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习惯上汉朝皇帝用谥号,唐宋用庙号,明清用年号。

85回复/ 44212610 浏览
蜘蛛2008(17级)楼主2021-10-24 22:19:50发布于北京
为啥习惯上汉朝皇帝用谥号,唐宋用庙号,明清用年号。蜘蛛2008 发表在历史区 https://bbs.hupu.com/history

这些回帖亮了

收起
汉朝皇帝有庙号太少,那会儿庙号是稀罕物,只有少数牛逼的皇帝可以上庙号,而年号又太多,像刘彻就有好几个年号,所以为了区分就用了谥号。唐宋时庙号泛滥,是个皇帝就有庙号,所以用庙号区分他们。到了明清,皇帝的庙号、谥号开始乱来。特别是清,竟然有三个祖,但明清的皇帝基本只有一个年号(除了堡宗),更容易区分,所以明清多用年号称呼。归根结底是为了让你能区分开他们。
汉朝皇帝有庙号太少,那会儿庙号是稀罕物,只有少数牛逼的皇帝可以上庙号,而年号又太多,像刘彻就有好几个年号,所以为了区分就用了谥号。唐宋时庙号泛滥,是个皇帝就有庙号,所以用庙号区分他们。到了明清,皇帝的庙号、谥号开始乱来。特别是清,竟然有三个祖,但明清的皇帝基本只有一个年号(除了堡宗),更容易区分,所以明清多用年号称呼。归根结底是为了让你能区分开他们。
亮了(309)
回复
查看评论(10)

汉朝有的皇帝没有庙号,叫谥号比较好。
唐宋谥号滥用,但是庙号普及了,所以叫庙号比较好。
明清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比较好记忆,所以叫年号比较好。

汉朝有的皇帝没有庙号,叫谥号比较好。
唐宋谥号滥用,但是庙号普及了,所以叫庙号比较好。
明清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比较好记忆,所以叫年号比较好。

亮了(93)
回复
查看评论(4)
引用 @hlxiaolinxu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汉朝皇帝有庙号太少,那会儿庙号是稀罕物,只有少数牛逼的皇帝可以上庙号,而年号又太多,像刘彻就有好几个年号,所以为了区分就用了谥号。唐宋时庙号泛滥,是个皇帝就有庙号,所以用庙号区分他们。到了明清,皇帝的庙号、谥号开始乱来。特别是清,竟然有三个祖,但明清的皇帝基本只有一个年号(除了堡宗),更容易区分,所以明清多用年号称呼。归根结底是为了让你能区分开他们。
汉朝皇帝有庙号太少,那会儿庙号是稀罕物,只有少数牛逼的皇帝可以上庙号,而年号又太多,像刘彻就有好几个年号,所以为了区分就用了谥号。唐宋时庙号泛滥,是个皇帝就有庙号,所以用庙号区分他们。到了明清,皇帝的庙号、谥号开始乱来。特别是清,竟然有三个祖,但明清的皇帝基本只有一个年号(除了堡宗),更容易区分,所以明清多用年号称呼。归根结底是为了让你能区分开他们。

唐朝开始 谥号为了赞美皇帝生前功绩变得很长,没有了实际意义,因此几乎不用谥号来区分皇帝

唐朝开始 谥号为了赞美皇帝生前功绩变得很长,没有了实际意义,因此几乎不用谥号来区分皇帝

亮了(86)
回复
查看评论(1)
引用 @庆尚道唯一太阳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曹魏也是三个祖,还是生前定的,这不比满清离谱多了

