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
“重病下猛药,危机之际当施霹雳手段。”
——题记
弗格森执教曼联四场比赛,1胜1平2负,如此成绩让弗格森尴尬之余也感受到了危机。不立即采取雷霆手段,不立即行动,局面只会恶化,在老特拉福德立足就成为笑话。
“新官上任三把火”,弗格森果断推行全新的管理,执行严格纪律。
严格管理对一个因为萎靡的团队无比重要,鸡血的效果未必能够唤醒那些装睡的人,但纪律的大棒一定会让人清醒。
弗格森针对球队的状态,决定三板斧直接从禁酒令下手,然后是球员训练与比赛表现管理,这是最迫在眉睫的事项。至于后续第二步青训和第三步的医疗,则是承接着第一项来推动的。
弗格森的“三把火”就是这么直接:狠抓纪律,重视青训,完善医疗。一切都是为了即战力,为了球队的快速复苏。
弗格森烧起第一把火就引发剧烈震动:“禁酒令”。弗格森对侵蚀俱乐部多年的酗酒恶习痛下杀手,他宣布俱乐部直接停止向球员或工作人员卖酒,并要求球员和工作人员在基地严禁喝酒。弗格森派出保安和助教将更衣室、宿舍、俱乐部小餐厅等地方都翻个底朝天,彻底没收存酒,并且贴出告示。
禁酒令无比彻底:球员只要被发现在训练或者比赛前喝酒,那个倒霉蛋不仅仅没有机会上场,而且将被罚款,第二次发现的就被送去预备队。
禁酒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弗格森要和全队开战。
但弗格森毫不手软,他自己开过酒吧,很清楚酒精会误事,会影响球员比赛能力,更影响球员康复。弗格森当然知道英格兰球员不喝酒那就简直活不下去,生活永远都离不开酒,但他坚持职业足球应该远离酒精。
弗格森明确指出,酒精是仅次于伤病的重大杀手。他要求每个职业球员都必须正视这个恶魔。
弗格森说:“我的球员不是喝酒,而是在酗酒!这是一种自杀式的行为,我无法理解这些愚蠢行为。这些能力出色的球员是怎么样掉进酒桶里的,为什么如此沉迷?那真是太可怕了,也太可恶了。我记得很清楚刚刚操练这些球员的时候,麦克格拉斯还浑身酒气地迟到了。训练中他整个人醉醺醺的,所有人都习以为常。”
“如果不彻底改变,曼联毫无希望。”弗格森斩钉截铁地总结了一句话。
在曼联执教成功20多年后,弗格森依然十分感慨,“职业足球的变化巨大,新世纪之后我们已经不需要专门针对球员酗酒问题进行管理,现在的球员自己就会管理好自己,他们已经足够职业。就像基恩这种球员,他自己也深刻认识到酒精累事,只会在得到允许之后才会在赛后喝上两杯;吉格斯他们之前喜欢出没酒吧,但后来他们甚至更严格管理自己的嘴巴,一切的食谱。像C罗和贝克汉姆这些球员是不会让酒精伤害健康的,像现在的球员还对酒精以及汽水进行抵制。我也早就不需要强调禁酒,更不需要像秘密警察一样监督他们。”
“时代变了,时代也证明这一点的正确。我在20年前执教曼联时厉行禁止球员们酗酒的努力,早已经被职业足球发展的时代洪流变成了基本的规则。”
弗格森对球员喝酒祭出杀手锏,禁令颁布的第一个月里弗格森就发出了超过10张罚单,罚款、当斥责、将酗酒的家伙革除出主力阵容,那些闹出酒后驾驶、酒后打架等等丑闻的队员,弗格森甚至不打算在小报曝光时替他们遮掩一二……”
即使如此,禁令依然遭遇了顽强的抵抗。弗格森认为酒精伤害健康,影响表现,但球员们以其他球队喝酒也能拿冠军来反讽。弗格森对喝酒的家伙处以罚款,很多人骂骂咧咧地交了罚款,依然故我;弗格森把屡教不改的球员下放到预备队,一些老油子就此得过且过,应付了事。在当年英格兰足球都是如此风气时,弗格森有点像是唐吉坷德,一个人与风车作战。
但弗格森的强硬一直维持,弗格森曾经尝试过一口气将六个主力都扔回了预备队,罚款更是毫不容情。即使面临球队无人可用,弗格森宁愿选择一些新球员加入名单,宁愿直接从青训补充阵容,也不放弃禁令的执行。
这个苏格兰人不好惹,队长罗布森老老实实遵守规则的典型也告诉球员们,现在需要重新评估形势。曼联的酒鬼们不得不将酒瓶子放在家里,将饮酒作乐的地点换成了俱乐部之外的地方。
“暗号?”
