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度空前的反腐扫赌风暴正在中国足坛引发持续大地震,上至体育总局副局长和足协主席,下至国脚和普通球员,正在一批批接受审查。现在的问题是,反腐扫赌到底能不能拯救中国足球?
答案是,难!
有腐败必须反!敢赌球必须抓!这是净化中国足坛必须有的态度!
所以,反腐扫赌直接针对的是中国足球的法制环境,而不是中国足球的水平。中国足球冲不出亚洲,绝不仅仅因为这个行业有一批“坏人”,搞坏了中国足球的“好事”。在世界上,足球都是腐败的重灾区。南美、非洲、中北美的很多国家足协甚至是大洲足联,都是出了名的腐败。卡塔尔靠着贿赂拿下世界杯的主办权,法国足协近段时间陷入丑闻漩涡,在亚洲,韩国足坛曾经赌球成风,最近因为韩国足协试图“赦免”犯事球员引发舆论震惊;顶级俱乐部尤文、巴萨也是在“做账门”“裁判门”事件中深陷泥潭。列举这些例子的目的就是为了说明,官员的腐败,影响的是足球在公众心目中形象,却不大会直接影响球队的技战术水平。
笔者始终的认为,影响和制约中国足球水平提升的是从宏观到微观的三大因素。
首先,是宏观层面足球文化的建设。世界上所有的足球强国,首先是足球文化的大国。什么是足球文化?简单说,就是把足球融入生活。现在的中国,娱乐产业乃至电竞产业都比足球更接近于大众的生活。中国足球的从业者有一个误区,就是“足球进校园”。不是说足球不应该进校园,而是说只靠进校园是远远不够的。最迫切的是“足球应该进社区”!校园里面的都是学生,学生是不能决定自己的事情的,家长不让你踢球,学生就踢不了球。所以,要让学生踢球,不管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首先是要家长热爱足球,家长爱足球,孩子踢球才能得到支持。社区是足球的根,足球的文化,根在社区。只有让更多的人喜欢上足球,让足球成为日常的谈资,让足球走进日常的消费,让足球成为业余的爱好,有了这些做基础,才能谈得上足球人口的增加,才能谈得上青训水平的提升。
其次,是中观层面足球观念的改变。中国人对体育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执念,那就是“为国争光”!为什么中国足球被那么多人唾弃,就是因为中国足球不仅没能为国争光,反而丢了脸。要是抱着这个观念不放,中国足球永远起不来!国家,不需要用足球甚至体育来“争光”。以奥运精神为代表的体育精神是“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从来没有“争第一”。这四个“更”,强调的是追求,而不是结果!任何体育项目,追求的是体魄更强健、人格更健全、身心更愉悦!而不是一定要追求冠军!所以,对待足球的观念与态度应该是在足球运动中,享受快乐、健全人格、强健体魄。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涌现天赋异禀的运动员,投身于职业足球,从而提升一个国家的足球竞技水平。如果抱着足球要“为国争光”的观念不放,在小孩儿时期就必然把比赛成绩凌驾于一切因素之上,比赛成绩会和所有参与者的利益强相关,各种乱象自然就层出不穷。所以,所有的足球从业者应该换观念、换头脑,观念变了,道路就会跟着变,才有可能迎来新气象。
再次,是微观层面的发展路径选择问题。中国足球的决策制定者和行业管理者必须要清醒的知道,乒乓球、跳水、举重、女排等项目的成功,对于足球而言,几乎没有任何的借鉴意义,不搞清楚这一点,中国足球永远不可能成功。至于道理,很简单,上述项目都是依靠“小巧难女少”战略而成功的,而足球和上面五个字基本上全是反的。世界上任何一个足球强国,他们的意志品质,来源于对于足球的热爱,而不可能来源于军训;他们精妙的团队配合,来源于球员对足球这个项目的认知和理解,而不是来源于长期集训;他们灵光乍现的即兴发挥来源于从小在足球中体会到的快乐,而不是“三从一大”之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跑圈式苦练。那中国足球到底应该怎么走好自己的发展之路?
第一,要有专业思维。不一定要是专业出生,但一定要有足球思维。足球思维是什么?就是摸索、总结、尊重足球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二,要持之以恒。中国足球干了太多半途而废的事情,一任领导一个思路,走了太多弯路。前两点总结到一起就是“在摸索、总结、尊重足球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持之以恒”。
第三,坚持请进来、走出去。请进来,未必需要几百万欧元请大牌教练。有这几百万欧元,更有用的是请500个基层外籍教练。基层外籍教练如果每个人能带出五个基层本土教练,就是巨大的成功。走出去,要趁早。出去的未必是球员,各级足协工作人员、联赛管理者、教练员,比球员更需要出去。出去不是简单的访问交流,而是踏踏实实的在人家的足协、联赛管理机构、俱乐部,学习2-3年,深度体验、学习足球强国的运行方式,找到切实尊重足球客观规律的具体方法。
足球水平和成绩的提升,从来不是追求来的,而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来的。足球水平的提高,颇有“有心栽花花不开”的意思,贵如卡塔尔,投入如此之大,也最终难逃世界杯上一分难得的结局。国家能雷霆出击重拳反腐,很好!但想借此冀望2026就冲出亚洲,很难!
