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自行车]从Tro-Bro Leon 说开去:自行车运动的土壤

23回复/ 0987 浏览
coimbrawu(102级)楼主2015-04-21 13:25:39发布于广东
[闲话自行车]从Tro-Bro Leon 说开去:自行车运动的土壤coimbrawu 发表在自行车运动 https://bbs.hupu.com/cycling

全部回帖

收起
完全同意,这就是群众基础啊
完全同意,这就是群众基础啊
亮了(0)
回复
版主写的不错,希望中国也能够多举办一些接地气的比赛
版主写的不错,希望中国也能够多举办一些接地气的比赛
亮了(0)
回复
有句说句,打旅游牌没什么不好的,公路自行车赛说白了还是职业体育,职业体育就是要赚钱,能有个很好的收入来源对这项运动是大好事。
至于Tro Bro Leon,从商业推广的角度来看,说是一项做的很失败的比赛也不为过。这么好的比赛条件,完全可以尝试像白路赛一样做大(LZ自己写的文章不也同意这一点么……)。结果现在做成是一个非常小规模,几乎0影响力的比赛。非常失败。
首先,跟AGR放一天,必然没人关注。何必呢?干嘛不放周六?几乎0成本,收益巨大的事情为何不做?
其次,赛期放PR后面,那些平路古典赛高手们谁会来参赛?必然没有大牌。没有大牌=没有人气。没有人气,就没有影响力,赞助商、地方ZF也就不再愿意花钱来举办这项赛事。
要是法国、布列塔尼地区经济不好的话,这项比赛的命运很可能就跟环罗马、环马德里一样,从公路自行车赛历里滚蛋。多可惜啊,这么优秀的赛道条件。
有句说句,打旅游牌没什么不好的,公路自行车赛说白了还是职业体育,职业体育就是要赚钱,能有个很好的收入来源对这项运动是大好事。
至于Tro Bro Leon,从商业推广的角度来看,说是一项做的很失败的比赛也不为过。这么好的比赛条件,完全可以尝试像白路赛一样做大(LZ自己写的文章不也同意这一点么……)。结果现在做成是一个非常小规模,几乎0影响力的比赛。非常失败。
首先,跟AGR放一天,必然没人关注。何必呢?干嘛不放周六?几乎0成本,收益巨大的事情为何不做?
其次,赛期放PR后面,那些平路古典赛高手们谁会来参赛?必然没有大牌。没有大牌=没有人气。没有人气,就没有影响力,赞助商、地方ZF也就不再愿意花钱来举办这项赛事。
要是法国、布列塔尼地区经济不好的话,这项比赛的命运很可能就跟环罗马、环马德里一样,从公路自行车赛历里滚蛋。多可惜啊,这么优秀的赛道条件。
亮了(0)
回复
说到赚钱,cn论坛上每年都会稳定的有一批人吐槽RvV的新线路。这个新线路什么特点?Oudenaarde是终点。该地的ZF跟比赛组委会Flanders Classics签了合同(于是就有钱),要求比赛在那里当终点。还有什么特点?3遍Oude Kwaremont,而且最后一遍是比赛的关键点之一。于是可以在那里卖VIP票,又有钱。
比赛也许没有以前精彩了?但是有钱赚。我觉得还不错。不过也许有更好的方式……
说到赚钱,cn论坛上每年都会稳定的有一批人吐槽RvV的新线路。这个新线路什么特点?Oudenaarde是终点。该地的ZF跟比赛组委会Flanders Classics签了合同(于是就有钱),要求比赛在那里当终点。还有什么特点?3遍Oude Kwaremont,而且最后一遍是比赛的关键点之一。于是可以在那里卖VIP票,又有钱。
比赛也许没有以前精彩了?但是有钱赚。我觉得还不错。不过也许有更好的方式……
亮了(0)
回复
说到更好的方式,马拉松赛其实商业模式就做的不错。通过吸引世界各地的选手参赛,报名费是一笔收入,这些选手来本地旅游、观光、住宿又是一笔收入,对城市形象的宣传也是一笔隐形收入。刚刚结束的波士顿马拉松关注度就很高……
公路自行车可以走这个路线吗?如果只是去现场观赛,这也太没吸引力了。很难想象非本地的人会去专门现场观赛一场公路自行车比赛。如果能亲身参与岂不更好?Gran Fondo貌似就是这种东西。但似乎并没有怎么和职业赛事结合起来,脱节了……
有点扯远了
说到更好的方式,马拉松赛其实商业模式就做的不错。通过吸引世界各地的选手参赛,报名费是一笔收入,这些选手来本地旅游、观光、住宿又是一笔收入,对城市形象的宣传也是一笔隐形收入。刚刚结束的波士顿马拉松关注度就很高……
公路自行车可以走这个路线吗?如果只是去现场观赛,这也太没吸引力了。很难想象非本地的人会去专门现场观赛一场公路自行车比赛。如果能亲身参与岂不更好?Gran Fondo貌似就是这种东西。但似乎并没有怎么和职业赛事结合起来,脱节了……
有点扯远了
亮了(0)
回复
商业化和传统肯定有冲突,看如何取舍以及调和
商业化和传统肯定有冲突,看如何取舍以及调和
亮了(0)
回复
[quote][b]引用3楼 @Matt_Schaub 发表的[/b]:
有句说句,打旅游牌没什么不好的,公路自行车赛说白了还是职业体育,职业体育就是要赚钱,能有个很好的收入来源对这项运动是大好事。
至于Tro Bro Leon,从商业推广的角度来看,说是一项做的很失败的比赛也不为过。这么好的比赛条件,完全可以尝试像白路赛一样做大(LZ自己写的文章不也同意这一点么……)。结果现在做成是一个非常小规模,几乎0影响力的比赛。非常失败。
首先,跟AGR放一天,必然没人关注。何必呢?干嘛不放周六?几乎0成本,收益巨大的事情为何不做?
其次,赛期放PR后面,那些平路古典赛高手们谁会来参赛?必然没有大牌。没有大牌=没有人气。没有人气,就没有影响力,赞助商、地方ZF也就不再愿意花钱来举办这项赛事。
要是法国、布列塔尼地区经济不好的话,这项比赛的命运很可能就跟环罗马、环马德里一样,从公路自行车赛历里滚蛋。多可惜啊,这么优秀的赛道条件。[/quote]
[quote][b]引用4楼 @Matt_Schaub 发表的[/b]:
说到赚钱,cn论坛上每年都会稳定的有一批人吐槽RvV的新线路。这个新线路什么特点?Oudenaarde是终点。该地的ZF跟比赛组委会Flanders Classics签了合同(于是就有钱),要求比赛在那里当终点。还有什么特点?3遍Oude Kwaremont,而且最后一遍是比赛的关键点之一。于是可以在那里卖VIP票,又有钱。
比赛也许没有以前精彩了?但是有钱赚。我觉得还不错。不过也许有更好的方式……[/quote]
[quote][b]引用5楼 @Matt_Schaub 发表的[/b]:
说到更好的方式,马拉松赛其实商业模式就做的不错。通过吸引世界各地的选手参赛,报名费是一笔收入,这些选手来本地旅游、观光、住宿又是一笔收入,对城市形象的宣传也是一笔隐形收入。刚刚结束的波士顿马拉松关注度就很高……
公路自行车可以走这个路线吗?如果只是去现场观赛,这也太没吸引力了。很难想象非本地的人会去专门现场观赛一场公路自行车比赛。如果能亲身参与岂不更好?Gran Fondo貌似就是这种东西。但似乎并没有怎么和职业赛事结合起来,脱节了……
有点扯远了[/quote]

