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谢中国队,让我看了一场本来是为历史而战,最后变成为荣誉而战的比赛。
前三节打完我是这么总结的:
相比第一场,中国队肉眼可见地调整了防守策略,加强了挡拆后对外线出手的干扰,成功令澳大利亚迟迟找不到手感。虽然周琦被疯狂包夹,直到第三节开场才命中三分打破得分荒,但他以一己之力构筑起中国队内线防守大网,威慑力仍然恐怖。大王防守端漏了不少次人,好在进攻端还够努力,能零敲碎打取分,功过相抵。其他队员的态度也非常积极,尤其是多次飞身抢地板球的朱俊龙。搞不好,中国队真能拼出一场创造历史的比赛,成为澳大利亚被划入亚洲区后,首支击败他们的亚洲球队。
然后到了第四节,就没有然后了。
中国队单节被澳大利亚打了个26-3,全队只命中了一个运动战进球+一个罚球。各位,这TM可是十分钟一节、大部分对阵分差都在个位数的FIBA比赛啊!
邪门,第四节的中国队打得比今年抢七的太阳还邪门。太阳“好歹”是开局就有崩盘之势,第二节一泻千里;而中国队是给你在终点线前炸开一条东非大裂谷,眼前一黑就直接掉深坑里了。我感觉第四节澳大利亚本来都准备铆足劲上来硬碰硬了,谁知道幸福来得过于突然,才打半节时间就可以鸣金收兵了。
耻辱啊,最后两分钟真成为荣誉而战了,还没战赢。
崩盘的原因不复杂,无非就是突然连续失误+转换没防好+对方手感回暖。你可以归咎于我们体力下降、丧失专注力、对方上强度等等,但如何会崩盘至此?我就真没法解释了。
撇开崩盘不谈,说几点我看到的主要问题吧。
第一、郭艾伦如何融入杜峰的进攻体系?郭艾伦始终游离于体系外,他需要搭档擅长无球的后卫,所以和徐杰配着打得就舒服些,但和其他后卫组合基本上都没眼看。而且郭艾伦打挡拆习惯了韩德军那种挡得严实的吨位中锋,周琦显然满足不了,因此郭艾伦进攻选择的问题就被无限暴露。他几乎纯靠个人能力打,效率不高不说,还特容易急躁。
第二、如何更好地利用周琦进攻端的牵制力?澳大利亚针对周琦的防守策略很简单,不让低位接球+第一时间双人或三人包夹,甚至不惜采用犯规战术。其实对方都打明牌了,中国队还要一根筋让周琦去拼下盘卡位肉搏吗?能不能利用周琦的机动性和外线投射能力,多设计些高位进攻战术,创造局部多打少的机会?如此有统治力的中锋,半场一分未得,喂球的后卫们简直离谱到家了。
第三、周琦下场时,全队防守应该如何调整?周琦当然好使,但他不可替代,也不是累不死的牛。一旦他被换下,中国队的防守策略就不能一成不变,因为王哲林显然无法填补周琦恐怖的护框能力,大家需要更加强调整体联系和专注内线的补防协防。如果对方外线手感不佳,可以适当采取“两权相害取其轻”。如此这般,或许今天也不至于被澳大利亚偷那么多次鸡。
有希望再失望是最难受的,何况这场的希望真的很大。继续总结进步吧,自家孩子打成屎,咱也得支持不是。
(有人认为我这篇没提锋线问题就是不懂球,但说白了,谁都知道杜峰带6后卫不合理,又矮又没篮子,我当然可以建议带张镇麟、阿不都、齐麟、祝铭震这些锋线,但问题是这12人大名单木已成舟,你不可能去分析名单里没有的球员要如何打,在场上会如何改善球队,因为你压根不确定这些人在这支中国队里会打成啥样,会不会打得更烂,分析半天意义何在呢?还不如分析下现有阵容有哪些主要问题,可以如何解决和提升来得实在)
感谢中国队,让我看了一场本来是为历史而战,最后变成为荣誉而战的比赛。
前三节打完我是这么总结的:
相比第一场,中国队肉眼可见地调整了防守策略,加强了挡拆后对外线出手的干扰,成功令澳大利亚迟迟找不到手感。虽然周琦被疯狂包夹,直到第三节开场才命中三分打破得分荒,但他以一己之力构筑起中国队内线防守大网,威慑力仍然恐怖。大王防守端漏了不少次人,好在进攻端还够努力,能零敲碎打取分,功过相抵。其他队员的态度也非常积极,尤其是多次飞身抢地板球的朱俊龙。搞不好,中国队真能拼出一场创造历史的比赛,成为澳大利亚被划入亚洲区后,首支击败他们的亚洲球队。
然后到了第四节,就没有然后了。
中国队单节被澳大利亚打了个26-3,全队只命中了一个运动战进球+一个罚球。各位,这TM可是十分钟一节、大部分对阵分差都在个位数的FIBA比赛啊!
