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是中国男篮夏天的第二场胜利,随着更多的球员加入轮换,比赛之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东西,球队主帅李楠的一些选择也确实值得我们推敲。
和上一篇不同的是,这篇的内容会更加倾向于中国男篮进攻一侧。
中国男篮进攻侧
一、澳大利亚改用大延误的效果并不好
也许是受到了上一场失利的影响,澳大利亚这场似乎更加倾向于守大延误策略了(上一场更倾向于蹲坑)。但有一个问题是,澳大利亚的中锋如果出来延误中国男篮的后卫,谁能阻挡顺下的王哲林呢?答案是,没有:
在经过了去年夏天的减重之旅之后,王哲林可能比职业生涯的任何时候都更加适合去充当顺下终结的角色。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翟晓川这个回合里的无球习惯不错,哪怕王哲林并没有看到另一侧的方硕。开场中国男篮的两次阵地战得分,都是源于这种方式。
张镇麟早早替换掉阿不都沙拉木后,中国男篮的空间支持会不如开场。但这次进攻成功的原因是,张镇麟至少参与到了战术中,赵睿用节奏过掉防守人的时候,王哲林适时地移动给赵睿创造了一丝空间:
得益于这些方式以及一些进攻端的杂项(比如:快攻),中国男篮开局阶段在进攻端还是比较顺利的。但随着比赛进入轮换时间,中国男篮的进攻开始出现问题。
二、李楠上半场衔接段犯的错
第一、胡金秋和另一个射程匮乏的内线搭档。
也许是受到了上一场比赛的影响,李楠尝试着让胡金秋和另一个内线搭档出场,像衔接段就出现了胡金秋和沈梓捷同时在场的情况。这俩人的问题都是射程有限,然后又没有王哲林这样的主攻能力托底。
像下图中的这种回合,其实已经算是比较好的结果了。赵继伟出球之后,胡金秋的对位人去补沈梓捷,最终赔上了一次犯规:
但更多的时候,球场上的画风是这样子的。沈梓捷空切之后,胡金秋在篮下拖空间:
沈梓捷顺下之后,胡金秋站在定点中距离,没有把握住机会:
甚至于下半场胡金秋和王哲林同时在场的时候,还出现了这种情况。赵睿突破,和胡金秋对位的球员根本没有管他转而专心护框,胡金秋自己也只是跑出去,而没有其他的行动(可以对照我们后面讲阿不都沙拉木的内容):
第二、场上没有主攻手。
当和这样的球员搭档时,球队必须辅以合适的无视环境解法。但巧的是,当时中国男篮场上并没有给出这种解法。吴前和陈林坚可能是中国男篮最好的两个无球射手,但他们在这种比赛的档次,还没有到汤普森在NBA的高度。更何况,有时候队友的无球掩护还不高:
赵继伟的持球投能力本就不够好,并且还在努力寻找比赛状态,现在的他可能更适合在顶弧支配一下球权。但这种缺乏后续解法的方式,还是有很多局限性。这个回合里,吴前跑了两次无球掩护,都没有找到机会:
因此,中国男篮的这套阵容即缺乏优秀的持球主攻手,又无法交出顶级的无球表现。光是靠下图中的这种西班牙挡拆(即:有球掩护+赵继伟的背掩护),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毕竟,没有一套能够打到底的战术,球场上最重要的还是球员的能力。事实上在换下这套阵容之后,中国男篮的进攻也一度没有太大的改善,直到孙铭徽的出现。
三、为什么孙铭徽可以改变局面?