曹魏也是三个祖,还是生前定的,这不比满清离谱多了

曹操属于追封的祖 很正常 曹丕开国称祖也没问题.曹睿这个自封的烈祖确实夸张了

曹操属于追封的祖 很正常 曹丕开国称祖也没问题.曹睿这个自封的烈祖确实夸张了

亮了(29)
回复
查看评论(1)
引用 @hlxiaolinxu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汉朝皇帝有庙号太少,那会儿庙号是稀罕物,只有少数牛逼的皇帝可以上庙号,而年号又太多,像刘彻就有好几个年号,所以为了区分就用了谥号。唐宋时庙号泛滥,是个皇帝就有庙号,所以用庙号区分他们。到了明清,皇帝的庙号、谥号开始乱来。特别是清,竟然有三个祖,但明清的皇帝基本只有一个年号(除了堡宗),更容易区分,所以明清多用年号称呼。归根结底是为了让你能区分开他们。
汉朝皇帝有庙号太少,那会儿庙号是稀罕物,只有少数牛逼的皇帝可以上庙号,而年号又太多,像刘彻就有好几个年号,所以为了区分就用了谥号。唐宋时庙号泛滥,是个皇帝就有庙号,所以用庙号区分他们。到了明清,皇帝的庙号、谥号开始乱来。特别是清,竟然有三个祖,但明清的皇帝基本只有一个年号(除了堡宗),更容易区分,所以明清多用年号称呼。归根结底是为了让你能区分开他们。

曹魏也是三个祖,还是生前定的,这不比满清离谱多了

曹魏也是三个祖,还是生前定的,这不比满清离谱多了

亮了(33)
回复
查看评论(5)
引用 @罗浮天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唐朝开始 谥号为了赞美皇帝生前功绩变得很长,没有了实际意义,因此几乎不用谥号来区分皇帝

唐朝开始 谥号为了赞美皇帝生前功绩变得很长,没有了实际意义,因此几乎不用谥号来区分皇帝

另外一个原因是唐以后谥号太长了,不像以前,基本上就一个字。
另外一个原因是唐以后谥号太长了,不像以前,基本上就一个字。
亮了(15)
回复
引用 @庆尚道唯一太阳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曹魏也是三个祖,还是生前定的,这不比满清离谱多了

曹魏也是三个祖,还是生前定的,这不比满清离谱多了

所以也是称呼魏武魏文魏明

所以也是称呼魏武魏文魏明

亮了(17)
回复
引用 @Freteral 发表的:
只看此人

不懂就问,为什么打脸

不懂就问,为什么打脸

相当于改了清的正统来源,就和当年汉臣就建议给顺治谥号高,说明到顺治才统一功最高,前面的是割据,就被满臣识破把努尔哈赤的武帝改成高帝。

相当于改了清的正统来源,就和当年汉臣就建议给顺治谥号高,说明到顺治才统一功最高,前面的是割据,就被满臣识破把努尔哈赤的武帝改成高帝。

亮了(15)
回复
查看评论(1)

唐李治之前 皇帝谥号都很精简 单字或双字 比如唐文帝李世民 宋孝武帝刘骏 但是李治登基后 给他爹谥号各种加长 这样只能用庙号了 明清用年号是因为明清君主在位期间一个年号用到死 用年号来称呼也合适

唐李治之前 皇帝谥号都很精简 单字或双字 比如唐文帝李世民 宋孝武帝刘骏 但是李治登基后 给他爹谥号各种加长 这样只能用庙号了 明清用年号是因为明清君主在位期间一个年号用到死 用年号来称呼也合适

亮了(19)
回复

谥号(XX帝)是皇帝死后总结功过是非的,基本都有,一般就一两个字为主,所以宋朝以前有恶谥(汉哀帝、隋炀帝)。而庙号(XX宗)本来是代表皇帝在自家的地位,干的好的才有,所以早期一般都以谥号代指皇帝。

但唐朝玄宗开始谥号乱加,长的不像话,从谥号跟本找不出真正能代表皇帝的一个字。而且经过几百年变化庙号也没那么严格了,好的烂的都可以上庙号,所以人们就开始用庙号代表对皇帝的称呼,以至于庙号也开始有了谥号对生前功绩评价的功能(武宗、孝宗、神宗等)。

而年号是汉武帝开始用来纪年,所以换了皇帝的第二年都会改元用新年号表示不同。但一个皇帝在位期间可以只用一个年号也可以多个,所以明清之前年号代表不了皇帝,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鉴于这种现象采用“一世一元制”,此后每代君主不再任意改元,这个制度一直沿用至清朝结束,所以人们常用年号来称呼明朝和清朝的皇帝,如洪武、康熙等

