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是私货,歪曲历史,而且乏味冗长、根本不好看的奇葩电影。
该片以诗人高适为“大男主”,然后借着李白这个“第二男主”,给他做了各种【粉饰】和【贴金】,极大歪曲了真实的唐朝历史,去忽悠普通观众。
高适这个人,虽然做到了一方节镇 ,拜将封侯,但是人品根本无足称道,历史功业同样不值一提,
特别是对老友李白的见死不救,冷漠无情,千年以来一直颇受世人非议。
而在这部《长安三万里》中,对李白的贬低抹黑,对高适的洗白贴金与虚构历史功绩,已经到了极令人不适的程度:
1、片中说李白是商人之子,所以他自己和子孙世世代代,没资格参加科举。
真实历史中,唐朝不止是禁止商户之家科举,同时也禁止商人子弟为官。「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有市籍者不得官,父母、大父母有市籍者,亦不得官」
李白的一个堂祖父当过济南太守(《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一个堂叔父当过任城县尉(《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一个堂兄当过中都县令(《别中都明府兄》),
一个堂叔父在嘉兴县任职,后贬还长沙(《秋于敬亭送从侄游庐山序》「初,嘉兴季父谪长沙西还,时途拜见,预饮林下」),
足以证明他这一支陇西李氏旁支族人,虽然称不上家世显赫,只能出任地方官僚,但也绝不可能是连科举都不能参加的商户,更不会是某些历史发明砖家臆想的“西域胡人”“从西域潜逃回四川”云云……
2、片中说李白的第一段婚姻,是为了出人头地,去前宰相许家当赘婿,心甘情愿自己的子孙,从此改姓许,还为此求教于孟浩然,
孟浩然避而不见,乘帆东去,而李白还自我感觉良好地认为,孟浩然是专程去扬州提示自己,
才有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
高适同样竭力劝阻李白无果,与之告别。
后来,老年李白又再次“入赘”到了前宰相宗家,还顺便给一个县令汪伦写(卖)了首诗,也恰好被高适看到。
然而,真实历史中,李白这两段婚姻,是许家、宗家这两家过气的前宰相府,与李白这个大诗人的联姻,一个得名,一个得利,各取所需,并没有什么不匹配。
唐朝不同于前代秦汉,后世明清,在于他的官员爵位是不世袭的:比如高适祖父追封渤海郡王,他自己就是个白身,后来做了高官,才封了个渤海县侯,一样传不了子孙。
所以,区区前宰相府,子孙没有高官显爵,说过气就过气了,李白也根本没有让自己的子孙改姓妻家,他和发妻许氏的子女,一个叫李伯禽,一个叫李平阳,
子女改姓妻家,这才是古代“赘婿”的根本标识。某些讽刺李白“吃软饭”“入赘为生”,本就是网络烂梗,本就是厚诬先贤,居然还能拍成电影了!
3、片中的李白,是好高骛远,到处攀附达官显贵,一受挫折,就醉生梦死,沉迷醉乡,哪怕终于当了官,也喝酒游乐,不务正业。
反而高适,是勤能补拙,常年累月种地读书,到了边塞不当幕僚,甘愿做骑兵小队长,深入敌后长达一年,战场冲锋陷阵,又是写「美人帐前犹歌舞」,讽刺张守珪等边帅,
他在驿站见到被安禄山兵将追杀的李白,又救了延误军机要被斩首的郭子仪,而且是为了救郭子仪,才和哥舒翰订下“十年之约”,不得不在十年后做其幕僚。
而且,高适还高风亮洁,哪怕当李白成了翰林学士天子近臣,也没有借他关系给自己谋官,而是看不惯长安一众诗人的奢靡生活,就告辞归乡。
然而,真实历史中,高适到边塞三年,多次向信安王、张守珪等名将求官,就是一心要当幕僚去的,然后得他们的举荐,走上仕途。
一直到高适46岁时,得到睢阳太守张九皋荐举,科举中第,得了个九品封丘尉,三年后就嫌官小不做了。到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的旗下,做了幕僚之首掌书记,这才是得偿所愿。
所谓“李白被安禄山兵将追杀,驿馆遇高适”,纯属子虚乌有。
劝阻哥舒翰斩杀郭子仪,明明是李白求情,和二十多年后,郭子仪自请用自己的节度使官职、平乱大功,换回李白性命,这是历史上难得的一段文武佳话。
《新唐书》:“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
《翰林学士李公墓碑》:“(李白)客并州,识郭汾阳于行伍间,为免脱其刑责而奖重之。后汾阳以功成官爵,请赎翰林,上许之,因免诛,其报也。”
片中让高适去策马飞鞭,日夜兼程,高喊“刀下留人”,——当面抢功劳,属实是无耻之尤了。
4、历史上的潼关之战,明明是哥舒翰轻敌冒进,20万精锐唐军,中叛将崔乾佑伏兵而惨败,河西陇右两镇精兵几乎全军覆没, 成建制逃回的只有八千余人,
潼关天险失守,长安不设防而沦陷,间接导致河西陇右空虚,轻易被吐蕃攻取,沦陷胡尘百年之久。
单此一战,屈膝降敌、苟且偷生的哥舒翰,就和唐玄宗李隆基一样,堪称千古罪人!