孙铭徽挡拆之后的突破能力,应该是这些球员之中最强的(在郭艾伦回来之前):
这张图里另一个亮眼的地方是,孙铭徽打挡拆的时候,阿不都在无球侧的习惯极佳。
孙铭徽又喜欢在打挡拆的时候使用一些奇招来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像下图中的这种走掩护墙另一侧,孙铭徽非常喜欢使用(上面这张图也是):
与以往不同的是,孙铭徽现在的传球功底也渐长。笔者今天自己算了一下孙铭徽这几年的每36分钟数据,发现他的每36分钟助攻数从3.96次上升到了5.27次。像下图之中这种难度更高的传球,孙铭徽也能够完成:
可能你们也注意到了,在接到了孙铭徽传球之前,阿不都的无球习惯非常好。事实上,孙铭徽打挡拆如此成功,也是和阿不都提供的优质空间密不可分的。
四、阿不都沙拉木的优秀无球习惯
和刚才的一幕类似,阿不都的上提非常及时:
孙铭徽打挡拆的时候,阿不都去给方硕做无球掩护,还伸手提醒孙铭徽往方硕那里传。可惜,孙铭徽那个角度可能看不到这一切:
和可兰白克同时在场的时候,阿不都和他的默契度会更高(毕竟是俱乐部队友)。阿不都一伸手,可兰白克就知道去给阿不都做无球掩护了,可惜阿不都没有把握住机会:
另外,有些队友的无球习惯可能会差一点,可能并没有利用好阿不都的无球掩护:
五、李楠的正确选择
看到这里,可能大家也知道怎样排列组合才能够激发这些球员的进攻潜力了。李楠,自然也不例外。
第一、重用孙铭徽。
表现更好的球员,当然应该拿到更多的出场机会。上半场的孙铭徽,一直到第二节后半段才披挂上阵;下半场的孙铭徽,则是首发出场。
第二、尽可能胡金秋和内线球员搭档的时间。
我们之前已经提及,王哲林在下半场依然和胡金秋同时出场过。但事实上,这种现象并没有维持多久,因为李楠当时的轮换策略是:胡金秋先换下阿不都,阿不都休息一会儿之后再换下王哲林。
第三、进攻最强的阵容去打关键球。
通常而言,当比赛进入关键球的时候,教练将排出自己最为信任的阵容。李楠的选择是什么?孙铭徽+方硕+可兰白克+阿不都沙拉木+王哲林。
这里面的思维方式是什么?孙铭徽和方硕都是可靠的挡拆发起者,可以丰富挡拆的套路(前者更注重突破,后者持球投能力更强);可兰白克和阿不都都有很好的无球习惯,是优质的空间点,方硕不持球的时候也是优质的空间点;减重之后的王哲林则是优秀的终结点,还能够自己持球开发进攻机会。毫无疑问,这是中国男篮昨晚在进攻端能够排出的最强阵容。
我们看这个回合,方硕打挡拆的时候,澳大利亚选择了延误,并用其他球员去补顺下的王哲林,付出的代价是漏了底角的阿不都:
在这套阵容打关键球之前,吴前一度在场上顶替着方硕的位置。由于孙铭徽在场可以打挡拆,球队的进攻也不会陷入瓶颈。中国男篮又打了一次西班牙挡拆,另一侧的上提至关重要,孙铭徽也成功找到了队友:
这次又是王哲林持球发动的一次进攻。方硕和孙铭徽的空切似乎跑重了,但澳大利亚同样跑重了,最后漏了另一侧的射手:
这里提一点,中国男篮现在似乎很喜欢这种方式,即:王哲林佯装持球进攻,其他球员伺机寻求空切的机会。空切这种方式固然高效,但其对于时机和方式的要求其实极高,毕竟篮下是协防力量为集中的区域。
孙铭徽的这次空切为何失败?