“没有弗格森!”
“进来进来,哥们,喝两口啊,走一个!”曼联的球员们俨然特工一般躲着苏格兰人喝酒。
BBC记者在弗格森执教曼联三个月之后到队采访,发现俱乐部最大的变化就是球员餐厅里没有了以前随时可见的酒瓶。
记者有点好奇:“弗格森禁酒令如此顺利执行?曼联球员都是乖宝宝?”
记者们都知道曼联在英甲一度以好酒著称,队中酗酒最厉害的号称“酒中三君子”,那就是罗布森、麦克格拉斯和怀特塞德。队长之外的另外两个人选择了和弗格森对抗。
麦格拉斯和怀特塞德一直坚持,“喝酒是天经地义的,这是天赋人权,不容任何人侵犯。”
麦克格拉斯和怀特塞德作为球队核心,在阿特金森时代享受过特权,根本不吃弗格森这一套。
他们甚至认为球队缺了他们不行,缺了弗格森肯定无所谓。禁酒令之后他们照样喝酒,丝毫不将弗格森当回事,甚至嚣张地把酒带到球场上来,引诱别的队友。
弗格森非常头疼,罚款解决不了问题,下放预备队也没有太大作用,两个家伙还各有倚仗。麦克格拉斯不踢的话队里没有顶得上的替换,怀特塞德则处在伤病恢复期,弗格森无法用取消首发机会来“惩罚”。
最大的刺头是麦克格拉斯,这个有点文青范的中后卫根本不把弗格森放在眼里,他还是照喝不误。弗格森多次规劝,但两人谈话不欢而散。
弗格森多年以后说:“麦克格拉斯实力非凡,本该是球队的中流砥柱,后防绝对核心,球队安全感的来源,但是他实在太喜欢喝酒了。我多次敦促他正视问题,但他毫不为意。我最后决定不能让他影响整个球队,哪怕他真的无比重要。”
弗格森对桀骜不驯的麦克格拉斯深感头痛的最大原因,还是因为球队中真的没有像样的中后。麦克格拉斯最终感到害怕的还是弗格森的吹风机,他在球场上多次因为宿醉之后表现低劣而被弗格森抓住痛骂,不得不在表面上服从了弗格森,把酒偷偷地藏起来,躲着弗格森再找机会大喝一场。
雷霆手段之下,曼联基地中浓郁的酒气终于吹散了一点点。
另外一个让弗格森头疼的是怀特塞德。怀特塞德极具才华,曼联青训的瑰宝,一直深受曼联球迷热爱。他的酗酒另有原因,主要还是因为缠绵多时的伤病,长时间困扰他的损伤让他摆脱不了酒精的依赖。而弗格森来到曼联之前两天,他又带伤上阵造成重伤下场。
作为病号,怀特塞德远离了训练场。他依然沉醉于美酒之中,弗格森这样说他:“怀特塞德虽然只有24岁,但身体却比42岁的还要差了!”