高适这个掌书记,可并非只是名面上的从八品小吏,而是掌管一镇军政事务、参谋机要的军中幕僚长,由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记室参军演变而来,就是“入幕之宾”这个成语的由来。
唐朝到五代,节度使任命一个掌书记,是要专门“下聘”的,而且和节帅是同食同宿,同上战场,寸步不离,所以只有心腹中的心腹,才有资格担任。
如冯道这个“六朝宰相”起家,就是因为担任了唐庄宗李存勖的掌书记。
所以,作为潼关唐军“参谋长”的高适,在这场惨败中同样难辞其咎,哪怕凌迟寸割,诛其三族,亦难谢二十万将士之冤魂!
他是身负重罪,一路西逃,政治投机唐肃宗李亨,帮助其政斗夺权,才在半年功夫就摇身一变,成了一方节度使。
而片中却把哥舒翰的误国罪责,尽数洗白,还把他塑造得临危无惧,宁死不屈,实在滑稽。
5、李白投身永王李璘幕府,同样是为了平危定乱,一展才华,可以批评他战略眼光欠佳,可以批评他不懂军务还无自知之明。
但较真说,高适和重用他的主君、唐肃宗李亨,一个发动政变,自立为帝的太子,一个出卖都城和百姓,向胡人借兵说【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的无耻卖国之徒,究竟正义性和合法性又何在?
说白了,李白和高适,永王李璘与唐肃宗李亨,谁是定乱功臣,谁是反贼叛逆,不过【成王败寇】而已。
高适作为此战主帅,对沦为阶下囚的故友李白,是明哲保身,冷淡漠视,根本不曾发一言,对竭力营救李白的李妻宗氏,同样拒不相见,同时还把多年来与李白的诗文唱和 ,付之一炬。
全凭了郭子仪这个李亨真正倚重的擎天柱石,舍命相救,才让李白逃得一命。
而片中的高适,又是对李妻宗氏关照有加,又是通过侍童去训斥和羞辱李白,
又是到结局时揭露:原来是他暗中连络了郭子仪,才一同将李白救下,这又辱人又要抢功劳的嘴脸简直——还是够无耻的。
6、最扯淡的一段历史改编来了:
真实历史上,高适担任剑南节度使后,作为西南战区的唐军主帅对吐蕃屡战屡败,完全没有起到牵制吐蕃主力,减轻京畿压力的作用,
吐蕃军连续攻陷了松州、维州、保州等边陲要地,外战外行的高适节节败退,根本无力救援。是唐代宗李豫临阵紧急换将,换上宿将严武,这才力挽危局。
更具决定性意义的,是北部关中战场:十万吐蕃军杀入长安附近的奉天府,唐军调集大批精兵强将,以郭子仪为主帅严阵以待。 吐蕃军强攻城池, 死伤甚众。唐将浑瑊率骑兵多次冲阵、夜袭,斩首6000余级。
吐蕃军后撤至邠州,会同回纥军卷土重来, 郭子仪恩威并施,说服回纥临阵倒戈,唐回联军合力夹击,大破吐蕃军,斩首五万,生擒万人,缴获的牛羊驼马,绵延三百里不绝。
——终究还是郭子仪,是三十年前李白一言保下的那个死囚偏佐,挽救了大唐。
战后,高适调回京中,为散骑常侍,刑部侍郎,被时人讥笑为言过其实的马谡之流,
然而在本片中,却变成了高适诱敌深入,设下埋伏,令七万吐蕃军深陷峡谷,腹背受敌,然后,高适又“功成不必在我”,把这桩全歼敌军的功劳,拱手让给继任的严武……
——为了给高适这个败军之将,虚构历史功劳,简直扯淡得没边了!