说个题外话:汉高祖刘邦其实按人们对汉朝皇帝的叫法本来应该是汉高帝,因为刘邦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司马迁可能是为了区别于之前唯一有庙号王朝的殷商太祖成汤而写成这样混合的叫法

谥号(XX帝)是皇帝死后总结功过是非的,基本都有,一般就一两个字为主,所以宋朝以前有恶谥(汉哀帝、隋炀帝)。而庙号(XX宗)本来是代表皇帝在自家的地位,干的好的才有,所以早期一般都以谥号代指皇帝。

但唐朝玄宗开始谥号乱加,长的不像话,从谥号跟本找不出真正能代表皇帝的一个字。而且经过几百年变化庙号也没那么严格了,好的烂的都可以上庙号,所以人们就开始用庙号代表对皇帝的称呼,以至于庙号也开始有了谥号对生前功绩评价的功能(武宗、孝宗、神宗等)。

而年号是汉武帝开始用来纪年,所以换了皇帝的第二年都会改元用新年号表示不同。但一个皇帝在位期间可以只用一个年号也可以多个,所以明清之前年号代表不了皇帝,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鉴于这种现象采用“一世一元制”,此后每代君主不再任意改元,这个制度一直沿用至清朝结束,所以人们常用年号来称呼明朝和清朝的皇帝,如洪武、康熙等

说个题外话:汉高祖刘邦其实按人们对汉朝皇帝的叫法本来应该是汉高帝,因为刘邦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司马迁可能是为了区别于之前唯一有庙号王朝的殷商太祖成汤而写成这样混合的叫法

亮了(11)
回复

全部回帖

收起
汉朝皇帝有庙号太少,那会儿庙号是稀罕物,只有少数牛逼的皇帝可以上庙号,而年号又太多,像刘彻就有好几个年号,所以为了区分就用了谥号。唐宋时庙号泛滥,是个皇帝就有庙号,所以用庙号区分他们。到了明清,皇帝的庙号、谥号开始乱来。特别是清,竟然有三个祖,但明清的皇帝基本只有一个年号(除了堡宗),更容易区分,所以明清多用年号称呼。归根结底是为了让你能区分开他们。
汉朝皇帝有庙号太少,那会儿庙号是稀罕物,只有少数牛逼的皇帝可以上庙号,而年号又太多,像刘彻就有好几个年号,所以为了区分就用了谥号。唐宋时庙号泛滥,是个皇帝就有庙号,所以用庙号区分他们。到了明清,皇帝的庙号、谥号开始乱来。特别是清,竟然有三个祖,但明清的皇帝基本只有一个年号(除了堡宗),更容易区分,所以明清多用年号称呼。归根结底是为了让你能区分开他们。
亮了(309)
回复
查看评论(10)

汉朝有的皇帝没有庙号,叫谥号比较好。
唐宋谥号滥用,但是庙号普及了,所以叫庙号比较好。
明清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比较好记忆,所以叫年号比较好。

汉朝有的皇帝没有庙号,叫谥号比较好。
唐宋谥号滥用,但是庙号普及了,所以叫庙号比较好。
明清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比较好记忆,所以叫年号比较好。

亮了(93)
回复
查看评论(4)

唐李治之前 皇帝谥号都很精简 单字或双字 比如唐文帝李世民 宋孝武帝刘骏 但是李治登基后 给他爹谥号各种加长 这样只能用庙号了 明清用年号是因为明清君主在位期间一个年号用到死 用年号来称呼也合适

唐李治之前 皇帝谥号都很精简 单字或双字 比如唐文帝李世民 宋孝武帝刘骏 但是李治登基后 给他爹谥号各种加长 这样只能用庙号了 明清用年号是因为明清君主在位期间一个年号用到死 用年号来称呼也合适