这篇文章的出发点还是希望从欧洲顶级赛事连接到国内赛事,所以本来想探讨的是国外中小型赛事的起源(也提到了大赛的起源),以及他们到现在的一种状况

自行车运动现在依然是以欧洲为中心,那就必须接受欧洲的那套文化。从这方面来说,你指望自行车变成NBA、NFL,甚至马拉松、黄金联赛之类的分工明确,包装精良,高曝光率是不现实的。Tro-Bro Leon就是Breton文化的产物,就像微博上有人说的那样,Breton的语言都快要消失了,你还指望他们改日期,包装得像PR那样...(当然0成本改日期为啥不做我也不知道)

这篇文章另外一个希望讨论的问题就是,欧洲这些中小赛事是顶级赛事的根基,他们没有也不可能有像环迪拜、环阿布扎比那样的大手笔资本投入,从他们诞生开始到现在就没有过这种投入,但是他们是很自然地形成的,根植于本土,所以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世界越来越国际化,慢慢打破了他们原来的循环(比如赛事-人才培养-观众的循环),这也让很多比赛变得生存越来越艰难,这是另外一个问题(经济衰退,欧洲文化的衰退,人口结构变化,欧洲尤其是法国越来越绿化等各种复杂原因),作为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运动,自行车的困境其实也是一个文化的冲突与困境...
[quote][b]引用3楼 @Matt_Schaub 发表的[/b]:
有句说句,打旅游牌没什么不好的,公路自行车赛说白了还是职业体育,职业体育就是要赚钱,能有个很好的收入来源对这项运动是大好事。
至于Tro Bro Leon,从商业推广的角度来看,说是一项做的很失败的比赛也不为过。这么好的比赛条件,完全可以尝试像白路赛一样做大(LZ自己写的文章不也同意这一点么……)。结果现在做成是一个非常小规模,几乎0影响力的比赛。非常失败。
首先,跟AGR放一天,必然没人关注。何必呢?干嘛不放周六?几乎0成本,收益巨大的事情为何不做?
其次,赛期放PR后面,那些平路古典赛高手们谁会来参赛?必然没有大牌。没有大牌=没有人气。没有人气,就没有影响力,赞助商、地方ZF也就不再愿意花钱来举办这项赛事。
要是法国、布列塔尼地区经济不好的话,这项比赛的命运很可能就跟环罗马、环马德里一样,从公路自行车赛历里滚蛋。多可惜啊,这么优秀的赛道条件。[/quote]
[quote][b]引用4楼 @Matt_Schaub 发表的[/b]:
说到赚钱,cn论坛上每年都会稳定的有一批人吐槽RvV的新线路。这个新线路什么特点?Oudenaarde是终点。该地的ZF跟比赛组委会Flanders Classics签了合同(于是就有钱),要求比赛在那里当终点。还有什么特点?3遍Oude Kwaremont,而且最后一遍是比赛的关键点之一。于是可以在那里卖VIP票,又有钱。
比赛也许没有以前精彩了?但是有钱赚。我觉得还不错。不过也许有更好的方式……[/quote]
[quote][b]引用5楼 @Matt_Schaub 发表的[/b]:
说到更好的方式,马拉松赛其实商业模式就做的不错。通过吸引世界各地的选手参赛,报名费是一笔收入,这些选手来本地旅游、观光、住宿又是一笔收入,对城市形象的宣传也是一笔隐形收入。刚刚结束的波士顿马拉松关注度就很高……
公路自行车可以走这个路线吗?如果只是去现场观赛,这也太没吸引力了。很难想象非本地的人会去专门现场观赛一场公路自行车比赛。如果能亲身参与岂不更好?Gran Fondo貌似就是这种东西。但似乎并没有怎么和职业赛事结合起来,脱节了……
有点扯远了[/quote]

