
第二种则为上线三人之间的掩护配合,这种挡拆的落位形式有很多种——可以采用牛角落位、堆叠掩护或者是西班牙挡拆。而这也是独行侠、太阳等多进攻型球队很喜欢用的一种上线起手式的进攻发起。
那么在对阵火箭的比赛中,我们能够看到快船打了不少哈登与祖巴茨、伦纳德/乔治三人一起的挡拆连线。在这些配合中,哈登有时能获得第一机会下由于一下顺一外弹后产生的单打空间;有时则是创造锋线和后卫的换防,再将球交还给到乔治/伦纳德。
当然,快船首发的进攻依然是有着一定的问题。
在这6场比赛中,快船每场分别能得到97、93、126、101、108和106;可以看到只有在面对缺少顶级防守资源的独行侠时,快船能打出相当不错的进攻表现。
那么我们之前就说过,交易发生之前的快船,是一支典型的以守带攻的球队——
防守端锋线群雄厚的实力,能够让他们在面对各类进攻模式的对手时,都游刃有余。而进攻端,其实主要就是靠着伦纳德、乔治二人的个人开发将整体底盘托住、再以点及面发散到角色球员;让角色球员用不错的三分命中率去把握住核心球员用进攻威胁创造的机会。
这就是进攻大体;也是一支很典型的卢指导的球队下的风格。
而同时,卢是一个设计球星个人专属战术要远强于设计团队战术的教练;我们可以看到,快船的进攻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
球队整体掩护质量偏低,这就导致了很多时候那些所谓的球星挡拆;并不是直接利用高质量掩护来创造空位机会。很多时候,资源好的防守型球队,会主动去换防来切断快船轻松得分的机会,迫使阵地进攻来到消耗更大的球星单挑环节。
第二个,就是球员整体无球跑动偏少、球星的无球习惯偏站桩。这是快船全队一个比较大的通病;当整体进攻落为球星单挑之后,往往快船在无球侧的跑动非常少。虽然从道理上来说,球员也站在了三分线外,也尽可能拉开了空间;但无球跑动的匮乏,于防守方而言,就更加方便了对于进攻的预判。
在快船的进攻中,如果一名明星球员形成了在肘区的单挑之后;我们很少能看到两侧底角的球员会去跑位在底线打交叉,以此来交换进攻落位。诚然,如果这名明星球员突破深处,吸引协防的话,同样能创造底角三分机会。
但这对于高级别防守球队来说,也是可预判的。反之,如果无球端的这类交叉掩护跑动增多;甚至再加上底角的定点掩护墙的话,这就会让防守方在电光火石之间出现防守轮转问题。
但快船的问题就是,一旦进入球星单打模式后;往往就是一打四看。虽然从原则上来说也拉开了空间,但从进攻的多层化来讲,是严重匮乏的。
从无球端习惯来说,鲍威尔可能是最好的、乔治其次......
当然,曾经的快船进攻打得不错,当时的核心还是立足于防守球星单打的稳固底盘+威少、鲍威尔提速的一波流+巴图姆等人外线精准的射术。
因此,我们再来看快船首发的进攻的话,我们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
首先,战术以球星为主导、且落脚点放在球星身上这并没有错;尤其是多球星球队,战术如果落脚点还是角色球员的话反而有些喧宾夺主。且,目前快船也在增加球星之间的掩护配合。
但是,第一个掩护质量偏低的问题,就会导致快船的简单球变少;往往对于防守方而言,他的目的并不是每一个回合都“防住”,而是让球员每一个回合都“攻得艰难”即可。
怎么调整?
其实目前对于快船来说,或者说对于卢来说,这是其长久以来的执教风格和球队特点;简单来说,这样的特点其实还是服务于“有攻坚球星的防守型球队”的,因此,一时之间很难有过多变化。
那么,其实我们也能够发现,基本上三名首发球星在分摊出手权——伦纳德主第一机会和决胜核心、哈登主第二机会和中锋掩护核心、乔治主轮换阵容和转化堆回合数工作。
因此,现如今,快船进攻能否回到一个正常水准,只能依靠几名球星更好的单挑把握能力。或者说,球星在与球星之间的掩护后创造的不同程度的换防一对一下,提高自身的命中率。
由于通过团队型配合来制造“1+1+1>3”,目前来看短时间内不太现实;那么快船就需要在换防下的1打1和空间环境还足够优质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单一球星的命中率——以此来追求用同样多的出手来命中更多的球。
再来看一下首发的防守。
目前来看,快船首发的防守随着阵容的更改后能保证一个还不错的强度,以火箭这场为样本,基本是这样一个逻辑——
乔治+曼恩一人负责一个后场,也就是对手的外线核心;防守能力弱的哈登负责锋线站桩型底角球员,而伦纳德则负责另一个锋线球员。
那么这样做得好处,不仅是可以帮助球队将上线的强度控制得不错,同时能将伦纳德在很多时候留到下线,去帮助祖巴茨处理挡拆下顺的防守、以及提供很好的协防资源。