7、整部影片的主线,就建立在一个极荒谬的、难以自洽的架空背景下:
吐蕃东线大军围困长安,西线大军在河西攻城略地,南线大军又将巴蜀唐军打得节节败退时,
出逃陕州的唐代宗李豫,派出他的心腹宦官程元振,到剑南军高适驻防的前线,居然不是询问十万火急的军务,而是听高适慢悠悠地讲故事,讲他和李白的相识相交?
片中程元振自称是高力士的弟子,是为了给被流放而死的高力士报仇,手刃了另一大宦官李辅国,而且还对李白极为佩服,高声吟唱「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然而,谁都知道一个基本历史事实:李白当年在长安,首先得罪的,不是李林甫,不是杨国忠或杨玉环,而就是让他给自己脱靴子的高力士!然后杨玉环和李隆基,才会改变态度,疏远了他。
当高力士这等重量级大佬,借评点李白之诗,对杨玉环表达自己的不满时,无论杨玉环内心对《清平乐》是何态度,李白的命运就注定了。
所以,高力士的死忠弟子程公公,居然会欣赏和崇拜李白?这是什么冷笑话!
更关键的歪曲历史在于,这场吐蕃大军围攻长安,唐代宗李豫出逃的大危局,谁搞出来的?
真实历史的罪魁祸首,恰恰就是到处迫害忠良,让藩镇纷纷离心,不肯发兵救援的程公公!
当时群臣纷纷上书:【陛下必欲存宗庙社稷,独斩(程)元振首,驰告天下,悉出内使隶诸州,持神策兵付大臣,然后削尊号,下诏引咎,】
逼皇帝立斩程元振,并下罪己诏,唐代宗不得已,才把程公公免官归乡。
等郭子仪击退吐蕃军,还都长安后,程元振也潜回都城,又是群臣集体弹劾,逼皇帝把程元振流放,在江陵被仇家所杀。
——而如果不知道这段历史,单看这部《长安三万里》的话,必然会把片中又崇拜李白、又关心杜甫,重情重义,友敬忠良,披坚执锐上阵杀敌的程公公,当成人品高洁的好太监呢。
——如果程元振都可以被如此颠倒史实,贴金洗白,那赵高呢?十常侍呢?李辅国呢?王振刘瑾魏忠贤呢?李莲英呢?——是不是也请追光的编剧好好洗一洗?
8、综上所述,整部《长安三万里》的立意就是歪的,其“创作意图”再明显不过:
借着高适这个“平凡普通人”的大器晚成,功成名就,来嘲笑李白这个天纵之才海底捞月壮志难遂的一生,
所以,才有了对高适、哥舒翰、程元振等历史人物的粉饰、贴金和洗白,和肆意抢功劳;
该片从预告片起就大打“李白牌”,借这个千古大诗人来引流,吸引观众,实际创作中呢,
甚至把李白塑造成了一个嘴上说好朋友却一次次忘记约定的【酒鬼】,一个年轻时靠父亲中年后靠岳家养活的【街溜子】,一个永远自我中心主义自我感觉良好的【神经质】,
甚至还让中年李白露出一身肥肉酒肚子,和勤于练武一身腹肌的中年高适去做对比,
甚至还把岑参、贺知章、王昌龄、王维等一众诗人,都写成了整天在长安酒肆,不务正业、吃喝玩乐、醉生梦死之徒,和片中“怀才不遇勤学苦练种地读书”的高适去做对比。
甚至还把李白《侠客行》「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说成为高适所写……简直搞笑。
李白又不是没有专门写高适的诗,(《送张秀才谒高中丞》),片方嫌这诗不出名,非要偷《侠客行》,还真就是把无耻进行到底了!
