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草期十分难熬,好在这个夏天的转会市场足够精彩,无论是德容走不走,莱万来不来,拉菲行不行,孔德抢不抢,同一个电影可以翻拍好几次,每次都有新花样。好戏连连,目不暇接,每天都有事情在happening,时刻都想去喂狗。
联赛快要开始,转会大戏也慢慢进入尾声,剩下的悬念不多了。我们从建队的角度,来聊聊这个夏天的总总。
这个夏天,巴萨的关键词不是某位球员的名字,而是杠杆,给拉波尔塔三根杠杆,他能翘起整个欧洲足坛。与之配套的,还有工资帽,新工资结构,贯穿始终。
关于莱万
巴萨这个转会窗的头号目标是莱万,尽管他并不是第一签下的球员。失去了梅西的巴萨,现在处于权力真空时期,大好资源白白浪费,实在是暴殄天物。拉波尔塔需要一个世界级球星,哈维需要一个强力中锋,莱万和拜仁续约失败,三方一拍即合,迅速达成合作共识。尽管拜仁态度强硬,但足够多的银子,最终还是促成了这笔转会。
关于莱万这笔转会,很多球迷有疑问。第一,既然今年买34岁的莱万,那为何去年放掉了34岁的梅西?第二,买合同只剩一年的34岁的莱万,花了5000万,值不值?第三,给34岁的莱万3+1的合同,风险是不是太大了?至于其他的个人喜好问题,这里就不讨论了。
第一个疑问,说到这个,那就不得不提去年梅西离队的事情,拉波尔塔是不是早就想好了不续约梅西?我觉得不是的,其实今年签莱万就能佐证,巴托梅乌给拉波尔塔留下了一个超级大烂摊子,在经济问题没解决之前,必然会有一个过渡期,而续约梅西只需给个两年合同,并不会影响后续的重建,梅西即便已经34岁,但联赛进球依然30+,且刚刚率队拿下了美洲杯,预定了金球奖,竞技实力依旧是当世最强,商业价值也是无人可以匹敌,球迷号召力和威望更是举世无双。这样一个金字招牌,愿意降薪一半来续约,傻子都知道稳赚不赔,拉波尔塔这么精明的人会不知道吗,显然不可能,过渡期能有这么一个王牌兜住底,这是多么难得、多么幸运的一件事,但凡有能力续约,必然上赶着续上了。今年依靠杠杆暂时解决了经济危机,拉波尔塔急需一个头牌,近年来一直状态爆炸,稳居世界前三的莱万,就是最好的替代品。
第二个和第三疑问,应该合起来讲,这里就涉及到豪门购买即战力的成本问题,球星使用一年的成本等于转会摊销加上年薪,即(转会费/合同年数)+税前年薪。像莱万这种多年保持世界前几的巨星,使用一年多少钱合适呢。我们来做一个比较,先说巴萨上几个大手笔,库蒂尼奥当时炒到那么热,他的成本约是每年5000万,尽管有溢价,但以球队的估算,只要酷鸟能打出在利物浦时的效果,价格就是可接受的;格列斯曼来巴萨前一年是世界杯冠军核心,隐隐的世界第三人争夺者,他的成本超过了每年5500万;同年,隔壁买汉堡王,成本和格子差不多。再看看贝尔,C罗,伊瓜因,博格巴等人,莱万每年3000多万的使用成本就不算高了,甚至莱万只要保持两年好状态,巴萨这笔投资都不会亏。我个人认为,不谈个人喜好,这笔交易从经济和竞技综合来看,是很不错的,豪门购买即战力,考虑的就不是什么未来,而是尽可能的在其巅峰期兑现其价值。
关于拉菲尼亚等人
拉菲尼亚,抛开竞技不谈,他也是球队开展南美业务的一张牌,属于有部分战略意义的引援。
五月份的时候,很多人对于拉波尔塔的建队思路产生了严重的怀疑,“只会买西班牙人”、“组西班牙套”、“清洗外来户,扶持本土帮”此类声音喧嚣尘上,为何?从拉波尔塔上台后,召回加西亚,冬窗签下驸马费兰托雷斯,租借拉玛西亚梅犀特拉奥雷,再到后来传闻转会目标——莫拉塔、奥尔莫、索莱尔、阿隆索、AZP等等,都给人一种改换路线的错觉。