麦克格拉斯和怀特塞德令弗格森痛心愤怒,弗格森在1987年夏天开始准备没有他们的应对。多番寻找替代品的弗格森承受着多重煎熬,到了1989年夏天弗格森果断放弃了两位名将。麦格拉斯被送去了阿斯顿维拉,怀特塞德则去了埃弗顿。
“巨星又如何?青训瑰宝又如何?我必须打造一支健康的曼联,不可能有醉鬼首发的球队!”弗格森从心底厌恶这种没有自律精神的行为。
与两个刺头的斗争艰苦又漫长,弗格森始终不放松的态度使得禁酒令迅速执行。
弗格森的禁酒令执行得并不容易,坚持了两个赛季之后才彻底地改变了曼联。但对于管理层来说,严格管理是值得支持的。即使弗格森还没有能够带来冠军,但球员们开始恢复了“正常”的状态,以健康状态投入到训练和比赛中去。
强行禁止喝酒有违大英帝国的法律,会侵犯球员的自由,禁酒令在弗格森手下得以实施,核心的辅助措施就是他建立的、不可动摇的规则:只有状态和体能最好的球员才能上场比赛,这个需要弗格森亲自审核。球员在训练和比赛出现违规问题,由弗格森建议进行处罚。
这一点不仅让禁酒令得以落地,也让弗格森真正可以挑选和安排首发和选择主力,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要求会保护球员受伤之后的治疗和恢复。为了确保球员状态恢复与提升,弗格森还要求曼联的医疗组介入到日常的管理和评估。
伤员参加预备队比赛?需要医疗组同意;
伤员在预备队比赛结束后回一线队?依然还是要医疗组先同意。
弗格森入主时整个曼联正处于伤病危机中:罗布森、怀特塞德、斯特拉坎、拜利、塞维贝克和阿尔比斯通等都打了1986年世界杯,球员回来时不是疲惫至极就是带着伤病。阿尔比斯通的肌肉一直有伤,回到曼联之后带伤上阵,结果伤势加重到到走路都困难。
弗格森让他治好伤再来训练,“这不是生死决战需要强撑上场的问题,我宁愿输光了底裤也不愿意拿你们的健康来冒险。”
恢复健康才参加比赛,弗格森让球员认识到了比赛与身体的新关系,也让球员建立了新的运动观念,这是为球员根本利益,也是为了俱乐部利益。
弗格森的严格管理也不是都得到反对,除了队长之外一些球员也认同弗格森是在维护球员的根本利益,这是弗格森最终能够推行禁酒令的关键。
弗格森的严格还在于训练上。他和团队不厌其烦,专门编制了针对每个核心球员的训练要求。弗格森亲自到训练场检查,检查球员是否完成所有的训练项目,无论是成名已久的球星,还是新晋升一线的球员,都一视同仁。无论球员们如何怨声载道,弗格森没有任何放松,“训练是职业足球最基础的部分,这里面没有任何花样滑头可言。没有刻苦的训练,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弗格森当时还很难要求球员们主动加练,要求球员牺牲休假和玩乐时间强化训练,但在正常训练时间里提高强度,严格标准,让曼联队战斗力得到了提升,精神面貌也得以改变。
严格的管理对于混乱的曼联就像是一场大地震,很多人都在弗格森的严令下有了深刻蜕变,也有些球员强行抵抗,还有一些球员抵挡不住,难以达标,最终不得不离开。
弗格森坚持着在阿伯丁的“坏脾气”,对球员的懒散和胆怯深恶痛绝。
