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了什么?
连场40+的得分狂飙让大家认识了布鲁克林的卡姆-托马斯,球迷甚至不禁感叹,也许这就是篮网放走欧文的底气。
虽然玩笑归玩笑,但球迷之所以会这么说,无非也是因为托马斯夸张的得分能力让人印象深刻。从场均7分到连场40+,托马斯身上的确有一些值得我们挖掘的才能。
曾经有人说过,只要给足时间和球权,NBA几乎每个人都能拿到20分。
可是从20分到40分的跃升,中间隔着一条鸿沟,你必须要有一些特别的能力才能完成从20分到40分的跨越,这可以是超强的身体素质,也可以是顶级的得分技艺......
或者,二者皆备。
如果没有这惊为天人的连场40+,也许很多人都注意不到托马斯超强的身体素质。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托马斯每次出手的起跳高度都夸张的像是要扣篮一样,但他做起来却毫不费力。
令我相当印象深刻的是,在中场LOGO前一步的距离,他可以轻松顺畅完成标准的C&S并命中进球,这得是多么优秀的核心力量呀?
数一数二的核心力量支撑托马斯完成许多高难度的得分动作,可以闪转腾挪完成上篮,也具备在空中直接对抗防守球员并强硬打进的能力,这就给托马斯进攻端的下限兜了底——尽管有时候他会有些不合时宜的出手选择,但出色的核心力量和控制身体的能力赋予他把一些不算好的机会,转化为得分的才能。
(这个控制身体的能力,没得说)
(虽然没进,但这个起速+变向,控制身体的能力是真的厉害)
(这个顶着波尔津吉斯出手的后仰美如画)
(稳定的急停漂移投篮,年轻球员身上不多见)
(急停干拔X2)
(寻找防守空隙,后仰终结进攻)
同时,托马斯极强的面框冲击力也是由此而来,也是他作为得分手最大的卖点——托马斯从后场启动直捣黄龙的回合并不少,而且往往能够成功越过数人防守完成得分,而文字的描述,实在不如下列镜头更有视觉冲击力。
也许不该把托马斯叫作“小火车”,他更像是“铁胆火车侠”。
超强的身体素质是托马斯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让他可以在“手热”的某个时间段如入无人之境,用极具侵略性的冲击攻框和不讲道理的干拔远投支撑着自己的得分输出。
自托马斯被扶正之日起,他的弧顶三分球(也是向来被认为是球星区的地方)总共出手30次,命中14球,46.7%的命中率相当可靠。
同时他也以场均15.8次突破次数位列联盟第15,从数量上看,伴他左右的都是字母哥、哈登之类的顶流球员。而从效率看,他53.1%的终结完成率在这帮顶流球星里也是中游的水平。
这些东西是托马斯作为得分手的基本盘,让他具备场均18分或者20分的能力。而是什么让他提升到连场40+?在我看来,是一些难以量化的、心理层面的东西。
有些人就是天生得分手,托马斯显然就是这种人。他有作为优秀得分手的天然嗅觉,这个东西其实很难描述。或者这么说,看他打球会有这样的观感——不管是什么方法,他总是能把球给你搞进篮筐里去。
同时,在比赛里你可以看到托马斯的另一项品质,不论在何种强度的防守下都具有足够稳定的心理素质。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即便在连场40+的G2,快船都给托马斯上夹击了,他还是一副游刃有余的样子。
有时候,这个东西对于球员的影响比计数的纯熟程度来得更为深远,这就像一名狙击手,你瞄准的时候手可不能抖,篮球运动员也一样,如果没有如磐石般坚定的内心,那么再怎么熟练的技艺打折过后也要缩水。
托马斯就属于那种场面越紧,手越硬的球员,就像他的偶像科比-布莱恩特。
还是自托马斯上位之日起计算,他已经15次在进攻回合即将结束时担起出手重任。在4-0秒出手这个区间,同期只有哈登和兰德尔比他投的更多,而托马斯46.7%的真实强投命中率可是比一票球星更高,其中就包括哈登、恩比德,以及队友丁威迪。
以上这些东西,让我看到了托马斯作为得分手的基本盘,并且面框的打法有着这个时代的烙印。
我想,在托马斯身上有一件事情是非常明确的,如果不计成本给足时间和球权,场均20分对他而言几乎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有什么还没看清?