他是没有从王哲林的同侧空切(第一场里已经有人做了反面示范),但张镇麟的移动方向把对位人带入了油漆区(协防造成了王哲林走步),孙铭徽的空切和方硕的移动都有点慢而且有点重合了,对方在无球侧直接换防了(孙铭徽被堵住)。
再看下面这次空切,就取得了成功:
原因在哪里?张镇麟没有往篮下移动,而是做出了无球掩护的动作,孙铭徽和方硕的移动更快了。
六、本侧结语
教练其实的能力其实很难去评价,因为球员的能力才是球场上最重要的东西。教练最重要的事情,其实是看清楚球员的能力,继而做好相应的轮换策略,并在最为关键的时刻派上最为合理的阵容。昨晚的李楠,肯定是符合这个标准的。
中国男篮防守侧
前文已经提及,防守侧的东西会写得少一点。一是因为笔者时间确实不够多,二是因为中国男篮防守侧的某些问题,其实不止出现在一名球员身上。
一、中国男篮还是大延误策略
和之前一样,中国男篮在防守端还是坚决执行大延误策略。在比赛的某些回合里,澳大利亚还是出现后续转移球不够好的问题。
这个回合里,中国男篮在上线守了延误,其实真正的空荡在左侧45度,当澳大利亚的球员没有看到,反而因此赔上了一次失误:
二、澳大利亚表现更好,中国男篮的问题被放大
但在更多的时候,澳大利亚破这种夹击时做得传球选择会比上一场好。中国男篮的问题则是,球员们在上线夹击之后,后续的轮转速度并不好。
这个回合里,其实吴前和队友跑重了:
事实上,这已经算是不太差的画面了,因为某些回合里,球员根本没有吴前回去扑定点射手的表现。
还有一个事实是,中国男篮上半场对于重点人物的防守并不好。王哲林这次防挡拆没有执行大延误策略,立刻被对方用持球投三分回应:
澳大利亚的这次无球进攻,翟晓川其实已经失位了,但他没有在身后第一时间提醒背身的队友,而是选择了把队友推上前:
三、张镇麟的防守还需要提高
相比于这些现象,张镇麟昨天在防守端的表现可能更加需要提升,毕竟他还年轻,有提升的空间。
理论上说,张镇麟顶低位的能力似乎要好于阿不都,但实际上的效果并不能让人满意,篮下的王哲林也没有护住框:
球队上线受大延误之后,张镇麟无论是补篮下还是回去补定点,其实都是正确的选择。但他的这次起跳不是好的习惯,王哲林的协防也稍微慢了点:
下面这个回合,从场上的站位看,这次协防的人应该是底角的球员,但是张镇麟毕竟是4号位,应该要尽快去篮下,他的对位人其实应该由王哲林接管:
所幸的是,张镇麟和底角的球员对位,他也尽可能地兼顾了补防篮下和扑定点,就是略微慢了一步:
如果能够在这方面把握好时机,张镇麟就可以更加适应球队的防守体系。
更多篮球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芜茗之球
前言
这是中国男篮夏天的第二场胜利,随着更多的球员加入轮换,比赛之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东西,球队主帅李楠的一些选择也确实值得我们推敲。
和上一篇不同的是,这篇的内容会更加倾向于中国男篮进攻一侧。
中国男篮进攻侧
一、澳大利亚改用大延误的效果并不好
也许是受到了上一场失利的影响,澳大利亚这场似乎更加倾向于守大延误策略了(上一场更倾向于蹲坑)。但有一个问题是,澳大利亚的中锋如果出来延误中国男篮的后卫,谁能阻挡顺下的王哲林呢?答案是,没有:
在经过了去年夏天的减重之旅之后,王哲林可能比职业生涯的任何时候都更加适合去充当顺下终结的角色。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翟晓川这个回合里的无球习惯不错,哪怕王哲林并没有看到另一侧的方硕。开场中国男篮的两次阵地战得分,都是源于这种方式。
张镇麟早早替换掉阿不都沙拉木后,中国男篮的空间支持会不如开场。但这次进攻成功的原因是,张镇麟至少参与到了战术中,赵睿用节奏过掉防守人的时候,王哲林适时地移动给赵睿创造了一丝空间:
得益于这些方式以及一些进攻端的杂项(比如:快攻),中国男篮开局阶段在进攻端还是比较顺利的。但随着比赛进入轮换时间,中国男篮的进攻开始出现问题。
二、李楠上半场衔接段犯的错
第一、胡金秋和另一个射程匮乏的内线搭档。
也许是受到了上一场比赛的影响,李楠尝试着让胡金秋和另一个内线搭档出场,像衔接段就出现了胡金秋和沈梓捷同时在场的情况。这俩人的问题都是射程有限,然后又没有王哲林这样的主攻能力托底。
像下图中的这种回合,其实已经算是比较好的结果了。赵继伟出球之后,胡金秋的对位人去补沈梓捷,最终赔上了一次犯规:
但更多的时候,球场上的画风是这样子的。沈梓捷空切之后,胡金秋在篮下拖空间:
沈梓捷顺下之后,胡金秋站在定点中距离,没有把握住机会:
甚至于下半场胡金秋和王哲林同时在场的时候,还出现了这种情况。赵睿突破,和胡金秋对位的球员根本没有管他转而专心护框,胡金秋自己也只是跑出去,而没有其他的行动(可以对照我们后面讲阿不都沙拉木的内容):
第二、场上没有主攻手。
当和这样的球员搭档时,球队必须辅以合适的无视环境解法。但巧的是,当时中国男篮场上并没有给出这种解法。吴前和陈林坚可能是中国男篮最好的两个无球射手,但他们在这种比赛的档次,还没有到汤普森在NBA的高度。更何况,有时候队友的无球掩护还不高:
赵继伟的持球投能力本就不够好,并且还在努力寻找比赛状态,现在的他可能更适合在顶弧支配一下球权。但这种缺乏后续解法的方式,还是有很多局限性。这个回合里,吴前跑了两次无球掩护,都没有找到机会:
因此,中国男篮的这套阵容即缺乏优秀的持球主攻手,又无法交出顶级的无球表现。光是靠下图中的这种西班牙挡拆(即:有球掩护+赵继伟的背掩护),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毕竟,没有一套能够打到底的战术,球场上最重要的还是球员的能力。事实上在换下这套阵容之后,中国男篮的进攻也一度没有太大的改善,直到孙铭徽的出现。
三、为什么孙铭徽可以改变局面?
孙铭徽挡拆之后的突破能力,应该是这些球员之中最强的(在郭艾伦回来之前):
这张图里另一个亮眼的地方是,孙铭徽打挡拆的时候,阿不都在无球侧的习惯极佳。
孙铭徽又喜欢在打挡拆的时候使用一些奇招来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像下图中的这种走掩护墙另一侧,孙铭徽非常喜欢使用(上面这张图也是):
与以往不同的是,孙铭徽现在的传球功底也渐长。笔者今天自己算了一下孙铭徽这几年的每36分钟数据,发现他的每36分钟助攻数从3.96次上升到了5.27次。像下图之中这种难度更高的传球,孙铭徽也能够完成:
可能你们也注意到了,在接到了孙铭徽传球之前,阿不都的无球习惯非常好。事实上,孙铭徽打挡拆如此成功,也是和阿不都提供的优质空间密不可分的。
四、阿不都沙拉木的优秀无球习惯
和刚才的一幕类似,阿不都的上提非常及时:
孙铭徽打挡拆的时候,阿不都去给方硕做无球掩护,还伸手提醒孙铭徽往方硕那里传。可惜,孙铭徽那个角度可能看不到这一切:
和可兰白克同时在场的时候,阿不都和他的默契度会更高(毕竟是俱乐部队友)。阿不都一伸手,可兰白克就知道去给阿不都做无球掩护了,可惜阿不都没有把握住机会:
另外,有些队友的无球习惯可能会差一点,可能并没有利用好阿不都的无球掩护:
五、李楠的正确选择
看到这里,可能大家也知道怎样排列组合才能够激发这些球员的进攻潜力了。李楠,自然也不例外。
第一、重用孙铭徽。
表现更好的球员,当然应该拿到更多的出场机会。上半场的孙铭徽,一直到第二节后半段才披挂上阵;下半场的孙铭徽,则是首发出场。
第二、尽可能胡金秋和内线球员搭档的时间。
我们之前已经提及,王哲林在下半场依然和胡金秋同时出场过。但事实上,这种现象并没有维持多久,因为李楠当时的轮换策略是:胡金秋先换下阿不都,阿不都休息一会儿之后再换下王哲林。
第三、进攻最强的阵容去打关键球。
通常而言,当比赛进入关键球的时候,教练将排出自己最为信任的阵容。李楠的选择是什么?孙铭徽+方硕+可兰白克+阿不都沙拉木+王哲林。
这里面的思维方式是什么?孙铭徽和方硕都是可靠的挡拆发起者,可以丰富挡拆的套路(前者更注重突破,后者持球投能力更强);可兰白克和阿不都都有很好的无球习惯,是优质的空间点,方硕不持球的时候也是优质的空间点;减重之后的王哲林则是优秀的终结点,还能够自己持球开发进攻机会。毫无疑问,这是中国男篮昨晚在进攻端能够排出的最强阵容。
我们看这个回合,方硕打挡拆的时候,澳大利亚选择了延误,并用其他球员去补顺下的王哲林,付出的代价是漏了底角的阿不都:
在这套阵容打关键球之前,吴前一度在场上顶替着方硕的位置。由于孙铭徽在场可以打挡拆,球队的进攻也不会陷入瓶颈。中国男篮又打了一次西班牙挡拆,另一侧的上提至关重要,孙铭徽也成功找到了队友:
这次又是王哲林持球发动的一次进攻。方硕和孙铭徽的空切似乎跑重了,但澳大利亚同样跑重了,最后漏了另一侧的射手:
这里提一点,中国男篮现在似乎很喜欢这种方式,即:王哲林佯装持球进攻,其他球员伺机寻求空切的机会。空切这种方式固然高效,但其对于时机和方式的要求其实极高,毕竟篮下是协防力量为集中的区域。
孙铭徽的这次空切为何失败?