弗格森说,“我的脾气一直就是这样:踢得不好没关系,但是我不能接受软骨头,不能不努力就放弃,不能忍受犯错后推卸责任。”
1978年就开始效力曼联的拜利为弗格森踢了5场比赛,就发现陷入了麻烦:5场比赛他都成为弗格森责骂的对象,后来被弗格森剔出了首发名单。
拜利回忆说:“在客场对卢顿的上半场,足球落在我和吉布森之间。我大叫‘解围!’但吉布森没有行动,对方抢到球之后射门得分,我气得要死。弗格森显然比我更生气,他用冒火的眼睛瞪着我,回到更衣室后大声向我咆哮,‘你还能干什么?!你只会像个娘们一样叫么?干嘛不冲上去?干嘛不主动出脚?!那是你的位置,你应该防守的球,拿出行动来!瞎嚷嚷是个孬种,别说自己不知道那是你的球!’我被吓得目瞪口呆,完全不知所措。”
明星球员也不好过,斯特拉坎不按照战术要求回防,只专注进攻,引发弗格森暴怒。弗格森在中场休息时直接抓起一个茶盘砸过去,斯特拉坎幸亏躲得快,才不至于头破血流,但飞洒的热茶却将一堆球员烫得哇哇大叫。下半场斯特拉坎就直接被换掉,只能呆在替补席看着队友们拼命。
不走运的家伙还包括阿尔比斯通和巴恩斯,他们的曼联生涯迅速结束了。巴恩斯离开曼联时非常伤心,因为弗格森认为他不符合曼联的标准,尽管弗格森帮他找好了下家,也让他的薪水有了上涨,他还是觉得有点委屈。在曼联效力了14年的阿尔比斯通在弗格森治下也是只踢了屈指可数的几场比赛,但阿尔比斯通说,“我不恨弗格森,也不会指责他。他使我感觉球队需要不断提高的,我的年龄到了说再见的时候。我在离开的时候非常希望曼联能够重振声威,我坚信弗格森能够做得到。”
弗格森的铁腕不会迅速赢得尊敬,但球员们逐渐学会了正确面对。
慢慢的,曼联的球迷们发现球队的比赛逐渐回到正常的轨道,不会有某个球员醉醺醺的在场上找不到方向,球员们至少能够有力气打完全场比赛,不是踢到下半场末段就体力枯竭,无力对抗了。
第39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
“重病下猛药,危机之际当施霹雳手段。”
——题记
弗格森执教曼联四场比赛,1胜1平2负,如此成绩让弗格森尴尬之余也感受到了危机。不立即采取雷霆手段,不立即行动,局面只会恶化,在老特拉福德立足就成为笑话。
“新官上任三把火”,弗格森果断推行全新的管理,执行严格纪律。
严格管理对一个因为萎靡的团队无比重要,鸡血的效果未必能够唤醒那些装睡的人,但纪律的大棒一定会让人清醒。
弗格森针对球队的状态,决定三板斧直接从禁酒令下手,然后是球员训练与比赛表现管理,这是最迫在眉睫的事项。至于后续第二步青训和第三步的医疗,则是承接着第一项来推动的。
弗格森的“三把火”就是这么直接:狠抓纪律,重视青训,完善医疗。一切都是为了即战力,为了球队的快速复苏。
弗格森烧起第一把火就引发剧烈震动:“禁酒令”。弗格森对侵蚀俱乐部多年的酗酒恶习痛下杀手,他宣布俱乐部直接停止向球员或工作人员卖酒,并要求球员和工作人员在基地严禁喝酒。弗格森派出保安和助教将更衣室、宿舍、俱乐部小餐厅等地方都翻个底朝天,彻底没收存酒,并且贴出告示。