亮了(19)
回复
引用 @hlxiaolinxu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汉朝皇帝有庙号太少,那会儿庙号是稀罕物,只有少数牛逼的皇帝可以上庙号,而年号又太多,像刘彻就有好几个年号,所以为了区分就用了谥号。唐宋时庙号泛滥,是个皇帝就有庙号,所以用庙号区分他们。到了明清,皇帝的庙号、谥号开始乱来。特别是清,竟然有三个祖,但明清的皇帝基本只有一个年号(除了堡宗),更容易区分,所以明清多用年号称呼。归根结底是为了让你能区分开他们。
汉朝皇帝有庙号太少,那会儿庙号是稀罕物,只有少数牛逼的皇帝可以上庙号,而年号又太多,像刘彻就有好几个年号,所以为了区分就用了谥号。唐宋时庙号泛滥,是个皇帝就有庙号,所以用庙号区分他们。到了明清,皇帝的庙号、谥号开始乱来。特别是清,竟然有三个祖,但明清的皇帝基本只有一个年号(除了堡宗),更容易区分,所以明清多用年号称呼。归根结底是为了让你能区分开他们。

兄弟牛逼了

兄弟牛逼了

亮了(13)
回复
引用 @hlxiaolinxu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汉朝皇帝有庙号太少,那会儿庙号是稀罕物,只有少数牛逼的皇帝可以上庙号,而年号又太多,像刘彻就有好几个年号,所以为了区分就用了谥号。唐宋时庙号泛滥,是个皇帝就有庙号,所以用庙号区分他们。到了明清,皇帝的庙号、谥号开始乱来。特别是清,竟然有三个祖,但明清的皇帝基本只有一个年号(除了堡宗),更容易区分,所以明清多用年号称呼。归根结底是为了让你能区分开他们。
汉朝皇帝有庙号太少,那会儿庙号是稀罕物,只有少数牛逼的皇帝可以上庙号,而年号又太多,像刘彻就有好几个年号,所以为了区分就用了谥号。唐宋时庙号泛滥,是个皇帝就有庙号,所以用庙号区分他们。到了明清,皇帝的庙号、谥号开始乱来。特别是清,竟然有三个祖,但明清的皇帝基本只有一个年号(除了堡宗),更容易区分,所以明清多用年号称呼。归根结底是为了让你能区分开他们。

唐朝开始 谥号为了赞美皇帝生前功绩变得很长,没有了实际意义,因此几乎不用谥号来区分皇帝

唐朝开始 谥号为了赞美皇帝生前功绩变得很长,没有了实际意义,因此几乎不用谥号来区分皇帝

亮了(86)
回复
查看评论(1)
引用 @hlxiaolinxu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汉朝皇帝有庙号太少,那会儿庙号是稀罕物,只有少数牛逼的皇帝可以上庙号,而年号又太多,像刘彻就有好几个年号,所以为了区分就用了谥号。唐宋时庙号泛滥,是个皇帝就有庙号,所以用庙号区分他们。到了明清,皇帝的庙号、谥号开始乱来。特别是清,竟然有三个祖,但明清的皇帝基本只有一个年号(除了堡宗),更容易区分,所以明清多用年号称呼。归根结底是为了让你能区分开他们。
汉朝皇帝有庙号太少,那会儿庙号是稀罕物,只有少数牛逼的皇帝可以上庙号,而年号又太多,像刘彻就有好几个年号,所以为了区分就用了谥号。唐宋时庙号泛滥,是个皇帝就有庙号,所以用庙号区分他们。到了明清,皇帝的庙号、谥号开始乱来。特别是清,竟然有三个祖,但明清的皇帝基本只有一个年号(除了堡宗),更容易区分,所以明清多用年号称呼。归根结底是为了让你能区分开他们。

曹魏也是三个祖,还是生前定的,这不比满清离谱多了

曹魏也是三个祖,还是生前定的,这不比满清离谱多了

亮了(33)
回复
查看评论(5)

关键还是李治武则天把谥号玩坏了

关键还是李治武则天把谥号玩坏了

亮了(2)
回复

汉以后,唐以前,每个皇帝都有谥号,而且一般1-2个字,但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所以用谥号称呼。
唐朝从李治武则天开始,谥号开始变长,而且越来越长,同时每个皇帝都有庙号,所以就改用庙号称呼。
到了明清,基本每个皇帝在位期间只用一个年号,所以用年号称呼既方便又清晰(毕竟庙号只能代指死去的皇帝,活着的暂时都没),就改用年号了。