然而,说到底,高适那点诗才,在大唐算什么?高适那点功业,在大唐又算什么?——用高适贬低李白,贬低其他诗人——凭他也配!
华夏神州,各个地域的生活习俗各异,喜好各不相同,各种方言差异之大,更是“十里不同音”,远超欧洲列国的各种甚至可以互相通话的所谓“独立语言”。
所以,在太多欧美人的眼里,中华能持续两千年的维持大一统王朝,持续三千年的同为华夏理念,作为同一个文明持续五千年之久,是完全匪夷所思、不可思议的一件事。
因此,我们的民族和文明,在相当程度上。就是靠几千年来延续下来的共同的文化意识和民族认同所维系的。
所以,从周公孔子管仲,到诸子百家司马迁,到李白苏轼文天祥,他们对民族的实际贡献,是远比很多军功赫赫的王侯将相更伟大的。——因为他们提笔写字,就是同一个文明的构建历程。
什么是精彩的历史虚构:《妖猫传》里,杨玉环对李白说:「因为有了你,大唐才真的了不起」,这才是人人都明知是假、但又都希望是真的精彩浪漫主义。
而整部《长安三万里》,不见浪漫风华,只有市侩思维,才会觉得如高适这样,当一个外战外行、损兵折将、丢城失地、贻祸千古的将中马谡,就因为其最终拜将封侯,居然是“大器晚成,光宗耀祖”了!
——笑,如果唐朝诗人竟是比谁官大,就证明谁的人生更成功?
那么高适一个刑部侍郎,剑南节度,和韩愈(京兆尹御史大夫)比呢?和白居易(刑部尚书太子少傅)比呢?和上官仪、张九龄、元稹这些正经入主政事堂的宰相比呢?和称量天下的实权首相上官婉儿比呢?
更不说从李世民、武则天到李隆基,抛开他们皇帝身份,凭其传世诗作,也一样能勉强算个诗人的。
所以,片尾说高适在唐朝诗人中所谓“功业最高”,用来对比李白所谓的“天真幼稚”,着实是不值一哂!
一群骨子里【媚权】的庸人编导,才会交出追光动画三观最不正、质量最差劲、可看性最糟糕的作品!
满是私货,歪曲历史,而且乏味冗长、根本不好看的奇葩电影。
该片以诗人高适为“大男主”,然后借着李白这个“第二男主”,给他做了各种【粉饰】和【贴金】,极大歪曲了真实的唐朝历史,去忽悠普通观众。
高适这个人,虽然做到了一方节镇 ,拜将封侯,但是人品根本无足称道,历史功业同样不值一提,
特别是对老友李白的见死不救,冷漠无情,千年以来一直颇受世人非议。
而在这部《长安三万里》中,对李白的贬低抹黑,对高适的洗白贴金与虚构历史功绩,已经到了极令人不适的程度:
1、片中说李白是商人之子,所以他自己和子孙世世代代,没资格参加科举。
真实历史中,唐朝不止是禁止商户之家科举,同时也禁止商人子弟为官。「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有市籍者不得官,父母、大父母有市籍者,亦不得官」
李白的一个堂祖父当过济南太守(《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一个堂叔父当过任城县尉(《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一个堂兄当过中都县令(《别中都明府兄》),
一个堂叔父在嘉兴县任职,后贬还长沙(《秋于敬亭送从侄游庐山序》「初,嘉兴季父谪长沙西还,时途拜见,预饮林下」),
足以证明他这一支陇西李氏旁支族人,虽然称不上家世显赫,只能出任地方官僚,但也绝不可能是连科举都不能参加的商户,更不会是某些历史发明砖家臆想的“西域胡人”“从西域潜逃回四川”云云……
2、片中说李白的第一段婚姻,是为了出人头地,去前宰相许家当赘婿,心甘情愿自己的子孙,从此改姓许,还为此求教于孟浩然,
孟浩然避而不见,乘帆东去,而李白还自我感觉良好地认为,孟浩然是专程去扬州提示自己,
才有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
高适同样竭力劝阻李白无果,与之告别。
后来,老年李白又再次“入赘”到了前宰相宗家,还顺便给一个县令汪伦写(卖)了首诗,也恰好被高适看到。
然而,真实历史中,李白这两段婚姻,是许家、宗家这两家过气的前宰相府,与李白这个大诗人的联姻,一个得名,一个得利,各取所需,并没有什么不匹配。
唐朝不同于前代秦汉,后世明清,在于他的官员爵位是不世袭的:比如高适祖父追封渤海郡王,他自己就是个白身,后来做了高官,才封了个渤海县侯,一样传不了子孙。
所以,区区前宰相府,子孙没有高官显爵,说过气就过气了,李白也根本没有让自己的子孙改姓妻家,他和发妻许氏的子女,一个叫李伯禽,一个叫李平阳,
子女改姓妻家,这才是古代“赘婿”的根本标识。某些讽刺李白“吃软饭”“入赘为生”,本就是网络烂梗,本就是厚诬先贤,居然还能拍成电影了!