禁酒令无比彻底:球员只要被发现在训练或者比赛前喝酒,那个倒霉蛋不仅仅没有机会上场,而且将被罚款,第二次发现的就被送去预备队。
禁酒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弗格森要和全队开战。
但弗格森毫不手软,他自己开过酒吧,很清楚酒精会误事,会影响球员比赛能力,更影响球员康复。弗格森当然知道英格兰球员不喝酒那就简直活不下去,生活永远都离不开酒,但他坚持职业足球应该远离酒精。
弗格森明确指出,酒精是仅次于伤病的重大杀手。他要求每个职业球员都必须正视这个恶魔。
弗格森说:“我的球员不是喝酒,而是在酗酒!这是一种自杀式的行为,我无法理解这些愚蠢行为。这些能力出色的球员是怎么样掉进酒桶里的,为什么如此沉迷?那真是太可怕了,也太可恶了。我记得很清楚刚刚操练这些球员的时候,麦克格拉斯还浑身酒气地迟到了。训练中他整个人醉醺醺的,所有人都习以为常。”
“如果不彻底改变,曼联毫无希望。”弗格森斩钉截铁地总结了一句话。
在曼联执教成功20多年后,弗格森依然十分感慨,“职业足球的变化巨大,新世纪之后我们已经不需要专门针对球员酗酒问题进行管理,现在的球员自己就会管理好自己,他们已经足够职业。就像基恩这种球员,他自己也深刻认识到酒精累事,只会在得到允许之后才会在赛后喝上两杯;吉格斯他们之前喜欢出没酒吧,但后来他们甚至更严格管理自己的嘴巴,一切的食谱。像C罗和贝克汉姆这些球员是不会让酒精伤害健康的,像现在的球员还对酒精以及汽水进行抵制。我也早就不需要强调禁酒,更不需要像秘密警察一样监督他们。”
“时代变了,时代也证明这一点的正确。我在20年前执教曼联时厉行禁止球员们酗酒的努力,早已经被职业足球发展的时代洪流变成了基本的规则。”
弗格森对球员喝酒祭出杀手锏,禁令颁布的第一个月里弗格森就发出了超过10张罚单,罚款、当斥责、将酗酒的家伙革除出主力阵容,那些闹出酒后驾驶、酒后打架等等丑闻的队员,弗格森甚至不打算在小报曝光时替他们遮掩一二……”
即使如此,禁令依然遭遇了顽强的抵抗。弗格森认为酒精伤害健康,影响表现,但球员们以其他球队喝酒也能拿冠军来反讽。弗格森对喝酒的家伙处以罚款,很多人骂骂咧咧地交了罚款,依然故我;弗格森把屡教不改的球员下放到预备队,一些老油子就此得过且过,应付了事。在当年英格兰足球都是如此风气时,弗格森有点像是唐吉坷德,一个人与风车作战。
但弗格森的强硬一直维持,弗格森曾经尝试过一口气将六个主力都扔回了预备队,罚款更是毫不容情。即使面临球队无人可用,弗格森宁愿选择一些新球员加入名单,宁愿直接从青训补充阵容,也不放弃禁令的执行。
这个苏格兰人不好惹,队长罗布森老老实实遵守规则的典型也告诉球员们,现在需要重新评估形势。曼联的酒鬼们不得不将酒瓶子放在家里,将饮酒作乐的地点换成了俱乐部之外的地方。
“暗号?”
“没有弗格森!”
“进来进来,哥们,喝两口啊,走一个!”曼联的球员们俨然特工一般躲着苏格兰人喝酒。
BBC记者在弗格森执教曼联三个月之后到队采访,发现俱乐部最大的变化就是球员餐厅里没有了以前随时可见的酒瓶。
记者有点好奇:“弗格森禁酒令如此顺利执行?曼联球员都是乖宝宝?”