这篇文章的出发点还是希望从欧洲顶级赛事连接到国内赛事,所以本来想探讨的是国外中小型赛事的起源(也提到了大赛的起源),以及他们到现在的一种状况

自行车运动现在依然是以欧洲为中心,那就必须接受欧洲的那套文化。从这方面来说,你指望自行车变成NBA、NFL,甚至马拉松、黄金联赛之类的分工明确,包装精良,高曝光率是不现实的。Tro-Bro Leon就是Breton文化的产物,就像微博上有人说的那样,Breton的语言都快要消失了,你还指望他们改日期,包装得像PR那样...(当然0成本改日期为啥不做我也不知道)

这篇文章另外一个希望讨论的问题就是,欧洲这些中小赛事是顶级赛事的根基,他们没有也不可能有像环迪拜、环阿布扎比那样的大手笔资本投入,从他们诞生开始到现在就没有过这种投入,但是他们是很自然地形成的,根植于本土,所以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世界越来越国际化,慢慢打破了他们原来的循环(比如赛事-人才培养-观众的循环),这也让很多比赛变得生存越来越艰难,这是另外一个问题(经济衰退,欧洲文化的衰退,人口结构变化,欧洲尤其是法国越来越绿化等各种复杂原因),作为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运动,自行车的困境其实也是一个文化的冲突与困境...
亮了(0)
回复
据说号称“西方地狱”? 今天特意职业自行车经理2014里玩了一下这个赛段
据说号称“西方地狱”? 今天特意职业自行车经理2014里玩了一下这个赛段
亮了(0)
回复
好想去赛道边捡水壶
好想去赛道边捡水壶
亮了(0)
回复
[quote][b]引用5楼 @Matt_Schaub 发表的[/b]:
说到更好的方式,马拉松赛其实商业模式就做的不错。通过吸引世界各地的选手参赛,报名费是一笔收入,这些选手来本地旅游、观光、住宿又是一笔收入,对城市形象的宣传也是一笔隐形收入。刚刚结束的波士顿马拉松关注度就很高……
公路自行车可以走这个路线吗?如果只是去现场观赛,这也太没吸引力了。很难想象非本地的人会去专门现场观赛一场公路自行车比赛。如果能亲身参与岂不更好?Gran Fondo貌似就是这种东西。但似乎并没有怎么和职业赛事结合起来,脱节了……
有点扯远了[/quote]
体验这玩意倒不是没法办,拿今年世锦赛来说richmond组委就在赛期中穿插了一个conquer the cobble活动:两期活动中分别可以让群众把circuit骑几圈或者跑几圈。。。通过减少圈数提高群众的参与能力,拉长了赛事周期,等于说办成了一个几天的节日活动之类的。我觉得延长赛事周期给老比赛续命方面应该挺有效,不像马拉松,自行车的参与成本仅运输一项就高了不少,浪费更多金钱精力只为极短的参与时间,相比之下群众肯定还是会去选其他成本更低的活动,但如果像前面说的那样搞,最终是赛事吸引力和吸金能力的显著提高。我觉得其实像RvV或者AGR这种有绕圈元素的比赛很可以试着这么搞一下,但是PR这种AB点式比赛就没有办法。。。
还有某些组委也是猪脑。。明明就附带不错的女子版赛事非要放着浪费。。典型例子RvV的女子版和男子同天略早举行,转播资源短时间内根本调不来。。。最后结果是女子组剧烈对抗争冠时我们在电视里看男子组骑游。。。赛事奖金还只设了1000英镑不到。。。重视一下对他们也没坏处吧
[quote][b]引用5楼 @Matt_Schaub 发表的[/b]:
说到更好的方式,马拉松赛其实商业模式就做的不错。通过吸引世界各地的选手参赛,报名费是一笔收入,这些选手来本地旅游、观光、住宿又是一笔收入,对城市形象的宣传也是一笔隐形收入。刚刚结束的波士顿马拉松关注度就很高……
公路自行车可以走这个路线吗?如果只是去现场观赛,这也太没吸引力了。很难想象非本地的人会去专门现场观赛一场公路自行车比赛。如果能亲身参与岂不更好?Gran Fondo貌似就是这种东西。但似乎并没有怎么和职业赛事结合起来,脱节了……
有点扯远了[/quote]
体验这玩意倒不是没法办,拿今年世锦赛来说richmond组委就在赛期中穿插了一个conquer the cobble活动:两期活动中分别可以让群众把circuit骑几圈或者跑几圈。。。通过减少圈数提高群众的参与能力,拉长了赛事周期,等于说办成了一个几天的节日活动之类的。我觉得延长赛事周期给老比赛续命方面应该挺有效,不像马拉松,自行车的参与成本仅运输一项就高了不少,浪费更多金钱精力只为极短的参与时间,相比之下群众肯定还是会去选其他成本更低的活动,但如果像前面说的那样搞,最终是赛事吸引力和吸金能力的显著提高。我觉得其实像RvV或者AGR这种有绕圈元素的比赛很可以试着这么搞一下,但是PR这种AB点式比赛就没有办法。。。
还有某些组委也是猪脑。。明明就附带不错的女子版赛事非要放着浪费。。典型例子RvV的女子版和男子同天略早举行,转播资源短时间内根本调不来。。。最后结果是女子组剧烈对抗争冠时我们在电视里看男子组骑游。。。赛事奖金还只设了1000英镑不到。。。重视一下对他们也没坏处吧
亮了(0)
回复
[quote][b]引用7楼 @coimbrawu 发表的[/b]:
自行车运动现在依然是以欧洲为中心,那就必须接受欧洲的那套文化。从这方面来说,你指望自行车变成NBA、NFL,甚至马拉松、黄金联赛之类的分工明确,包装精良,高曝光率是不现实的。[/quote]
欧洲的文化是什么?我觉得还是一样的啊,职业体育,商业至上。欧冠、英超的包装好不好?欧洲大陆的德甲、西甲也不错。职业网球的商业化做的也很不错。有几个运动是差一点,比如英式橄榄球……
再怎么老资格的职业体育也得与时俱进。还是我常举的例子。板球资格够老吧?板球运动出现的时候,自行车还没发明呢,更别说公路自行车运动了。人家也逐渐把重点从又长又臭的Test cricket(一场比赛打五天……)转向20-20(时间和棒球接近)或者One day了,都是为了增加欣赏性,增加关注度,增加商业能力
公路自行车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商业模式的问题。经常都有人发表高论,连京科夫之流都会不时冒出一些言论
[quote][b]引用7楼 @coimbrawu 发表的[/b]:
自行车运动现在依然是以欧洲为中心,那就必须接受欧洲的那套文化。从这方面来说,你指望自行车变成NBA、NFL,甚至马拉松、黄金联赛之类的分工明确,包装精良,高曝光率是不现实的。[/quote]
欧洲的文化是什么?我觉得还是一样的啊,职业体育,商业至上。欧冠、英超的包装好不好?欧洲大陆的德甲、西甲也不错。职业网球的商业化做的也很不错。有几个运动是差一点,比如英式橄榄球……
再怎么老资格的职业体育也得与时俱进。还是我常举的例子。板球资格够老吧?板球运动出现的时候,自行车还没发明呢,更别说公路自行车运动了。人家也逐渐把重点从又长又臭的Test cricket(一场比赛打五天……)转向20-20(时间和棒球接近)或者One day了,都是为了增加欣赏性,增加关注度,增加商业能力
公路自行车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商业模式的问题。经常都有人发表高论,连京科夫之流都会不时冒出一些言论
亮了(0)
回复
[quote][b]引用11楼 @Matt_Schaub 发表的[/b]:

