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锁定小组第一,下一步皇马迫切需要提高联赛成绩。如果想要提高联赛成绩,球队需要在比赛中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和给与对手的压迫力。面对同样境况不是太好的巴伦西亚,皇马在上半场延续了欧冠打罗马的思路,多从右侧肋部起球,通过本泽马对手卫线的压制来创造进球机会。下半场索拉里在接连换上阿森西奥、巴尔韦德和伊斯科之后,球队的推进速度和压制能力明显提升。最终皇马2-0战胜对手,取得宝贵三分。
双方出场球员:
皇家马德里:25-库尔图瓦;23-雷吉隆、4-拉莫斯、5-瓦拉内、2-卡瓦哈尔;24-塞瓦略斯(80′,22-伊斯科)、18-略伦特、10-莫德里奇(71′,15-巴尔韦德);11-贝尔(63′,20-阿森西奥)、9-本泽马、17-巴斯克斯;
瓦伦西亚:13-内托;14-加亚、5-加布里埃尔、24-加雷、18-瓦斯(68′,21-皮奇尼);7-格德斯、17-科克兰(68′,6-孔多比亚)、10-帕雷霍、8-索莱尔;22-米纳、9-加梅罗(72′,23-巴舒亚伊);
1.延续周中欧冠思路,右肋部起球是主要进攻方式
上半场比赛皇马还是打得比较保守,一定程度上也因为这套中场组合明显还缺乏默契。上半场皇马还是延续了周中欧冠的进攻思路,依靠本泽马去压住禁区,右肋部往禁区中起球。
本场比赛皇马在中场方面做出了比较大的调整,整体阵型接近4141。图中看到,略伦特作为专职后腰居中拖后,中场贝尔、塞瓦略斯、莫德里奇和巴斯克斯从左到右一字排开,本泽马顶在最前面。
进攻端皇马的主要发起区域在右肋部的位置,通过右肋部直接向后门柱位置起球,本泽马能够在这个位置压住对手卫线,从而创造跟进的进攻机会,这和周中打罗马是基本一样的套路。皇马的第一个进球回合中,魔笛在右肋部送出传中,本泽马在后门柱位置胸部挡向门前,卡瓦哈尔随后的传中造成了瓦斯的乌龙球。
上半场比赛中,莫德里奇和巴斯克斯承担了最多的进攻发起,两个人轮番去占据右肋部内线的位置向后门柱位置起球。图中回合,巴斯克斯右肋部送出传中,落点还是转向后点,本泽马前点影响,贝尔在后点完成打门。
在这个中场组合默契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延续一些用过的战术倒也是比较稳妥的选择。图中回合,进攻中,卡瓦哈尔第一时间送给插上肋部的魔笛,后者沿肋部横敲,本泽马完成打门。
2.连续换人提高球队冲击力
下半场比赛的前半段,皇马进攻明显有些后继乏力。随后索拉里连续换人,迅速提高了球队的冲击力和压迫力,最终成功拿下比赛。
下半场皇马进攻能力下降的一个标志是反击很少,反击很少的原因是参与反击的人数很少。图中可以看到,当皇马发起进攻时,只有巴斯克斯一个人有意识的快速沿边路插上,中场大面积区域的队友都没有要起速参与进攻的意识。
索拉里手里可换的人还是很多。随后的比赛,索拉里连续换上阿森西奥、巴尔韦德和伊斯科,通过换人迅速提高了球队冲击力。皇马借助下半场后半段的一波冲击顺利拿下比赛。
换人之后,皇马的进攻提升明显,尤其是冲击力和速度,明显加了一档。下半场后半段的皇马进攻,已经能够以快速发动的反击为主,且能够形成持续的冲击。图中回合,略伦特在右边路连续和卡瓦哈尔以及巴尔韦德完成两次撞墙配合,突破之后的倒三角传球也线路非常清楚,可惜阿森西奥的打门太正。
伊斯科出场之后,皇马更是多了一个能够在中场稳定持球的点,巴伦西亚的中路防区很难能够断下伊斯科的球。在有稳定持球点的支持下,皇马的进攻能够快速的向前铺展和推进。第二个进球回合,伊斯科中路分球,皇马快速形成了全面的推进和压制。当第一波进攻未果,本泽马送出最后一传的时,皇马禁区中有4人能够接应,最终巴斯克斯轻松破门,皇马锁定胜局。
赛后:
1.略伦特延续了欧冠的良好发挥,单人拖后的效果还是非常不错,动作、思路都非常清楚;
2.索拉里下半场的换人还是非常果断、连续和奏效,这也证明皇马目前还是有人可用,关键还看怎么用。在雷吉隆、巴尔韦德、略伦特都能够贡献力量的情况下,希望皇马能够顺势起势,在联赛中打出更好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