然而事实上,这个夏天引进的六个球员,只有注册在B队的小将托雷是本土选手,其他的,莱万是东欧的波兰人,克里斯滕森是北欧的丹麦人,拉菲尼亚是南美的巴西人,凯西是非洲的科特迪瓦人,孔德是法国人。基本上几个重要的区域都覆盖到了,这或许有一定的巧合,但也能体现大方向,巴萨依然走的是本土基本盘加上国际球星的策略。等到后面几个队长老将退了,本土帮的势力立马就缩水大半,到时或许还会再补充新鲜血夜。而目前,本土和国际球员数量,大约是旗鼓相当的,这是最好的比例,既照顾到竞技实力,又体现了政治路线,还符合商业开发的需求。
关于上杠杆之后的所谓“豪赌”,其实我是不认可这个说法的。首先,除开莱万这个老将,引进的其他人都在26岁及以下,年龄结构非常健康。从阵容配置上来讲,囤积的几个边锋,中场,中后卫,适配性是非常高的,在任何体系中都是抢手货,即便哈维失败了,换个人依然可以用。而所谓的不出成绩就崩盘,其实也不是,巴萨只要保证打得漂亮,联赛咬住隔壁,争冠到最后,欧冠参与到淘汰赛去,保持曝光度,保持球迷看球的热情,基本上收入就会有保障。球队最最重要的,不是有没有成绩,而是有没有希望。总体上而言,确实该出成绩,这是哈维和拉波尔塔的政绩需求,但于球队而言,不是所谓生死存亡时刻。
关于德容
德容这个肥皂剧,又臭又长,已经将近三个月时间,然而没有半点进展。从一开始的卖德容平账,不然就破产啦,到后面的卖德容腾出薪资空间,不然新援就注册不上啦,再后来,要么降薪要么走,已是图穷匕见。
其实从一开始,拉波尔塔就没指望卖德容能平账,因为卖德容的收益并没有那么多,而上赛季的财政窟窿超过了一个亿,光卖一个德容可不够,所以加杠杆是必然的。
四月份的时候就传出来要卖德容,五月份就开始和曼联拉拉扯扯,七月份马卡报爆出工资单,这看似是一个长达几个月的布局,其实未必,可能只是有枣没枣打两杆子,能卖便卖,没卖出去也无所谓,巴萨对于卖德容,大概是没有那么迫切的。
很多人把这事说成是拉波尔塔打压荷兰帮,其实不是,荷兰帮在科曼下课后已经不存在了,而上面也分析过了,本土加国际路线依然是当前的政策,两个荷兰人翻不起什么浪,就像法国帮解体后,又补了个孔德,两个法国人也并不会影响到更衣室大局。
德容这事的外因是工资问题,其实内核很微妙,这里涉及到一个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集体和个人利益产生冲突的时候,如何选择,该不该争,怎么争,该不该牺牲和妥协,如何妥协效果更好。德容在经济上选择帮球队度过难关,让自己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而竞技上,让出了左中场的核心位,去到了右中场的体力输出位,又让自己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大大降低。两个方面,他都选择了集体利益优先,现在他自己成了问题本身,我想德容该是后知后觉了吧,他会再一次妥协吗?这里大家理性想想,已入职场的,或者未入职场的,非常值得深思,如果能从中吸取点教训,便也能少吃点亏。大家应该都记得这句话“如果球队需要,我第一个离开”,而实际上是什么,第一个离开的是国王。
关于降薪
关于工资,拉波尔塔一直说的是新的薪资结构,而绝口不提德容之前所做的牺牲,这当然是一种策略,但也很难服众。重建薪资结构当然很有必要,也是我非常支持的,这有利于球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经济稳定性,抗风险能力。
现在,其实拉波尔塔更想清理的,大概是几个队长,德容还得往后稍稍,但一是政治路线不允许,功勋老将,合同即将到期,世界杯在即;二是程序上很难走得通,没有人会接盘。清洗不得,那便只能谈判降薪,实在不行只能熬到结束。