而在遇到掩护后,1-4号位球员基本采用无限换防;在遇到5号位挡拆下顺+突破时,则采用沉退式防守将对手往内线赶并形成收缩,原理其实依旧是交给伦纳德这类很强的锋线防守人去处理剩下的活。
整体来看,这样的防守在遇到三分能力一般的球队时可以做得不错;在遇到一明星后场+一明星锋线的配置时也有处理余地;在遇到有特殊战术体系或者配置时有待考证。但至少,可以看到,目前快船首发阶段的攻和守,虽然不轻松,但至少有谱——
防守端有靠谱的防守人+基础逻辑;进攻端至少目前球星单打撑的产量和效率还可以。
最大的问题在于轮换阵容。
之前我们说过,由于锋线的轮换基本被掏空,这就导致了快船势必会用不少时间的三后卫阵容来应对轮换阵容。卢交出了这样的解题——
增加一名首发锋线球员的时间,并减少一名后卫球员的使用,以此来至少打成2锋线+2后卫的配置。显然,这名增加的锋线球员是乔治(40分钟);这名dnp的球员是海兰德。
(稍微聊几句海兰德,其被dnp某种程度来说纯属活该;在3大明星都在的时候,他还经常上演进攻越权的操作。相较之下,鲍威尔有着更充足的经验和更合理的进攻选择)
但是,我们来看上图,这是卢摆出的轮换阵容:乔治+威少+塔克+泰斯/祖巴茨+鲍威尔——没错,一个让乔治“难受得要命”的配置。
在这个阵容中,威少三分命中率31.6%,对手放空底角;塔克三分35.7%,但是产量相当少,放空另一侧底角;篮底下还蹲着个泰斯。如果叫上中锋挡拆,那就直接夹击+弱侧轮换,乔治本身出球能力就不强。
所以,就有了这样的场景:乔治一个右变向,发现右侧突破道路被塔克防守人堵了;一个左边向,发现左侧突破道路被威少防守人堵了。
这里威少的无球习惯不错,往内线一个空切;算是让乔治找到了能够信任的鲍威尔,但可惜鲍威尔打铁。这已经算是这个配置下比较好的一个进攻配合的呈现了。
因此,其实我们能够看到,乔治为何在首节9中5的情况下次节打出了一个4中0的表现?很多时候都是源自于这类需要强行开发,强投下的进攻球权消化。
而问题正在于这样的轮换阵容,似乎是无法避免的。
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威少+鲍威尔+塔克+乔治+内线的配置,这个阵容在外线的掌控力不足;在遇到掩护时候的过掩护能力偏弱。但是由于很多球队在进入轮换后都有着各自的问题,尤其是进攻上的短板;这让这套阵容的防守效果,其实还勉强能够接受。
当然,鲍威尔防得相当差,可以说鲍威尔有球端上线被一步过;无球端意识又不行。如果对手有外线箭头人物,其实还是建议快船让乔治去守。
但是,如果换成其他阵容,例如三后卫:鲍威尔+海兰德/威少+哈登/威少(调整轮换时间);或者是换成5小阵容,都会让快船的轮换阵容瞬间进入一个“完全不能防”的模式。而这些阵容,其实我们在前几场比赛的样本中,都有目共睹了。
因此,很显然,目前来说,对于快船的轮换就两种选择——要么全攻,没有一点守;堆3个后卫+一锋线+内线or推3个后卫+一锋线+塔克;要么有些守,然后指着乔治无视环境强行硬解。
那么在这其中,个人觉得哈登提早下场,然后和乔治搭档,并增加曼恩时间;来组成一个哈登+乔治+曼恩+鲍威尔+泰斯(不用塔克)的阵容,是否相对靠谱?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回合,发生在首节第一轮换阵容和第二轮换阵容交接的时间段,此时快船用了一个哈登+泰斯+威少+塔克+鲍威尔的配置。没错,就是所谓的3后卫+一内线+一塔克的配置,快船内线瞬间被打爆。
然后下一个回合,乔治就登场了。
因此,笔者个人的观点,快船的轮换阵容想要看上去有那么一些靠谱;就需要调整哈登轮换,并和乔治搭档,且减少三后卫和塔克的使用。由于曼恩的防守能力能顶到3后卫,再来增加曼恩的时间。
以此来形成:首发阵容,哈登+曼恩+乔治+伦纳德+祖巴茨;
轮换1:威少+鲍威尔+伦纳德+曼恩+祖巴茨;
轮换2:哈登+鲍威尔/威少+曼恩+乔治+泰斯;
轮换3:威少+鲍威尔+乔治+伦纳德+祖巴茨;
轮换4:哈登+鲍威尔+乔治+伦纳德+祖巴茨;
(红色为后期修改,于11.21/0:11)
但同时,问题又会回到我们在早前就说过的那样——乔治和伦纳德,必有一名锋线的时间会激增。
今天的复盘解析就到这里。
如果各位球迷朋友们觉得本篇文章写得还不错,欢迎多多点赞+关注作者,您的每一个点赞和关注都是对于作者莫大的支持~
新赛季到来,作者也将带来最详细和干货的焦点比赛解析,球员球队特点介绍以及球场干货科普。
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