不过,篮球从来就不只是得分游戏,这也是为什么在阵容洗牌之后,连场40+的托马斯的战术地位开始下滑,因为新援们几乎都是比他更有用的篮球运动员。
至少目前是这样。
在我看来,连场40+只是托马斯对自己得分能力的“自证”,这个事情只能证明篮网现在知道:“噢,原来你小子真有砍分的能力”;但不能证明,托马斯是一个优秀且合格的NBA战力,尤其对于一支尚手握季后赛门票的强队而言更是如此。
我一直说:“就算托马斯连场40+,只要篮网不下定决心彻底摆烂,那么他们不可能把托马斯当作球队门面”,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托马斯只是证明自己能得分,还没证明自己能贡献“胜利”的碎片,这是相当关键的事情。
如果托马斯只是仅仅立足于得分,那么他的戏份只能出现在轮换阶段的乱战抢分剧情里,或者鸣金收兵的垃圾时间。而不是像真正具备核心能力的米卡-布里奇斯那样,戏份贯穿比赛的48分钟。
鉴于托马斯目前的打法思路,他的发展路线也相当明确——只要他在纯粹的得分手定位上再衍生出一些掌控比赛的能力,那么篮网就有理由给他在战术板上留一个位置。
但是,托马斯目前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目前他的比赛更像是一人篮球,因为托马斯受限于自己的出球能力和视野,所有队友的配合其实最后只能为他的得分服务,无法串联出成型的化学反应。
甚至有时候,他还会用一些糟糕的出手损害球队。
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沃恩会说“托马斯不出手也是一种进步“。毕竟,篮网还不是一支能给年轻人无限容错率的队伍。
(突破受阻大范围出球被断,这种大范围出球能力,是他成长为核心必须掌握的能力)
(这种处理球选择也许就是篮网把他摁在板凳的理由)
(有更好的出球选择,但却给了较差的那个)
(突到人堆里,出球失误)
托马斯给我的感觉像早期哈登,从篮下到三分线都保持着充沛的得分侵略性,面框突破的冲击力、运球单挑的起手式都像一个模样刻印出来那样。
可是,托马斯却没有早期哈登开阔的视野、传球的手法、出球的意识......或者说,作为组织者的本能。
是的,托马斯没有组织者的魂。
不过,托马斯也不是非要变成下一个哈登,场均8+助攻对他而言并非是必须达到的彼岸。如果能立足于得分手的基本盘,并利用这份攻击力带动队友,在自己扯动防守时能及时找到处于空位的队友,其实也就够了。
就像,多诺万-米切尔曾经不也是个铁头娃吗?而随着比赛经验的积累和自身的领悟,现在不也成了一流的球队核心吗?
如果托马斯能把出球能力好好打磨打磨,就算只是穷人版的哈登+米切尔,不也是一件美事吗?
(篮网会想看到托马斯打出这种传球)
(这种出球回合也是篮网想要见到的)
当然,这个事情只是球迷对他美好的期待。未来会如何,仍然是一片迷雾......
如若不想只是昙花一现,至少先稳住轮换位置再说?
往期链接
欢迎关注公众号:范特西情报局
看到了什么?
连场40+的得分狂飙让大家认识了布鲁克林的卡姆-托马斯,球迷甚至不禁感叹,也许这就是篮网放走欧文的底气。
虽然玩笑归玩笑,但球迷之所以会这么说,无非也是因为托马斯夸张的得分能力让人印象深刻。从场均7分到连场40+,托马斯身上的确有一些值得我们挖掘的才能。
曾经有人说过,只要给足时间和球权,NBA几乎每个人都能拿到20分。
可是从20分到40分的跃升,中间隔着一条鸿沟,你必须要有一些特别的能力才能完成从20分到40分的跨越,这可以是超强的身体素质,也可以是顶级的得分技艺......
或者,二者皆备。
如果没有这惊为天人的连场40+,也许很多人都注意不到托马斯超强的身体素质。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托马斯每次出手的起跳高度都夸张的像是要扣篮一样,但他做起来却毫不费力。
令我相当印象深刻的是,在中场LOGO前一步的距离,他可以轻松顺畅完成标准的C&S并命中进球,这得是多么优秀的核心力量呀?