记者们都知道曼联在英甲一度以好酒著称,队中酗酒最厉害的号称“酒中三君子”,那就是罗布森、麦克格拉斯和怀特塞德。队长之外的另外两个人选择了和弗格森对抗。
麦格拉斯和怀特塞德一直坚持,“喝酒是天经地义的,这是天赋人权,不容任何人侵犯。”
麦克格拉斯和怀特塞德作为球队核心,在阿特金森时代享受过特权,根本不吃弗格森这一套。
他们甚至认为球队缺了他们不行,缺了弗格森肯定无所谓。禁酒令之后他们照样喝酒,丝毫不将弗格森当回事,甚至嚣张地把酒带到球场上来,引诱别的队友。
弗格森非常头疼,罚款解决不了问题,下放预备队也没有太大作用,两个家伙还各有倚仗。麦克格拉斯不踢的话队里没有顶得上的替换,怀特塞德则处在伤病恢复期,弗格森无法用取消首发机会来“惩罚”。
最大的刺头是麦克格拉斯,这个有点文青范的中后卫根本不把弗格森放在眼里,他还是照喝不误。弗格森多次规劝,但两人谈话不欢而散。
弗格森多年以后说:“麦克格拉斯实力非凡,本该是球队的中流砥柱,后防绝对核心,球队安全感的来源,但是他实在太喜欢喝酒了。我多次敦促他正视问题,但他毫不为意。我最后决定不能让他影响整个球队,哪怕他真的无比重要。”
弗格森对桀骜不驯的麦克格拉斯深感头痛的最大原因,还是因为球队中真的没有像样的中后。麦克格拉斯最终感到害怕的还是弗格森的吹风机,他在球场上多次因为宿醉之后表现低劣而被弗格森抓住痛骂,不得不在表面上服从了弗格森,把酒偷偷地藏起来,躲着弗格森再找机会大喝一场。
雷霆手段之下,曼联基地中浓郁的酒气终于吹散了一点点。
另外一个让弗格森头疼的是怀特塞德。怀特塞德极具才华,曼联青训的瑰宝,一直深受曼联球迷热爱。他的酗酒另有原因,主要还是因为缠绵多时的伤病,长时间困扰他的损伤让他摆脱不了酒精的依赖。而弗格森来到曼联之前两天,他又带伤上阵造成重伤下场。
作为病号,怀特塞德远离了训练场。他依然沉醉于美酒之中,弗格森这样说他:“怀特塞德虽然只有24岁,但身体却比42岁的还要差了!”
麦克格拉斯和怀特塞德令弗格森痛心愤怒,弗格森在1987年夏天开始准备没有他们的应对。多番寻找替代品的弗格森承受着多重煎熬,到了1989年夏天弗格森果断放弃了两位名将。麦格拉斯被送去了阿斯顿维拉,怀特塞德则去了埃弗顿。
“巨星又如何?青训瑰宝又如何?我必须打造一支健康的曼联,不可能有醉鬼首发的球队!”弗格森从心底厌恶这种没有自律精神的行为。
与两个刺头的斗争艰苦又漫长,弗格森始终不放松的态度使得禁酒令迅速执行。
弗格森的禁酒令执行得并不容易,坚持了两个赛季之后才彻底地改变了曼联。但对于管理层来说,严格管理是值得支持的。即使弗格森还没有能够带来冠军,但球员们开始恢复了“正常”的状态,以健康状态投入到训练和比赛中去。
强行禁止喝酒有违大英帝国的法律,会侵犯球员的自由,禁酒令在弗格森手下得以实施,核心的辅助措施就是他建立的、不可动摇的规则:只有状态和体能最好的球员才能上场比赛,这个需要弗格森亲自审核。球员在训练和比赛出现违规问题,由弗格森建议进行处罚。
这一点不仅让禁酒令得以落地,也让弗格森真正可以挑选和安排首发和选择主力,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要求会保护球员受伤之后的治疗和恢复。为了确保球员状态恢复与提升,弗格森还要求曼联的医疗组介入到日常的管理和评估。
伤员参加预备队比赛?需要医疗组同意;
伤员在预备队比赛结束后回一线队?依然还是要医疗组先同意。