欧洲的文化是什么?我觉得还是一样的啊,职业体育,商业至上。欧冠、英超的包装好不好?欧洲大陆的德甲、西甲也不错。职业网球的商业化做的也很不错。有几个运动是差一点,比如英式橄榄球……
再怎么老资格的职业体育也得与时俱进。还是我常举的例子。板球资格够老吧?板球运动出现的时候,自行车还没发明呢,更别说公路自行车运动了。人家也逐渐把重点从又长又臭的Test cricket(一场比赛打五天……)转向20-20(时间和棒球接近)或者One day了,都是为了增加欣赏性,增加关注度,增加商业能力
公路自行车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商业模式的问题。经常都有人发表高论,连京科夫之流都会不时冒出一些言论[/quote]
如果说自行车是根植于欧洲农村,相比城市更为保守,是不是就容易理解了?
布列塔尼是法国非常保守的一个地区,当年大革命就是保皇党的基地(所以Tro-Bro Leon就是不肯改日期?)

我没有说自行车不需要改革,我只是说自行车比赛背后是有原因的,有可能就是我上面说的这样。自行车改革需要另开一个帖子咯,那个说好几页都可以说
[quote][b]引用11楼 @Matt_Schaub 发表的[/b]:

欧洲的文化是什么?我觉得还是一样的啊,职业体育,商业至上。欧冠、英超的包装好不好?欧洲大陆的德甲、西甲也不错。职业网球的商业化做的也很不错。有几个运动是差一点,比如英式橄榄球……
再怎么老资格的职业体育也得与时俱进。还是我常举的例子。板球资格够老吧?板球运动出现的时候,自行车还没发明呢,更别说公路自行车运动了。人家也逐渐把重点从又长又臭的Test cricket(一场比赛打五天……)转向20-20(时间和棒球接近)或者One day了,都是为了增加欣赏性,增加关注度,增加商业能力
公路自行车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商业模式的问题。经常都有人发表高论,连京科夫之流都会不时冒出一些言论[/quote]
如果说自行车是根植于欧洲农村,相比城市更为保守,是不是就容易理解了?
布列塔尼是法国非常保守的一个地区,当年大革命就是保皇党的基地(所以Tro-Bro Leon就是不肯改日期?)

我没有说自行车不需要改革,我只是说自行车比赛背后是有原因的,有可能就是我上面说的这样。自行车改革需要另开一个帖子咯,那个说好几页都可以说
亮了(0)
回复
[quote][b]引用10楼 @BreakHu 发表的[/b]:

体验这玩意倒不是没法办,拿今年世锦赛来说richmond组委就在赛期中穿插了一个conquer the cobble活动:两期活动中分别可以让群众把circuit骑几圈或者跑几圈。。。通过减少圈数提高群众的参与能力,拉长了赛事周期,等于说办成了一个几天的节日活动之类的。我觉得延长赛事周期给老比赛续命方面应该挺有效,不像马拉松,自行车的参与成本仅运输一项就高了不少,浪费更多金钱精力只为极短的参与时间,相比之下群众肯定还是会去选其他成本更低的活动,但如果像前面说的那样搞,最终是赛事吸引力和吸金能力的显著提高。我觉得其实像RvV或者AGR这种有绕圈元素的比赛很可以试着这么搞一下,但是PR这种AB点式比赛就没有办法。。。[/quote]
我看了看RvV和AGR的介绍,这两项赛事确实是有群众参与的骑行,RvV的是官方组织的,官网上说有16000人参加呢……AGR似乎不是。影响力还是不够……cn论坛上都没见人提这事
另外你说的有道理,自行车的参与成本还是太高,确实是个问题
[quote][b]引用10楼 @BreakHu 发表的[/b]:

体验这玩意倒不是没法办,拿今年世锦赛来说richmond组委就在赛期中穿插了一个conquer the cobble活动:两期活动中分别可以让群众把circuit骑几圈或者跑几圈。。。通过减少圈数提高群众的参与能力,拉长了赛事周期,等于说办成了一个几天的节日活动之类的。我觉得延长赛事周期给老比赛续命方面应该挺有效,不像马拉松,自行车的参与成本仅运输一项就高了不少,浪费更多金钱精力只为极短的参与时间,相比之下群众肯定还是会去选其他成本更低的活动,但如果像前面说的那样搞,最终是赛事吸引力和吸金能力的显著提高。我觉得其实像RvV或者AGR这种有绕圈元素的比赛很可以试着这么搞一下,但是PR这种AB点式比赛就没有办法。。。[/quote]
我看了看RvV和AGR的介绍,这两项赛事确实是有群众参与的骑行,RvV的是官方组织的,官网上说有16000人参加呢……AGR似乎不是。影响力还是不够……cn论坛上都没见人提这事
另外你说的有道理,自行车的参与成本还是太高,确实是个问题
亮了(0)
回复
[quote][b]引用7楼 @coimbrawu 发表的[/b]:
这篇文章另外一个希望讨论的问题就是,欧洲这些中小赛事是顶级赛事的根基,他们没有也不可能有像环迪拜、环阿布扎比那样的大手笔资本投入,从他们诞生开始到现在就没有过这种投入,但是他们是很自然地形成的,根植于本土,所以有着顽强的生命力。[/quote]
“欧洲这些中小赛事是顶级赛事的根基”这个话吧,我看不是很对
首先,现在的那些车手们有相当一部分并不是从中小赛事,包括u23组的赛事里走出来的,而是有官方背景,也就是类似“举国体制”底下出来的选手。其中就包括了很多场地赛背景出来的选手(海量的英国和澳洲选手,这几年越来越多),或者类似前苏东体系下“举国体制”培养出的选手(托尼马丁,德根,基特尔这些德国人都可以算,还有那些俄罗斯、哈萨克选手)。还有一些选手是其他背景的选手,例如波特、斯蒂巴这样的。
要说这些中小赛事/u23赛事有没有培养选手的作用吧,也有,但是似乎不是很明显……主要也就是几个自行车真正狂热的地区明显,例如弗兰德斯,北意大利,布列塔尼,荷兰,这几个地区的新人在u23很猛(荷兰最明显),但是现在除了弗兰德斯以外,都比较缺乏竞争力……那些场地赛的选手一上来就是狠的,老一点的人有杰兰特-托马斯,丹尼斯,新人有尤安,斯特凡-金什么的
这几年看下来,即使现在u23关注度比以前高了,但还是总觉得u23和职业比赛是脱节的,职业比赛会有另外一拨人冒出来顶掉那些u23高手的位置。那些中小赛事就更不用说了,完全是脱节的……
这几年有国家、自协官方背景的车队也多了,其实公路自行车还有一个方向,就是完全就走官方背景,以国家为单位来组队、参赛,类似场地赛,田径比赛这样的,也未尝不可?起码不会有任何资金上的问题。缺点就是那些比赛都有奥运金牌做支撑,公路自行车就两块……
[quote][b]引用7楼 @coimbrawu 发表的[/b]:
这篇文章另外一个希望讨论的问题就是,欧洲这些中小赛事是顶级赛事的根基,他们没有也不可能有像环迪拜、环阿布扎比那样的大手笔资本投入,从他们诞生开始到现在就没有过这种投入,但是他们是很自然地形成的,根植于本土,所以有着顽强的生命力。[/quote]
“欧洲这些中小赛事是顶级赛事的根基”这个话吧,我看不是很对
首先,现在的那些车手们有相当一部分并不是从中小赛事,包括u23组的赛事里走出来的,而是有官方背景,也就是类似“举国体制”底下出来的选手。其中就包括了很多场地赛背景出来的选手(海量的英国和澳洲选手,这几年越来越多),或者类似前苏东体系下“举国体制”培养出的选手(托尼马丁,德根,基特尔这些德国人都可以算,还有那些俄罗斯、哈萨克选手)。还有一些选手是其他背景的选手,例如波特、斯蒂巴这样的。
要说这些中小赛事/u23赛事有没有培养选手的作用吧,也有,但是似乎不是很明显……主要也就是几个自行车真正狂热的地区明显,例如弗兰德斯,北意大利,布列塔尼,荷兰,这几个地区的新人在u23很猛(荷兰最明显),但是现在除了弗兰德斯以外,都比较缺乏竞争力……那些场地赛的选手一上来就是狠的,老一点的人有杰兰特-托马斯,丹尼斯,新人有尤安,斯特凡-金什么的
这几年看下来,即使现在u23关注度比以前高了,但还是总觉得u23和职业比赛是脱节的,职业比赛会有另外一拨人冒出来顶掉那些u23高手的位置。那些中小赛事就更不用说了,完全是脱节的……
这几年有国家、自协官方背景的车队也多了,其实公路自行车还有一个方向,就是完全就走官方背景,以国家为单位来组队、参赛,类似场地赛,田径比赛这样的,也未尝不可?起码不会有任何资金上的问题。缺点就是那些比赛都有奥运金牌做支撑,公路自行车就两块……
亮了(0)
回复
你什么时候听说过尼巴利想赢环弗兰德斯或者巴黎-鲁贝?因为这不是意大利的赛事。
你什么时候听说过尼巴利想赢环弗兰德斯或者巴黎-鲁贝?因为这不是意大利的赛事。
亮了(0)
回复
歪个楼,才发现几个亮点……
今年年这项比赛冠军是fdj的geniez……这位的上一个胜场得到哪年了……
另一边环卡斯蒂略与莱昂影星队内赛罗兰干翻了一群人不说,皇后赛段和总成绩季军竟然是安东……这位的上一个前三得到哪年了……
Florian Senechal这小子也杀入前三……在cofidis两次鲁贝第一次前50结果今年直接前20……这赛季合同到期快步赶快签回来……
今年流行复活吗……