数一数二的核心力量支撑托马斯完成许多高难度的得分动作,可以闪转腾挪完成上篮,也具备在空中直接对抗防守球员并强硬打进的能力,这就给托马斯进攻端的下限兜了底——尽管有时候他会有些不合时宜的出手选择,但出色的核心力量和控制身体的能力赋予他把一些不算好的机会,转化为得分的才能。
(这个控制身体的能力,没得说)
(虽然没进,但这个起速+变向,控制身体的能力是真的厉害)
(这个顶着波尔津吉斯出手的后仰美如画)
(稳定的急停漂移投篮,年轻球员身上不多见)
(急停干拔X2)
(寻找防守空隙,后仰终结进攻)
同时,托马斯极强的面框冲击力也是由此而来,也是他作为得分手最大的卖点——托马斯从后场启动直捣黄龙的回合并不少,而且往往能够成功越过数人防守完成得分,而文字的描述,实在不如下列镜头更有视觉冲击力。
也许不该把托马斯叫作“小火车”,他更像是“铁胆火车侠”。
超强的身体素质是托马斯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让他可以在“手热”的某个时间段如入无人之境,用极具侵略性的冲击攻框和不讲道理的干拔远投支撑着自己的得分输出。
自托马斯被扶正之日起,他的弧顶三分球(也是向来被认为是球星区的地方)总共出手30次,命中14球,46.7%的命中率相当可靠。
同时他也以场均15.8次突破次数位列联盟第15,从数量上看,伴他左右的都是字母哥、哈登之类的顶流球员。而从效率看,他53.1%的终结完成率在这帮顶流球星里也是中游的水平。
这些东西是托马斯作为得分手的基本盘,让他具备场均18分或者20分的能力。而是什么让他提升到连场40+?在我看来,是一些难以量化的、心理层面的东西。
有些人就是天生得分手,托马斯显然就是这种人。他有作为优秀得分手的天然嗅觉,这个东西其实很难描述。或者这么说,看他打球会有这样的观感——不管是什么方法,他总是能把球给你搞进篮筐里去。
同时,在比赛里你可以看到托马斯的另一项品质,不论在何种强度的防守下都具有足够稳定的心理素质。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即便在连场40+的G2,快船都给托马斯上夹击了,他还是一副游刃有余的样子。
有时候,这个东西对于球员的影响比计数的纯熟程度来得更为深远,这就像一名狙击手,你瞄准的时候手可不能抖,篮球运动员也一样,如果没有如磐石般坚定的内心,那么再怎么熟练的技艺打折过后也要缩水。
托马斯就属于那种场面越紧,手越硬的球员,就像他的偶像科比-布莱恩特。
还是自托马斯上位之日起计算,他已经15次在进攻回合即将结束时担起出手重任。在4-0秒出手这个区间,同期只有哈登和兰德尔比他投的更多,而托马斯46.7%的真实强投命中率可是比一票球星更高,其中就包括哈登、恩比德,以及队友丁威迪。
以上这些东西,让我看到了托马斯作为得分手的基本盘,并且面框的打法有着这个时代的烙印。
我想,在托马斯身上有一件事情是非常明确的,如果不计成本给足时间和球权,场均20分对他而言几乎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有什么还没看清?
不过,篮球从来就不只是得分游戏,这也是为什么在阵容洗牌之后,连场40+的托马斯的战术地位开始下滑,因为新援们几乎都是比他更有用的篮球运动员。
至少目前是这样。
在我看来,连场40+只是托马斯对自己得分能力的“自证”,这个事情只能证明篮网现在知道:“噢,原来你小子真有砍分的能力”;但不能证明,托马斯是一个优秀且合格的NBA战力,尤其对于一支尚手握季后赛门票的强队而言更是如此。
我一直说:“就算托马斯连场40+,只要篮网不下定决心彻底摆烂,那么他们不可能把托马斯当作球队门面”,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托马斯只是证明自己能得分,还没证明自己能贡献“胜利”的碎片,这是相当关键的事情。
如果托马斯只是仅仅立足于得分,那么他的戏份只能出现在轮换阶段的乱战抢分剧情里,或者鸣金收兵的垃圾时间。而不是像真正具备核心能力的米卡-布里奇斯那样,戏份贯穿比赛的48分钟。
鉴于托马斯目前的打法思路,他的发展路线也相当明确——只要他在纯粹的得分手定位上再衍生出一些掌控比赛的能力,那么篮网就有理由给他在战术板上留一个位置。
但是,托马斯目前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目前他的比赛更像是一人篮球,因为托马斯受限于自己的出球能力和视野,所有队友的配合其实最后只能为他的得分服务,无法串联出成型的化学反应。
甚至有时候,他还会用一些糟糕的出手损害球队。
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沃恩会说“托马斯不出手也是一种进步“。毕竟,篮网还不是一支能给年轻人无限容错率的队伍。
(突破受阻大范围出球被断,这种大范围出球能力,是他成长为核心必须掌握的能力)
(这种处理球选择也许就是篮网把他摁在板凳的理由)
(有更好的出球选择,但却给了较差的那个)
(突到人堆里,出球失误)
托马斯给我的感觉像早期哈登,从篮下到三分线都保持着充沛的得分侵略性,面框突破的冲击力、运球单挑的起手式都像一个模样刻印出来那样。
可是,托马斯却没有早期哈登开阔的视野、传球的手法、出球的意识......或者说,作为组织者的本能。
是的,托马斯没有组织者的魂。
不过,托马斯也不是非要变成下一个哈登,场均8+助攻对他而言并非是必须达到的彼岸。如果能立足于得分手的基本盘,并利用这份攻击力带动队友,在自己扯动防守时能及时找到处于空位的队友,其实也就够了。
就像,多诺万-米切尔曾经不也是个铁头娃吗?而随着比赛经验的积累和自身的领悟,现在不也成了一流的球队核心吗?
如果托马斯能把出球能力好好打磨打磨,就算只是穷人版的哈登+米切尔,不也是一件美事吗?
(篮网会想看到托马斯打出这种传球)
(这种出球回合也是篮网想要见到的)
当然,这个事情只是球迷对他美好的期待。未来会如何,仍然是一片迷雾......
如若不想只是昙花一现,至少先稳住轮换位置再说?
往期链接
欢迎关注公众号:范特西情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