弗格森入主时整个曼联正处于伤病危机中:罗布森、怀特塞德、斯特拉坎、拜利、塞维贝克和阿尔比斯通等都打了1986年世界杯,球员回来时不是疲惫至极就是带着伤病。阿尔比斯通的肌肉一直有伤,回到曼联之后带伤上阵,结果伤势加重到到走路都困难。
弗格森让他治好伤再来训练,“这不是生死决战需要强撑上场的问题,我宁愿输光了底裤也不愿意拿你们的健康来冒险。”
恢复健康才参加比赛,弗格森让球员认识到了比赛与身体的新关系,也让球员建立了新的运动观念,这是为球员根本利益,也是为了俱乐部利益。
弗格森的严格管理也不是都得到反对,除了队长之外一些球员也认同弗格森是在维护球员的根本利益,这是弗格森最终能够推行禁酒令的关键。
弗格森的严格还在于训练上。他和团队不厌其烦,专门编制了针对每个核心球员的训练要求。弗格森亲自到训练场检查,检查球员是否完成所有的训练项目,无论是成名已久的球星,还是新晋升一线的球员,都一视同仁。无论球员们如何怨声载道,弗格森没有任何放松,“训练是职业足球最基础的部分,这里面没有任何花样滑头可言。没有刻苦的训练,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弗格森当时还很难要求球员们主动加练,要求球员牺牲休假和玩乐时间强化训练,但在正常训练时间里提高强度,严格标准,让曼联队战斗力得到了提升,精神面貌也得以改变。
严格的管理对于混乱的曼联就像是一场大地震,很多人都在弗格森的严令下有了深刻蜕变,也有些球员强行抵抗,还有一些球员抵挡不住,难以达标,最终不得不离开。
弗格森坚持着在阿伯丁的“坏脾气”,对球员的懒散和胆怯深恶痛绝。
弗格森说,“我的脾气一直就是这样:踢得不好没关系,但是我不能接受软骨头,不能不努力就放弃,不能忍受犯错后推卸责任。”
1978年就开始效力曼联的拜利为弗格森踢了5场比赛,就发现陷入了麻烦:5场比赛他都成为弗格森责骂的对象,后来被弗格森剔出了首发名单。
拜利回忆说:“在客场对卢顿的上半场,足球落在我和吉布森之间。我大叫‘解围!’但吉布森没有行动,对方抢到球之后射门得分,我气得要死。弗格森显然比我更生气,他用冒火的眼睛瞪着我,回到更衣室后大声向我咆哮,‘你还能干什么?!你只会像个娘们一样叫么?干嘛不冲上去?干嘛不主动出脚?!那是你的位置,你应该防守的球,拿出行动来!瞎嚷嚷是个孬种,别说自己不知道那是你的球!’我被吓得目瞪口呆,完全不知所措。”
明星球员也不好过,斯特拉坎不按照战术要求回防,只专注进攻,引发弗格森暴怒。弗格森在中场休息时直接抓起一个茶盘砸过去,斯特拉坎幸亏躲得快,才不至于头破血流,但飞洒的热茶却将一堆球员烫得哇哇大叫。下半场斯特拉坎就直接被换掉,只能呆在替补席看着队友们拼命。
不走运的家伙还包括阿尔比斯通和巴恩斯,他们的曼联生涯迅速结束了。巴恩斯离开曼联时非常伤心,因为弗格森认为他不符合曼联的标准,尽管弗格森帮他找好了下家,也让他的薪水有了上涨,他还是觉得有点委屈。在曼联效力了14年的阿尔比斯通在弗格森治下也是只踢了屈指可数的几场比赛,但阿尔比斯通说,“我不恨弗格森,也不会指责他。他使我感觉球队需要不断提高的,我的年龄到了说再见的时候。我在离开的时候非常希望曼联能够重振声威,我坚信弗格森能够做得到。”
弗格森的铁腕不会迅速赢得尊敬,但球员们逐渐学会了正确面对。
慢慢的,曼联的球迷们发现球队的比赛逐渐回到正常的轨道,不会有某个球员醉醺醺的在场上找不到方向,球员们至少能够有力气打完全场比赛,不是踢到下半场末段就体力枯竭,无力对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