3、片中的李白,是好高骛远,到处攀附达官显贵,一受挫折,就醉生梦死,沉迷醉乡,哪怕终于当了官,也喝酒游乐,不务正业。
反而高适,是勤能补拙,常年累月种地读书,到了边塞不当幕僚,甘愿做骑兵小队长,深入敌后长达一年,战场冲锋陷阵,又是写「美人帐前犹歌舞」,讽刺张守珪等边帅,
他在驿站见到被安禄山兵将追杀的李白,又救了延误军机要被斩首的郭子仪,而且是为了救郭子仪,才和哥舒翰订下“十年之约”,不得不在十年后做其幕僚。
而且,高适还高风亮洁,哪怕当李白成了翰林学士天子近臣,也没有借他关系给自己谋官,而是看不惯长安一众诗人的奢靡生活,就告辞归乡。
然而,真实历史中,高适到边塞三年,多次向信安王、张守珪等名将求官,就是一心要当幕僚去的,然后得他们的举荐,走上仕途。
一直到高适46岁时,得到睢阳太守张九皋荐举,科举中第,得了个九品封丘尉,三年后就嫌官小不做了。到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的旗下,做了幕僚之首掌书记,这才是得偿所愿。
所谓“李白被安禄山兵将追杀,驿馆遇高适”,纯属子虚乌有。
劝阻哥舒翰斩杀郭子仪,明明是李白求情,和二十多年后,郭子仪自请用自己的节度使官职、平乱大功,换回李白性命,这是历史上难得的一段文武佳话。
《新唐书》:“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
《翰林学士李公墓碑》:“(李白)客并州,识郭汾阳于行伍间,为免脱其刑责而奖重之。后汾阳以功成官爵,请赎翰林,上许之,因免诛,其报也。”
片中让高适去策马飞鞭,日夜兼程,高喊“刀下留人”,——当面抢功劳,属实是无耻之尤了。
4、历史上的潼关之战,明明是哥舒翰轻敌冒进,20万精锐唐军,中叛将崔乾佑伏兵而惨败,河西陇右两镇精兵几乎全军覆没, 成建制逃回的只有八千余人,
潼关天险失守,长安不设防而沦陷,间接导致河西陇右空虚,轻易被吐蕃攻取,沦陷胡尘百年之久。
单此一战,屈膝降敌、苟且偷生的哥舒翰,就和唐玄宗李隆基一样,堪称千古罪人!
高适这个掌书记,可并非只是名面上的从八品小吏,而是掌管一镇军政事务、参谋机要的军中幕僚长,由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记室参军演变而来,就是“入幕之宾”这个成语的由来。
唐朝到五代,节度使任命一个掌书记,是要专门“下聘”的,而且和节帅是同食同宿,同上战场,寸步不离,所以只有心腹中的心腹,才有资格担任。
如冯道这个“六朝宰相”起家,就是因为担任了唐庄宗李存勖的掌书记。
所以,作为潼关唐军“参谋长”的高适,在这场惨败中同样难辞其咎,哪怕凌迟寸割,诛其三族,亦难谢二十万将士之冤魂!
他是身负重罪,一路西逃,政治投机唐肃宗李亨,帮助其政斗夺权,才在半年功夫就摇身一变,成了一方节度使。
而片中却把哥舒翰的误国罪责,尽数洗白,还把他塑造得临危无惧,宁死不屈,实在滑稽。
5、李白投身永王李璘幕府,同样是为了平危定乱,一展才华,可以批评他战略眼光欠佳,可以批评他不懂军务还无自知之明。
但较真说,高适和重用他的主君、唐肃宗李亨,一个发动政变,自立为帝的太子,一个出卖都城和百姓,向胡人借兵说【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的无耻卖国之徒,究竟正义性和合法性又何在?