汉以后,唐以前,每个皇帝都有谥号,而且一般1-2个字,但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所以用谥号称呼。
唐朝从李治武则天开始,谥号开始变长,而且越来越长,同时每个皇帝都有庙号,所以就改用庙号称呼。
到了明清,基本每个皇帝在位期间只用一个年号,所以用年号称呼既方便又清晰(毕竟庙号只能代指死去的皇帝,活着的暂时都没),就改用年号了。

亮了(1)
回复

隋朝之前称某某帝,唐到朱弟称宗,祖,后面全用年号

隋朝之前称某某帝,唐到朱弟称宗,祖,后面全用年号

亮了(0)
回复
引用 @庆尚道唯一太阳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曹魏也是三个祖,还是生前定的,这不比满清离谱多了

曹魏也是三个祖,还是生前定的,这不比满清离谱多了

所以也是称呼魏武魏文魏明

所以也是称呼魏武魏文魏明

亮了(17)
回复

谥号(XX帝)是皇帝死后总结功过是非的,基本都有,一般就一两个字为主,所以宋朝以前有恶谥(汉哀帝、隋炀帝)。而庙号(XX宗)本来是代表皇帝在自家的地位,干的好的才有,所以早期一般都以谥号代指皇帝。

但唐朝玄宗开始谥号乱加,长的不像话,从谥号跟本找不出真正能代表皇帝的一个字。而且经过几百年变化庙号也没那么严格了,好的烂的都可以上庙号,所以人们就开始用庙号代表对皇帝的称呼,以至于庙号也开始有了谥号对生前功绩评价的功能(武宗、孝宗、神宗等)。

而年号是汉武帝开始用来纪年,所以换了皇帝的第二年都会改元用新年号表示不同。但一个皇帝在位期间可以只用一个年号也可以多个,所以明清之前年号代表不了皇帝,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鉴于这种现象采用“一世一元制”,此后每代君主不再任意改元,这个制度一直沿用至清朝结束,所以人们常用年号来称呼明朝和清朝的皇帝,如洪武、康熙等

说个题外话:汉高祖刘邦其实按人们对汉朝皇帝的叫法本来应该是汉高帝,因为刘邦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司马迁可能是为了区别于之前唯一有庙号王朝的殷商太祖成汤而写成这样混合的叫法

谥号(XX帝)是皇帝死后总结功过是非的,基本都有,一般就一两个字为主,所以宋朝以前有恶谥(汉哀帝、隋炀帝)。而庙号(XX宗)本来是代表皇帝在自家的地位,干的好的才有,所以早期一般都以谥号代指皇帝。

但唐朝玄宗开始谥号乱加,长的不像话,从谥号跟本找不出真正能代表皇帝的一个字。而且经过几百年变化庙号也没那么严格了,好的烂的都可以上庙号,所以人们就开始用庙号代表对皇帝的称呼,以至于庙号也开始有了谥号对生前功绩评价的功能(武宗、孝宗、神宗等)。

而年号是汉武帝开始用来纪年,所以换了皇帝的第二年都会改元用新年号表示不同。但一个皇帝在位期间可以只用一个年号也可以多个,所以明清之前年号代表不了皇帝,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鉴于这种现象采用“一世一元制”,此后每代君主不再任意改元,这个制度一直沿用至清朝结束,所以人们常用年号来称呼明朝和清朝的皇帝,如洪武、康熙等

说个题外话:汉高祖刘邦其实按人们对汉朝皇帝的叫法本来应该是汉高帝,因为刘邦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司马迁可能是为了区别于之前唯一有庙号王朝的殷商太祖成汤而写成这样混合的叫法

亮了(11)
回复
引用 @庆尚道唯一太阳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曹魏也是三个祖,还是生前定的,这不比满清离谱多了