力度空前的反腐扫赌风暴正在中国足坛引发持续大地震,上至体育总局副局长和足协主席,下至国脚和普通球员,正在一批批接受审查。现在的问题是,反腐扫赌到底能不能拯救中国足球?
答案是,难!
有腐败必须反!敢赌球必须抓!这是净化中国足坛必须有的态度!
所以,反腐扫赌直接针对的是中国足球的法制环境,而不是中国足球的水平。中国足球冲不出亚洲,绝不仅仅因为这个行业有一批“坏人”,搞坏了中国足球的“好事”。在世界上,足球都是腐败的重灾区。南美、非洲、中北美的很多国家足协甚至是大洲足联,都是出了名的腐败。卡塔尔靠着贿赂拿下世界杯的主办权,法国足协近段时间陷入丑闻漩涡,在亚洲,韩国足坛曾经赌球成风,最近因为韩国足协试图“赦免”犯事球员引发舆论震惊;顶级俱乐部尤文、巴萨也是在“做账门”“裁判门”事件中深陷泥潭。列举这些例子的目的就是为了说明,官员的腐败,影响的是足球在公众心目中形象,却不大会直接影响球队的技战术水平。
笔者始终的认为,影响和制约中国足球水平提升的是从宏观到微观的三大因素。
首先,是宏观层面足球文化的建设。世界上所有的足球强国,首先是足球文化的大国。什么是足球文化?简单说,就是把足球融入生活。现在的中国,娱乐产业乃至电竞产业都比足球更接近于大众的生活。中国足球的从业者有一个误区,就是“足球进校园”。不是说足球不应该进校园,而是说只靠进校园是远远不够的。最迫切的是“足球应该进社区”!校园里面的都是学生,学生是不能决定自己的事情的,家长不让你踢球,学生就踢不了球。所以,要让学生踢球,不管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首先是要家长热爱足球,家长爱足球,孩子踢球才能得到支持。社区是足球的根,足球的文化,根在社区。只有让更多的人喜欢上足球,让足球成为日常的谈资,让足球走进日常的消费,让足球成为业余的爱好,有了这些做基础,才能谈得上足球人口的增加,才能谈得上青训水平的提升。
其次,是中观层面足球观念的改变。中国人对体育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执念,那就是“为国争光”!为什么中国足球被那么多人唾弃,就是因为中国足球不仅没能为国争光,反而丢了脸。要是抱着这个观念不放,中国足球永远起不来!国家,不需要用足球甚至体育来“争光”。以奥运精神为代表的体育精神是“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从来没有“争第一”。这四个“更”,强调的是追求,而不是结果!任何体育项目,追求的是体魄更强健、人格更健全、身心更愉悦!而不是一定要追求冠军!所以,对待足球的观念与态度应该是在足球运动中,享受快乐、健全人格、强健体魄。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涌现天赋异禀的运动员,投身于职业足球,从而提升一个国家的足球竞技水平。如果抱着足球要“为国争光”的观念不放,在小孩儿时期就必然把比赛成绩凌驾于一切因素之上,比赛成绩会和所有参与者的利益强相关,各种乱象自然就层出不穷。所以,所有的足球从业者应该换观念、换头脑,观念变了,道路就会跟着变,才有可能迎来新气象。
再次,是微观层面的发展路径选择问题。中国足球的决策制定者和行业管理者必须要清醒的知道,乒乓球、跳水、举重、女排等项目的成功,对于足球而言,几乎没有任何的借鉴意义,不搞清楚这一点,中国足球永远不可能成功。至于道理,很简单,上述项目都是依靠“小巧难女少”战略而成功的,而足球和上面五个字基本上全是反的。世界上任何一个足球强国,他们的意志品质,来源于对于足球的热爱,而不可能来源于军训;他们精妙的团队配合,来源于球员对足球这个项目的认知和理解,而不是来源于长期集训;他们灵光乍现的即兴发挥来源于从小在足球中体会到的快乐,而不是“三从一大”之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跑圈式苦练。那中国足球到底应该怎么走好自己的发展之路?
第一,要有专业思维。不一定要是专业出生,但一定要有足球思维。足球思维是什么?就是摸索、总结、尊重足球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二,要持之以恒。中国足球干了太多半途而废的事情,一任领导一个思路,走了太多弯路。前两点总结到一起就是“在摸索、总结、尊重足球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持之以恒”。
第三,坚持请进来、走出去。请进来,未必需要几百万欧元请大牌教练。有这几百万欧元,更有用的是请500个基层外籍教练。基层外籍教练如果每个人能带出五个基层本土教练,就是巨大的成功。走出去,要趁早。出去的未必是球员,各级足协工作人员、联赛管理者、教练员,比球员更需要出去。出去不是简单的访问交流,而是踏踏实实的在人家的足协、联赛管理机构、俱乐部,学习2-3年,深度体验、学习足球强国的运行方式,找到切实尊重足球客观规律的具体方法。
足球水平和成绩的提升,从来不是追求来的,而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来的。足球水平的提高,颇有“有心栽花花不开”的意思,贵如卡塔尔,投入如此之大,也最终难逃世界杯上一分难得的结局。国家能雷霆出击重拳反腐,很好!但想借此冀望2026就冲出亚洲,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