德容和队长的降薪问题,应该就是夏天转会窗最后的悬念了,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生草期十分难熬,好在这个夏天的转会市场足够精彩,无论是德容走不走,莱万来不来,拉菲行不行,孔德抢不抢,同一个电影可以翻拍好几次,每次都有新花样。好戏连连,目不暇接,每天都有事情在happening,时刻都想去喂狗。
联赛快要开始,转会大戏也慢慢进入尾声,剩下的悬念不多了。我们从建队的角度,来聊聊这个夏天的总总。
这个夏天,巴萨的关键词不是某位球员的名字,而是杠杆,给拉波尔塔三根杠杆,他能翘起整个欧洲足坛。与之配套的,还有工资帽,新工资结构,贯穿始终。
关于莱万
巴萨这个转会窗的头号目标是莱万,尽管他并不是第一签下的球员。失去了梅西的巴萨,现在处于权力真空时期,大好资源白白浪费,实在是暴殄天物。拉波尔塔需要一个世界级球星,哈维需要一个强力中锋,莱万和拜仁续约失败,三方一拍即合,迅速达成合作共识。尽管拜仁态度强硬,但足够多的银子,最终还是促成了这笔转会。
关于莱万这笔转会,很多球迷有疑问。第一,既然今年买34岁的莱万,那为何去年放掉了34岁的梅西?第二,买合同只剩一年的34岁的莱万,花了5000万,值不值?第三,给34岁的莱万3+1的合同,风险是不是太大了?至于其他的个人喜好问题,这里就不讨论了。
第一个疑问,说到这个,那就不得不提去年梅西离队的事情,拉波尔塔是不是早就想好了不续约梅西?我觉得不是的,其实今年签莱万就能佐证,巴托梅乌给拉波尔塔留下了一个超级大烂摊子,在经济问题没解决之前,必然会有一个过渡期,而续约梅西只需给个两年合同,并不会影响后续的重建,梅西即便已经34岁,但联赛进球依然30+,且刚刚率队拿下了美洲杯,预定了金球奖,竞技实力依旧是当世最强,商业价值也是无人可以匹敌,球迷号召力和威望更是举世无双。这样一个金字招牌,愿意降薪一半来续约,傻子都知道稳赚不赔,拉波尔塔这么精明的人会不知道吗,显然不可能,过渡期能有这么一个王牌兜住底,这是多么难得、多么幸运的一件事,但凡有能力续约,必然上赶着续上了。今年依靠杠杆暂时解决了经济危机,拉波尔塔急需一个头牌,近年来一直状态爆炸,稳居世界前三的莱万,就是最好的替代品。
第二个和第三疑问,应该合起来讲,这里就涉及到豪门购买即战力的成本问题,球星使用一年的成本等于转会摊销加上年薪,即(转会费/合同年数)+税前年薪。像莱万这种多年保持世界前几的巨星,使用一年多少钱合适呢。我们来做一个比较,先说巴萨上几个大手笔,库蒂尼奥当时炒到那么热,他的成本约是每年5000万,尽管有溢价,但以球队的估算,只要酷鸟能打出在利物浦时的效果,价格就是可接受的;格列斯曼来巴萨前一年是世界杯冠军核心,隐隐的世界第三人争夺者,他的成本超过了每年5500万;同年,隔壁买汉堡王,成本和格子差不多。再看看贝尔,C罗,伊瓜因,博格巴等人,莱万每年3000多万的使用成本就不算高了,甚至莱万只要保持两年好状态,巴萨这笔投资都不会亏。我个人认为,不谈个人喜好,这笔交易从经济和竞技综合来看,是很不错的,豪门购买即战力,考虑的就不是什么未来,而是尽可能的在其巅峰期兑现其价值。
关于拉菲尼亚等人
拉菲尼亚,抛开竞技不谈,他也是球队开展南美业务的一张牌,属于有部分战略意义的引援。
五月份的时候,很多人对于拉波尔塔的建队思路产生了严重的怀疑,“只会买西班牙人”、“组西班牙套”、“清洗外来户,扶持本土帮”此类声音喧嚣尘上,为何?从拉波尔塔上台后,召回加西亚,冬窗签下驸马费兰托雷斯,租借拉玛西亚梅犀特拉奥雷,再到后来传闻转会目标——莫拉塔、奥尔莫、索莱尔、阿隆索、AZP等等,都给人一种改换路线的错觉。