说白了,李白和高适,永王李璘与唐肃宗李亨,谁是定乱功臣,谁是反贼叛逆,不过【成王败寇】而已。
高适作为此战主帅,对沦为阶下囚的故友李白,是明哲保身,冷淡漠视,根本不曾发一言,对竭力营救李白的李妻宗氏,同样拒不相见,同时还把多年来与李白的诗文唱和 ,付之一炬。
全凭了郭子仪这个李亨真正倚重的擎天柱石,舍命相救,才让李白逃得一命。
而片中的高适,又是对李妻宗氏关照有加,又是通过侍童去训斥和羞辱李白,
又是到结局时揭露:原来是他暗中连络了郭子仪,才一同将李白救下,这又辱人又要抢功劳的嘴脸简直——还是够无耻的。
6、最扯淡的一段历史改编来了:
真实历史上,高适担任剑南节度使后,作为西南战区的唐军主帅对吐蕃屡战屡败,完全没有起到牵制吐蕃主力,减轻京畿压力的作用,
吐蕃军连续攻陷了松州、维州、保州等边陲要地,外战外行的高适节节败退,根本无力救援。是唐代宗李豫临阵紧急换将,换上宿将严武,这才力挽危局。
更具决定性意义的,是北部关中战场:十万吐蕃军杀入长安附近的奉天府,唐军调集大批精兵强将,以郭子仪为主帅严阵以待。 吐蕃军强攻城池, 死伤甚众。唐将浑瑊率骑兵多次冲阵、夜袭,斩首6000余级。
吐蕃军后撤至邠州,会同回纥军卷土重来, 郭子仪恩威并施,说服回纥临阵倒戈,唐回联军合力夹击,大破吐蕃军,斩首五万,生擒万人,缴获的牛羊驼马,绵延三百里不绝。
——终究还是郭子仪,是三十年前李白一言保下的那个死囚偏佐,挽救了大唐。
战后,高适调回京中,为散骑常侍,刑部侍郎,被时人讥笑为言过其实的马谡之流,
然而在本片中,却变成了高适诱敌深入,设下埋伏,令七万吐蕃军深陷峡谷,腹背受敌,然后,高适又“功成不必在我”,把这桩全歼敌军的功劳,拱手让给继任的严武……
——为了给高适这个败军之将,虚构历史功劳,简直扯淡得没边了!
7、整部影片的主线,就建立在一个极荒谬的、难以自洽的架空背景下:
吐蕃东线大军围困长安,西线大军在河西攻城略地,南线大军又将巴蜀唐军打得节节败退时,
出逃陕州的唐代宗李豫,派出他的心腹宦官程元振,到剑南军高适驻防的前线,居然不是询问十万火急的军务,而是听高适慢悠悠地讲故事,讲他和李白的相识相交?
片中程元振自称是高力士的弟子,是为了给被流放而死的高力士报仇,手刃了另一大宦官李辅国,而且还对李白极为佩服,高声吟唱「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然而,谁都知道一个基本历史事实:李白当年在长安,首先得罪的,不是李林甫,不是杨国忠或杨玉环,而就是让他给自己脱靴子的高力士!然后杨玉环和李隆基,才会改变态度,疏远了他。
当高力士这等重量级大佬,借评点李白之诗,对杨玉环表达自己的不满时,无论杨玉环内心对《清平乐》是何态度,李白的命运就注定了。
所以,高力士的死忠弟子程公公,居然会欣赏和崇拜李白?这是什么冷笑话!
更关键的歪曲历史在于,这场吐蕃大军围攻长安,唐代宗李豫出逃的大危局,谁搞出来的?
真实历史的罪魁祸首,恰恰就是到处迫害忠良,让藩镇纷纷离心,不肯发兵救援的程公公!