曹魏也是三个祖,还是生前定的,这不比满清离谱多了

太祖曹操,世祖曹丕,烈祖曹叡

太祖曹操,世祖曹丕,烈祖曹叡

亮了(6)
回复

前面几个大神说的很明白了,我再补充一下原因。

汉没有庙号只有谥号的原因是汉在中前期长期实行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皇帝大多崇信黄老学说,对周礼七庙这些古制并不感冒,不修七庙自然也就没有庙号。庙号的普及要等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全面掌握话语权之后。等到儒家复兴和改制宗庙制度时汉朝已经经历过很多位皇帝,时人已经习惯使用谥号称呼前人了。

这个习惯在盛唐时有了改变的原因是皇帝自武后起开始给自己上尊号,优点越来越多,字数越来越离谱。死后全部继承到谥号上,一点也不客观。这种行为艺术的形成和历史进程有关,唐朝迈入盛世后建立了强烈的文化自信,简单来说包括了完成对汉的继承与超越的自信(唐以前只有汉是大一统王朝,独一档goat),以中国和洛阳为新的世界中心的自信(南北朝时期中国边陲论/印度中心论仍然是热门学说),当然也就包括了统治者对自己历史地位的高度定义。当这种简单的定义转变成一种复杂的政治宣传时,客观性就大大降低了。而唐宋又确实是比肩汉朝的稳定社会,三祖二宗之后还能继续传好多代,此时庙号给上的单字就比谥号十几二十个字客观多了,庙号反而比谥号更符合谥法。

明清以降皇帝基本不再自行更改年号,使得人们可以一直使用同一个年号来指代皇帝本人和时代,而不必在新皇登基后改变之前的习惯称谓,庙号自然就不使用了。明清皇帝使用固定年号和阴阳谶纬有关,这涉及到中古时期中国人的世界观。中国人长期用天人感应来解释自然规律,认为地上的一切事物在天上都有对应,掌握了天象的规律就能对地上发生的一切做出预测和应对。尤其是经过唐宋连续两个大一统王朝的强化,天命说在政治上彻底压倒逐鹿说,所以不论是谁做皇帝,为了证实天命在己,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或异常现象必然主动更改年号来“应谶”。不论是儒家、道家还是本土化后的佛教都大量吸收了阴阳谶纬思想来完善自己的思想理论。但南宋以来随着理学兴起,阴阳学受到打压排斥在中国逐渐式微,明初时基本绝迹,年号不再有更改的必要。

前面几个大神说的很明白了,我再补充一下原因。

汉没有庙号只有谥号的原因是汉在中前期长期实行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皇帝大多崇信黄老学说,对周礼七庙这些古制并不感冒,不修七庙自然也就没有庙号。庙号的普及要等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全面掌握话语权之后。等到儒家复兴和改制宗庙制度时汉朝已经经历过很多位皇帝,时人已经习惯使用谥号称呼前人了。

这个习惯在盛唐时有了改变的原因是皇帝自武后起开始给自己上尊号,优点越来越多,字数越来越离谱。死后全部继承到谥号上,一点也不客观。这种行为艺术的形成和历史进程有关,唐朝迈入盛世后建立了强烈的文化自信,简单来说包括了完成对汉的继承与超越的自信(唐以前只有汉是大一统王朝,独一档goat),以中国和洛阳为新的世界中心的自信(南北朝时期中国边陲论/印度中心论仍然是热门学说),当然也就包括了统治者对自己历史地位的高度定义。当这种简单的定义转变成一种复杂的政治宣传时,客观性就大大降低了。而唐宋又确实是比肩汉朝的稳定社会,三祖二宗之后还能继续传好多代,此时庙号给上的单字就比谥号十几二十个字客观多了,庙号反而比谥号更符合谥法。

明清以降皇帝基本不再自行更改年号,使得人们可以一直使用同一个年号来指代皇帝本人和时代,而不必在新皇登基后改变之前的习惯称谓,庙号自然就不使用了。明清皇帝使用固定年号和阴阳谶纬有关,这涉及到中古时期中国人的世界观。中国人长期用天人感应来解释自然规律,认为地上的一切事物在天上都有对应,掌握了天象的规律就能对地上发生的一切做出预测和应对。尤其是经过唐宋连续两个大一统王朝的强化,天命说在政治上彻底压倒逐鹿说,所以不论是谁做皇帝,为了证实天命在己,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或异常现象必然主动更改年号来“应谶”。不论是儒家、道家还是本土化后的佛教都大量吸收了阴阳谶纬思想来完善自己的思想理论。但南宋以来随着理学兴起,阴阳学受到打压排斥在中国逐渐式微,明初时基本绝迹,年号不再有更改的必要。