然而事实上,这个夏天引进的六个球员,只有注册在B队的小将托雷是本土选手,其他的,莱万是东欧的波兰人,克里斯滕森是北欧的丹麦人,拉菲尼亚是南美的巴西人,凯西是非洲的科特迪瓦人,孔德是法国人。基本上几个重要的区域都覆盖到了,这或许有一定的巧合,但也能体现大方向,巴萨依然走的是本土基本盘加上国际球星的策略。等到后面几个队长老将退了,本土帮的势力立马就缩水大半,到时或许还会再补充新鲜血夜。而目前,本土和国际球员数量,大约是旗鼓相当的,这是最好的比例,既照顾到竞技实力,又体现了政治路线,还符合商业开发的需求。
关于上杠杆之后的所谓“豪赌”,其实我是不认可这个说法的。首先,除开莱万这个老将,引进的其他人都在26岁及以下,年龄结构非常健康。从阵容配置上来讲,囤积的几个边锋,中场,中后卫,适配性是非常高的,在任何体系中都是抢手货,即便哈维失败了,换个人依然可以用。而所谓的不出成绩就崩盘,其实也不是,巴萨只要保证打得漂亮,联赛咬住隔壁,争冠到最后,欧冠参与到淘汰赛去,保持曝光度,保持球迷看球的热情,基本上收入就会有保障。球队最最重要的,不是有没有成绩,而是有没有希望。总体上而言,确实该出成绩,这是哈维和拉波尔塔的政绩需求,但于球队而言,不是所谓生死存亡时刻。
关于德容
德容这个肥皂剧,又臭又长,已经将近三个月时间,然而没有半点进展。从一开始的卖德容平账,不然就破产啦,到后面的卖德容腾出薪资空间,不然新援就注册不上啦,再后来,要么降薪要么走,已是图穷匕见。
其实从一开始,拉波尔塔就没指望卖德容能平账,因为卖德容的收益并没有那么多,而上赛季的财政窟窿超过了一个亿,光卖一个德容可不够,所以加杠杆是必然的。
四月份的时候就传出来要卖德容,五月份就开始和曼联拉拉扯扯,七月份马卡报爆出工资单,这看似是一个长达几个月的布局,其实未必,可能只是有枣没枣打两杆子,能卖便卖,没卖出去也无所谓,巴萨对于卖德容,大概是没有那么迫切的。
很多人把这事说成是拉波尔塔打压荷兰帮,其实不是,荷兰帮在科曼下课后已经不存在了,而上面也分析过了,本土加国际路线依然是当前的政策,两个荷兰人翻不起什么浪,就像法国帮解体后,又补了个孔德,两个法国人也并不会影响到更衣室大局。
德容这事的外因是工资问题,其实内核很微妙,这里涉及到一个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集体和个人利益产生冲突的时候,如何选择,该不该争,怎么争,该不该牺牲和妥协,如何妥协效果更好。德容在经济上选择帮球队度过难关,让自己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而竞技上,让出了左中场的核心位,去到了右中场的体力输出位,又让自己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大大降低。两个方面,他都选择了集体利益优先,现在他自己成了问题本身,我想德容该是后知后觉了吧,他会再一次妥协吗?这里大家理性想想,已入职场的,或者未入职场的,非常值得深思,如果能从中吸取点教训,便也能少吃点亏。大家应该都记得这句话“如果球队需要,我第一个离开”,而实际上是什么,第一个离开的是国王。
关于降薪
关于工资,拉波尔塔一直说的是新的薪资结构,而绝口不提德容之前所做的牺牲,这当然是一种策略,但也很难服众。重建薪资结构当然很有必要,也是我非常支持的,这有利于球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经济稳定性,抗风险能力。
现在,其实拉波尔塔更想清理的,大概是几个队长,德容还得往后稍稍,但一是政治路线不允许,功勋老将,合同即将到期,世界杯在即;二是程序上很难走得通,没有人会接盘。清洗不得,那便只能谈判降薪,实在不行只能熬到结束。
德容和队长的降薪问题,应该就是夏天转会窗最后的悬念了,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