当时群臣纷纷上书:【陛下必欲存宗庙社稷,独斩(程)元振首,驰告天下,悉出内使隶诸州,持神策兵付大臣,然后削尊号,下诏引咎,】
逼皇帝立斩程元振,并下罪己诏,唐代宗不得已,才把程公公免官归乡。
等郭子仪击退吐蕃军,还都长安后,程元振也潜回都城,又是群臣集体弹劾,逼皇帝把程元振流放,在江陵被仇家所杀。
——而如果不知道这段历史,单看这部《长安三万里》的话,必然会把片中又崇拜李白、又关心杜甫,重情重义,友敬忠良,披坚执锐上阵杀敌的程公公,当成人品高洁的好太监呢。
——如果程元振都可以被如此颠倒史实,贴金洗白,那赵高呢?十常侍呢?李辅国呢?王振刘瑾魏忠贤呢?李莲英呢?——是不是也请追光的编剧好好洗一洗?
8、综上所述,整部《长安三万里》的立意就是歪的,其“创作意图”再明显不过:
借着高适这个“平凡普通人”的大器晚成,功成名就,来嘲笑李白这个天纵之才海底捞月壮志难遂的一生,
所以,才有了对高适、哥舒翰、程元振等历史人物的粉饰、贴金和洗白,和肆意抢功劳;
该片从预告片起就大打“李白牌”,借这个千古大诗人来引流,吸引观众,实际创作中呢,
甚至把李白塑造成了一个嘴上说好朋友却一次次忘记约定的【酒鬼】,一个年轻时靠父亲中年后靠岳家养活的【街溜子】,一个永远自我中心主义自我感觉良好的【神经质】,
甚至还让中年李白露出一身肥肉酒肚子,和勤于练武一身腹肌的中年高适去做对比,
甚至还把岑参、贺知章、王昌龄、王维等一众诗人,都写成了整天在长安酒肆,不务正业、吃喝玩乐、醉生梦死之徒,和片中“怀才不遇勤学苦练种地读书”的高适去做对比。
甚至还把李白《侠客行》「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说成为高适所写……简直搞笑。
李白又不是没有专门写高适的诗,(《送张秀才谒高中丞》),片方嫌这诗不出名,非要偷《侠客行》,还真就是把无耻进行到底了!
然而,说到底,高适那点诗才,在大唐算什么?高适那点功业,在大唐又算什么?——用高适贬低李白,贬低其他诗人——凭他也配!
华夏神州,各个地域的生活习俗各异,喜好各不相同,各种方言差异之大,更是“十里不同音”,远超欧洲列国的各种甚至可以互相通话的所谓“独立语言”。
所以,在太多欧美人的眼里,中华能持续两千年的维持大一统王朝,持续三千年的同为华夏理念,作为同一个文明持续五千年之久,是完全匪夷所思、不可思议的一件事。
因此,我们的民族和文明,在相当程度上。就是靠几千年来延续下来的共同的文化意识和民族认同所维系的。
所以,从周公孔子管仲,到诸子百家司马迁,到李白苏轼文天祥,他们对民族的实际贡献,是远比很多军功赫赫的王侯将相更伟大的。——因为他们提笔写字,就是同一个文明的构建历程。
什么是精彩的历史虚构:《妖猫传》里,杨玉环对李白说:「因为有了你,大唐才真的了不起」,这才是人人都明知是假、但又都希望是真的精彩浪漫主义。
而整部《长安三万里》,不见浪漫风华,只有市侩思维,才会觉得如高适这样,当一个外战外行、损兵折将、丢城失地、贻祸千古的将中马谡,就因为其最终拜将封侯,居然是“大器晚成,光宗耀祖”了!
——笑,如果唐朝诗人竟是比谁官大,就证明谁的人生更成功?
那么高适一个刑部侍郎,剑南节度,和韩愈(京兆尹御史大夫)比呢?和白居易(刑部尚书太子少傅)比呢?和上官仪、张九龄、元稹这些正经入主政事堂的宰相比呢?和称量天下的实权首相上官婉儿比呢?
更不说从李世民、武则天到李隆基,抛开他们皇帝身份,凭其传世诗作,也一样能勉强算个诗人的。
所以,片尾说高适在唐朝诗人中所谓“功业最高”,用来对比李白所谓的“天真幼稚”,着实是不值一哂!
一群骨子里【媚权】的庸人编导,才会交出追光动画三观最不正、质量最差劲、可看性最糟糕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