歪个楼,才发现几个亮点……
今年年这项比赛冠军是fdj的geniez……这位的上一个胜场得到哪年了……
另一边环卡斯蒂略与莱昂影星队内赛罗兰干翻了一群人不说,皇后赛段和总成绩季军竟然是安东……这位的上一个前三得到哪年了……
Florian Senechal这小子也杀入前三……在cofidis两次鲁贝第一次前50结果今年直接前20……这赛季合同到期快步赶快签回来……
今年流行复活吗……

亮了(0)
回复
[quote][b]引用13楼 @Matt_Schaub 发表的[/b]:

我看了看RvV和AGR的介绍,这两项赛事确实是有群众参与的骑行,RvV的是官方组织的,官网上说有16000人参加呢……AGR似乎不是。影响力还是不够……cn论坛上都没见人提这事
另外你说的有道理,自行车的参与成本还是太高,确实是个问题[/quote]
[quote][b]引用14楼 @Matt_Schaub 发表的[/b]:

“欧洲这些中小赛事是顶级赛事的根基”这个话吧,我看不是很对
首先,现在的那些车手们有相当一部分并不是从中小赛事,包括u23组的赛事里走出来的,而是有官方背景,也就是类似“举国体制”底下出来的选手。其中就包括了很多场地赛背景出来的选手(海量的英国和澳洲选手,这几年越来越多),或者类似前苏东体系下“举国体制”培养出的选手(托尼马丁,德根,基特尔这些德国人都可以算,还有那些俄罗斯、哈萨克选手)。还有一些选手是其他背景的选手,例如波特、斯蒂巴这样的。
要说这些中小赛事/u23赛事有没有培养选手的作用吧,也有,但是似乎不是很明显……主要也就是几个自行车真正狂热的地区明显,例如弗兰德斯,北意大利,布列塔尼,荷兰,这几个地区的新人在u23很猛(荷兰最明显),但是现在除了弗兰德斯以外,都比较缺乏竞争力……那些场地赛的选手一上来就是狠的,老一点的人有杰兰特-托马斯,丹尼斯,新人有尤安,斯特凡-金什么的
这几年看下来,即使现在u23关注度比以前高了,但还是总觉得u23和职业比赛是脱节的,职业比赛会有另外一拨人冒出来顶掉那些u23高手的位置。那些中小赛事就更不用说了,完全是脱节的……
这几年有国家、自协官方背景的车队也多了,其实公路自行车还有一个方向,就是完全就走官方背景,以国家为单位来组队、参赛,类似场地赛,田径比赛这样的,也未尝不可?起码不会有任何资金上的问题。缺点就是那些比赛都有奥运金牌做支撑,公路自行车就两块……[/quote]
个人觉得国家体制在现在低迷期做过渡可以但还不能作为最终目的地。。。
第一个问题还是禁药。。。国家体制的内部封闭性就是一种天然土壤,尽管有更加严格的管理与监督,同样很可能会得不偿失。而且并不像商业职业车队,因为被国家形象化,禁药问题的社会负面影响会被放大多倍,引起上面的政策变化(毕竟要吃政府资本)那对于车队和国家打击就是毁灭级的。
下一个还得回到比赛组织上。国家队的行成会需要,中央政府的加大介入。其中的导向性指示,带来的连锁反应很可能有地方行政加大地方比赛投资,用政府资产填补部分低效能低盈利比赛的赤字(很多狂热地区会是符合民意,但不是也说了那种地区毕竟太少。。。再说国家集中化宣传也会对民意带来印象,但短期内这种热爱很难成为文化,出现任何一个问题导致的政策改变就会被其他运动取代)。最终来看,以及从比赛的优胜劣汰和改革方面来说,取得的效果不会比自由市场更好。
我的观点是自行车发展应该尽量商业化,因此政府也应该尽量少参与,作为场地提供者等着收钱就可以了。。。而且商业化并不意味着去传统化,美国就有很多自行车嘉年华之类的活动,比赛+器材销售+表演+周边产业带动,盈利效果比单纯的用比赛进行城市宣传好得多。欧洲这些老牌比赛也并不需要改革,而是对此基础上的扩展,况且凭借这些比赛的影响力,最终成效会好很多。
还有照这么说。。。RvV还不错啊。。。这么多人相当多钞票了
[quote][b]引用13楼 @Matt_Schaub 发表的[/b]:

我看了看RvV和AGR的介绍,这两项赛事确实是有群众参与的骑行,RvV的是官方组织的,官网上说有16000人参加呢……AGR似乎不是。影响力还是不够……cn论坛上都没见人提这事
另外你说的有道理,自行车的参与成本还是太高,确实是个问题[/quote]
[quote][b]引用14楼 @Matt_Schaub 发表的[/b]:

“欧洲这些中小赛事是顶级赛事的根基”这个话吧,我看不是很对
首先,现在的那些车手们有相当一部分并不是从中小赛事,包括u23组的赛事里走出来的,而是有官方背景,也就是类似“举国体制”底下出来的选手。其中就包括了很多场地赛背景出来的选手(海量的英国和澳洲选手,这几年越来越多),或者类似前苏东体系下“举国体制”培养出的选手(托尼马丁,德根,基特尔这些德国人都可以算,还有那些俄罗斯、哈萨克选手)。还有一些选手是其他背景的选手,例如波特、斯蒂巴这样的。
要说这些中小赛事/u23赛事有没有培养选手的作用吧,也有,但是似乎不是很明显……主要也就是几个自行车真正狂热的地区明显,例如弗兰德斯,北意大利,布列塔尼,荷兰,这几个地区的新人在u23很猛(荷兰最明显),但是现在除了弗兰德斯以外,都比较缺乏竞争力……那些场地赛的选手一上来就是狠的,老一点的人有杰兰特-托马斯,丹尼斯,新人有尤安,斯特凡-金什么的
这几年看下来,即使现在u23关注度比以前高了,但还是总觉得u23和职业比赛是脱节的,职业比赛会有另外一拨人冒出来顶掉那些u23高手的位置。那些中小赛事就更不用说了,完全是脱节的……
这几年有国家、自协官方背景的车队也多了,其实公路自行车还有一个方向,就是完全就走官方背景,以国家为单位来组队、参赛,类似场地赛,田径比赛这样的,也未尝不可?起码不会有任何资金上的问题。缺点就是那些比赛都有奥运金牌做支撑,公路自行车就两块……[/quote]
个人觉得国家体制在现在低迷期做过渡可以但还不能作为最终目的地。。。
第一个问题还是禁药。。。国家体制的内部封闭性就是一种天然土壤,尽管有更加严格的管理与监督,同样很可能会得不偿失。而且并不像商业职业车队,因为被国家形象化,禁药问题的社会负面影响会被放大多倍,引起上面的政策变化(毕竟要吃政府资本)那对于车队和国家打击就是毁灭级的。
下一个还得回到比赛组织上。国家队的行成会需要,中央政府的加大介入。其中的导向性指示,带来的连锁反应很可能有地方行政加大地方比赛投资,用政府资产填补部分低效能低盈利比赛的赤字(很多狂热地区会是符合民意,但不是也说了那种地区毕竟太少。。。再说国家集中化宣传也会对民意带来印象,但短期内这种热爱很难成为文化,出现任何一个问题导致的政策改变就会被其他运动取代)。最终来看,以及从比赛的优胜劣汰和改革方面来说,取得的效果不会比自由市场更好。
我的观点是自行车发展应该尽量商业化,因此政府也应该尽量少参与,作为场地提供者等着收钱就可以了。。。而且商业化并不意味着去传统化,美国就有很多自行车嘉年华之类的活动,比赛+器材销售+表演+周边产业带动,盈利效果比单纯的用比赛进行城市宣传好得多。欧洲这些老牌比赛也并不需要改革,而是对此基础上的扩展,况且凭借这些比赛的影响力,最终成效会好很多。
还有照这么说。。。RvV还不错啊。。。这么多人相当多钞票了
亮了(0)
回复
核心是顶级车手有限,决定了只有部分比赛能吸引大牌。所以大环赛和五大古典赛是很难复制的;其他模式才是出路,本地化是个不错的选择。
核心是顶级车手有限,决定了只有部分比赛能吸引大牌。所以大环赛和五大古典赛是很难复制的;其他模式才是出路,本地化是个不错的选择。
亮了(0)
回复
[quote][b]引用14楼 @Matt_Schaub 发表的[/b]:



“欧洲这些中小赛事是顶级赛事的根基”这个话吧,我看不是很对

首先,现在的那些车手们有相当一部分并不是从中小赛事,包括u23组的赛事里走出来的,而是有官方背景,也就是类似“举国体制”底下出来的选手。其中就包括了很多场地赛背景出来的选手(海量的英国和澳洲选手,这几年越来越多),或者类似前苏东体系下“举国体制”培养出的选手(托尼马丁,德根,基特尔这些德国人都可以算,还有那些俄罗斯、哈萨克选手)。还有一些选手是其他背景的选手,例如波特、斯蒂巴这样的。

要说这些中小赛事/u23赛事有没有培养选手的作用吧,也有,但是似乎不是很明显……主要也就是几个自行车真正狂热的地区明显,例如弗兰德斯,北意大利,布列塔尼,荷兰,这几个地区的新人在u23很猛(荷兰最明显),但是现在除了弗兰德斯以外,都比较缺乏竞争力……那些场地赛的选手一上来就是狠的,老一点的人有杰兰特-托马斯,丹尼斯,新人有尤安,斯特凡-金什么的

这几年看下来,即使现在u23关注度比以前高了,但还是总觉得u23和职业比赛是脱节的,职业比赛会有另外一拨人冒出来顶掉那些u23高手的位置。那些中小赛事就更不用说了,完全是脱节的……

这几年有国家、自协官方背景的车队也多了,其实公路自行车还有一个方向,就是完全就走官方背景,以国家为单位来组队、参赛,类似场地赛,田径比赛这样的,也未尝不可?起码不会有任何资金上的问题。缺点就是那些比赛都有奥运金牌做支撑,公路自行车就两块……[/quote]

先要定义清楚中小比赛的含义:非WT、HC级的赛事,基本都可以称为中小比赛了,这里包括.2,.2级赛事,U23,U17级赛事(甚至包括一些很少人关注的HC级比赛,比如环丹麦赛)



其次,就算是举国体制的车手,包括你说的英国、澳洲、东欧车手,都会参加各种类型的U23、.2、.1级赛事,而且澳洲、英国送车手去国外参加这些小比赛越来越多。像Caleb Ewan,包括明年可能就转为Pro的Robert Power,无一不是会参加这些中小比赛。尤安为啥去年就很出名了,更多还是因为他在意大利、法国等比赛连战连胜,而且是很多种比赛类型都有获胜。澳大利亚虽然有AIS,但是他们还是经常想办法派车手就参加比赛。斯特凡-金(斯特凡金这两年参加了很多U23的比赛啊,成绩都非常好,总不能都把功劳归在场地赛吧?)、Gaviria等人,虽然也有场地背景,但是更多是兼项,他们参加各种中小比赛也不少,Gaviria如果没有去年环未来赛的表现,也不会说这么早就被AG2R这些车队关注

就算是很多人眼中举国体制的英国,其实也就2012伦敦奥运那拨人,现在英国已经把一大批年轻人放到国外去了。像亚当-耶茨当年就在FDJ的子队效力,越跑越好,最后和哥哥一起打包去了绿刃。现在的英国新星Hugh Carthy 也是被扔去了西班牙农行,但是缺乏太多欧洲比赛今年参加难一些的比赛就有些惨

