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carry了”或许是比赛除了胜负之外最值得讨论的一个话题。mvp,即most valuable player,这个奖项最初被观众熟知是在nba的比赛中,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被lol直接拿过来用了,如果要咬文嚼字的话,从lol比赛这样的团队竞技项目中遴选出一个“最有价值的选手”似乎并不容易,因为“价值”很难量化,评选mvp也没有一个确定、公正的标准,战损比、关键控制、精彩操作等等都可以作为评价依据,很多时候观众对于官方的评价结果并不认可。
从选手评价的角度来看,“mvp”做不到严格的公平公正,比如辅助选手相较于其他位置获得这一奖项的可能性要低很多,原因大多在于其数据不够华丽,除非能提供关键控制或者出现其他的精彩操作。但从节目制作的角度讲,mvp的设计无疑是成功的,它丰富了观赛内容,令观众更有代入感,也让赛事更有讨论度,看起来更加专业和多元。
顺便提一下,个人非常喜欢lpl对于mvp的本土化解释,即“赛场之星”。所谓星,就是表现最亮眼的那个人,亮眼也可以引申为抢镜,“抢镜”这一点可以通过华丽的数据,精彩的操作等多种方式来达到。与其说是评选“最有价值的选手”,倒不如说是评选最抢镜的那个“明星”,这样反倒更直观,更合理,更亲民。这样很多看似不够服众的评选也能解释得通了。
“谁carry了”或许是比赛除了胜负之外最值得讨论的一个话题。mvp,即most valuable player,这个奖项最初被观众熟知是在nba的比赛中,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被lol直接拿过来用了,如果要咬文嚼字的话,从lol比赛这样的团队竞技项目中遴选出一个“最有价值的选手”似乎并不容易,因为“价值”很难量化,评选mvp也没有一个确定、公正的标准,战损比、关键控制、精彩操作等等都可以作为评价依据,很多时候观众对于官方的评价结果并不认可。
从选手评价的角度来看,“mvp”做不到严格的公平公正,比如辅助选手相较于其他位置获得这一奖项的可能性要低很多,原因大多在于其数据不够华丽,除非能提供关键控制或者出现其他的精彩操作。但从节目制作的角度讲,mvp的设计无疑是成功的,它丰富了观赛内容,令观众更有代入感,也让赛事更有讨论度,看起来更加专业和多元。
顺便提一下,个人非常喜欢lpl对于mvp的本土化解释,即“赛场之星”。所谓星,就是表现最亮眼的那个人,亮眼也可以引申为抢镜,“抢镜”这一点可以通过华丽的数据,精彩的操作等多种方式来达到。与其说是评选“最有价值的选手”,倒不如说是评选最抢镜的那个“明星”,这样反倒更直观,更合理,更亲民。这样很多看似不够服众的评选也能解释得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