亮了(6)
回复

能分清谥号 庙号 年号的人会不知道为啥?经验真的那么重要吗

能分清谥号 庙号 年号的人会不知道为啥?经验真的那么重要吗

亮了(0)
回复
引用 @罗浮天 发表的:
只看此人

唐朝开始 谥号为了赞美皇帝生前功绩变得很长,没有了实际意义,因此几乎不用谥号来区分皇帝

唐朝开始 谥号为了赞美皇帝生前功绩变得很长,没有了实际意义,因此几乎不用谥号来区分皇帝

另外一个原因是唐以后谥号太长了,不像以前,基本上就一个字。
另外一个原因是唐以后谥号太长了,不像以前,基本上就一个字。
亮了(15)
回复
引用 @hlxiaolinxu 发表的:
只看此人
汉朝皇帝有庙号太少,那会儿庙号是稀罕物,只有少数牛逼的皇帝可以上庙号,而年号又太多,像刘彻就有好几个年号,所以为了区分就用了谥号。唐宋时庙号泛滥,是个皇帝就有庙号,所以用庙号区分他们。到了明清,皇帝的庙号、谥号开始乱来。特别是清,竟然有三个祖,但明清的皇帝基本只有一个年号(除了堡宗),更容易区分,所以明清多用年号称呼。归根结底是为了让你能区分开他们。
汉朝皇帝有庙号太少,那会儿庙号是稀罕物,只有少数牛逼的皇帝可以上庙号,而年号又太多,像刘彻就有好几个年号,所以为了区分就用了谥号。唐宋时庙号泛滥,是个皇帝就有庙号,所以用庙号区分他们。到了明清,皇帝的庙号、谥号开始乱来。特别是清,竟然有三个祖,但明清的皇帝基本只有一个年号(除了堡宗),更容易区分,所以明清多用年号称呼。归根结底是为了让你能区分开他们。

之前不也是好几个祖,你不会不知道吧

之前不也是好几个祖,你不会不知道吧

亮了(3)
回复
查看评论(1)

就是为了简单方便,

明清惯用年号,然后明清两代里正式拥有两个年号的那个,通行都是以明英宗来称呼的。

另外半个一般直接叫名字皇太极。

就是为了简单方便,

明清惯用年号,然后明清两代里正式拥有两个年号的那个,通行都是以明英宗来称呼的。

另外半个一般直接叫名字皇太极。

亮了(0)
回复
Re:为啥习惯上汉朝皇帝用谥号,唐宋用庙号,明清用年号。
虎扑游戏中心
历史区最热帖
美国军方:建议英国与澳大利亚,采购B21轰炸机!
使用筷子到底是先进还是落后?
如果潘金莲有点耐心,会不会就把武松勾搭到手了?
关羽和张飞任何一个人和吕布单打都是平手,为何两个人加起来和吕布也是平手?
如果首都没有放在北平,现在北平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康熙对付吴三桂为什么不用推恩令这样的阳谋?
古代名人喜爱榜16进8第三场:关羽vs林则徐
餐饮“中华老字号”品牌创立时间排行榜,你都吃过吗?
正淳真的君临天下了
单论文治,李世民真的比汉文帝强吗?
历史区最新帖
四大直辖市选调生录取应届毕业生来源高校排名,什么水平
真相掩盖不住,西方经济学来源于中国古代经典
中美大学前十大图书借阅榜单对比,看看有什么区别
明末汉奸都是‘识时务者为俊杰’
美国的“民主自由”
美国的“民主自由”
演义中的个人武力天花板,你最喜欢谁?
朱祁钰和朱祁镇,不说私德,谁的政治水平更高?
如果美国不计后果对华发动核战争,我们能顶住吗?
德国开启三愤
热门游戏-即点即玩
无需下载,足球经理模式一键即玩
《NBA英雄》教练系统上线啦!我选好了,看看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