他是没有从王哲林的同侧空切(第一场里已经有人做了反面示范),但张镇麟的移动方向把对位人带入了油漆区(协防造成了王哲林走步),孙铭徽的空切和方硕的移动都有点慢而且有点重合了,对方在无球侧直接换防了(孙铭徽被堵住)。
再看下面这次空切,就取得了成功:
原因在哪里?张镇麟没有往篮下移动,而是做出了无球掩护的动作,孙铭徽和方硕的移动更快了。
六、本侧结语
教练其实的能力其实很难去评价,因为球员的能力才是球场上最重要的东西。教练最重要的事情,其实是看清楚球员的能力,继而做好相应的轮换策略,并在最为关键的时刻派上最为合理的阵容。昨晚的李楠,肯定是符合这个标准的。
中国男篮防守侧
前文已经提及,防守侧的东西会写得少一点。一是因为笔者时间确实不够多,二是因为中国男篮防守侧的某些问题,其实不止出现在一名球员身上。
一、中国男篮还是大延误策略
和之前一样,中国男篮在防守端还是坚决执行大延误策略。在比赛的某些回合里,澳大利亚还是出现后续转移球不够好的问题。
这个回合里,中国男篮在上线守了延误,其实真正的空荡在左侧45度,当澳大利亚的球员没有看到,反而因此赔上了一次失误:
二、澳大利亚表现更好,中国男篮的问题被放大
但在更多的时候,澳大利亚破这种夹击时做得传球选择会比上一场好。中国男篮的问题则是,球员们在上线夹击之后,后续的轮转速度并不好。
这个回合里,其实吴前和队友跑重了:
事实上,这已经算是不太差的画面了,因为某些回合里,球员根本没有吴前回去扑定点射手的表现。
还有一个事实是,中国男篮上半场对于重点人物的防守并不好。王哲林这次防挡拆没有执行大延误策略,立刻被对方用持球投三分回应:
澳大利亚的这次无球进攻,翟晓川其实已经失位了,但他没有在身后第一时间提醒背身的队友,而是选择了把队友推上前:
三、张镇麟的防守还需要提高
相比于这些现象,张镇麟昨天在防守端的表现可能更加需要提升,毕竟他还年轻,有提升的空间。
理论上说,张镇麟顶低位的能力似乎要好于阿不都,但实际上的效果并不能让人满意,篮下的王哲林也没有护住框:
球队上线受大延误之后,张镇麟无论是补篮下还是回去补定点,其实都是正确的选择。但他的这次起跳不是好的习惯,王哲林的协防也稍微慢了点:
下面这个回合,从场上的站位看,这次协防的人应该是底角的球员,但是张镇麟毕竟是4号位,应该要尽快去篮下,他的对位人其实应该由王哲林接管:
所幸的是,张镇麟和底角的球员对位,他也尽可能地兼顾了补防篮下和扑定点,就是略微慢了一步:
如果能够在这方面把握好时机,张镇麟就可以更加适应球队的防守体系。
更多篮球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芜茗之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