邪门,第四节的中国队打得比今年抢七的太阳还邪门。太阳“好歹”是开局就有崩盘之势,第二节一泻千里;而中国队是给你在终点线前炸开一条东非大裂谷,眼前一黑就直接掉深坑里了。我感觉第四节澳大利亚本来都准备铆足劲上来硬碰硬了,谁知道幸福来得过于突然,才打半节时间就可以鸣金收兵了。
耻辱啊,最后两分钟真成为荣誉而战了,还没战赢。
崩盘的原因不复杂,无非就是突然连续失误+转换没防好+对方手感回暖。你可以归咎于我们体力下降、丧失专注力、对方上强度等等,但如何会崩盘至此?我就真没法解释了。
撇开崩盘不谈,说几点我看到的主要问题吧。
第一、郭艾伦如何融入杜峰的进攻体系?郭艾伦始终游离于体系外,他需要搭档擅长无球的后卫,所以和徐杰配着打得就舒服些,但和其他后卫组合基本上都没眼看。而且郭艾伦打挡拆习惯了韩德军那种挡得严实的吨位中锋,周琦显然满足不了,因此郭艾伦进攻选择的问题就被无限暴露。他几乎纯靠个人能力打,效率不高不说,还特容易急躁。
第二、如何更好地利用周琦进攻端的牵制力?澳大利亚针对周琦的防守策略很简单,不让低位接球+第一时间双人或三人包夹,甚至不惜采用犯规战术。其实对方都打明牌了,中国队还要一根筋让周琦去拼下盘卡位肉搏吗?能不能利用周琦的机动性和外线投射能力,多设计些高位进攻战术,创造局部多打少的机会?如此有统治力的中锋,半场一分未得,喂球的后卫们简直离谱到家了。
第三、周琦下场时,全队防守应该如何调整?周琦当然好使,但他不可替代,也不是累不死的牛。一旦他被换下,中国队的防守策略就不能一成不变,因为王哲林显然无法填补周琦恐怖的护框能力,大家需要更加强调整体联系和专注内线的补防协防。如果对方外线手感不佳,可以适当采取“两权相害取其轻”。如此这般,或许今天也不至于被澳大利亚偷那么多次鸡。
有希望再失望是最难受的,何况这场的希望真的很大。继续总结进步吧,自家孩子打成屎,咱也得支持不是。
(有人认为我这篇没提锋线问题就是不懂球,但说白了,谁都知道杜峰带6后卫不合理,又矮又没篮子,我当然可以建议带张镇麟、阿不都、齐麟、祝铭震这些锋线,但问题是这12人大名单木已成舟,你不可能去分析名单里没有的球员要如何打,在场上会如何改善球队,因为你压根不确定这些人在这支中国队里会打成啥样,会不会打得更烂,分析半天意义何在呢?还不如分析下现有阵容有哪些主要问题,可以如何解决和提升来得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