东欧的其实也差不多,基特尔当年也参加了很多中小比赛,大部分也是给年轻人练级,比如Flèche du Sud、La Côte Picarde、环图灵根等。挂科司机、萨甘也比了很多。

这些中小比赛,说白了就是一个由浅入深,练级打怪的过程。很多还是有模拟考性质,比如五大古典赛的U23级别赛事、环未来赛、青年环意等。像你说的兼项,也是有的,但不会说完全主攻一项,比如完全主攻场地跳过来比公路就成绩好的。法国那边的场地队还说要建一支车队比公路呢,也不见他们有什么动作。很多CX车手,比如Sven Nys,在没有CX比赛的夏季也会参加一些公路赛来保持状态,斯蒂巴当年也参加了不少中小比赛。没有这些中小比赛铺垫,他断不会这么快就能专项成功

       兼项是一种潮流,但是我觉得这个金字塔根基的说法逻辑上没有错啊,确实有些人会过来,但毕竟是极少数,而且恰巧证明了,公路车虽然只有两枚金牌但现在依然是最有吸引力的:不然如斯蒂巴、托马斯、维金斯这些在其他项目的顶尖车手会跨界过来,甚至如斯蒂巴、托马斯完全放弃了原来主攻的项目。对于这些天才而言,他们在其他项目也都能做出好成绩(统计学上的outlier。。。)
[quote][b]引用14楼 @Matt_Schaub 发表的[/b]:



“欧洲这些中小赛事是顶级赛事的根基”这个话吧,我看不是很对

首先,现在的那些车手们有相当一部分并不是从中小赛事,包括u23组的赛事里走出来的,而是有官方背景,也就是类似“举国体制”底下出来的选手。其中就包括了很多场地赛背景出来的选手(海量的英国和澳洲选手,这几年越来越多),或者类似前苏东体系下“举国体制”培养出的选手(托尼马丁,德根,基特尔这些德国人都可以算,还有那些俄罗斯、哈萨克选手)。还有一些选手是其他背景的选手,例如波特、斯蒂巴这样的。

要说这些中小赛事/u23赛事有没有培养选手的作用吧,也有,但是似乎不是很明显……主要也就是几个自行车真正狂热的地区明显,例如弗兰德斯,北意大利,布列塔尼,荷兰,这几个地区的新人在u23很猛(荷兰最明显),但是现在除了弗兰德斯以外,都比较缺乏竞争力……那些场地赛的选手一上来就是狠的,老一点的人有杰兰特-托马斯,丹尼斯,新人有尤安,斯特凡-金什么的

这几年看下来,即使现在u23关注度比以前高了,但还是总觉得u23和职业比赛是脱节的,职业比赛会有另外一拨人冒出来顶掉那些u23高手的位置。那些中小赛事就更不用说了,完全是脱节的……

这几年有国家、自协官方背景的车队也多了,其实公路自行车还有一个方向,就是完全就走官方背景,以国家为单位来组队、参赛,类似场地赛,田径比赛这样的,也未尝不可?起码不会有任何资金上的问题。缺点就是那些比赛都有奥运金牌做支撑,公路自行车就两块……[/quote]

先要定义清楚中小比赛的含义:非WT、HC级的赛事,基本都可以称为中小比赛了,这里包括.2,.2级赛事,U23,U17级赛事(甚至包括一些很少人关注的HC级比赛,比如环丹麦赛)



其次,就算是举国体制的车手,包括你说的英国、澳洲、东欧车手,都会参加各种类型的U23、.2、.1级赛事,而且澳洲、英国送车手去国外参加这些小比赛越来越多。像Caleb Ewan,包括明年可能就转为Pro的Robert Power,无一不是会参加这些中小比赛。尤安为啥去年就很出名了,更多还是因为他在意大利、法国等比赛连战连胜,而且是很多种比赛类型都有获胜。澳大利亚虽然有AIS,但是他们还是经常想办法派车手就参加比赛。斯特凡-金(斯特凡金这两年参加了很多U23的比赛啊,成绩都非常好,总不能都把功劳归在场地赛吧?)、Gaviria等人,虽然也有场地背景,但是更多是兼项,他们参加各种中小比赛也不少,Gaviria如果没有去年环未来赛的表现,也不会说这么早就被AG2R这些车队关注

就算是很多人眼中举国体制的英国,其实也就2012伦敦奥运那拨人,现在英国已经把一大批年轻人放到国外去了。像亚当-耶茨当年就在FDJ的子队效力,越跑越好,最后和哥哥一起打包去了绿刃。现在的英国新星Hugh Carthy 也是被扔去了西班牙农行,但是缺乏太多欧洲比赛今年参加难一些的比赛就有些惨

东欧的其实也差不多,基特尔当年也参加了很多中小比赛,大部分也是给年轻人练级,比如Flèche du Sud、La Côte Picarde、环图灵根等。挂科司机、萨甘也比了很多。

这些中小比赛,说白了就是一个由浅入深,练级打怪的过程。很多还是有模拟考性质,比如五大古典赛的U23级别赛事、环未来赛、青年环意等。像你说的兼项,也是有的,但不会说完全主攻一项,比如完全主攻场地跳过来比公路就成绩好的。法国那边的场地队还说要建一支车队比公路呢,也不见他们有什么动作。很多CX车手,比如Sven Nys,在没有CX比赛的夏季也会参加一些公路赛来保持状态,斯蒂巴当年也参加了不少中小比赛。没有这些中小比赛铺垫,他断不会这么快就能专项成功

       兼项是一种潮流,但是我觉得这个金字塔根基的说法逻辑上没有错啊,确实有些人会过来,但毕竟是极少数,而且恰巧证明了,公路车虽然只有两枚金牌但现在依然是最有吸引力的:不然如斯蒂巴、托马斯、维金斯这些在其他项目的顶尖车手会跨界过来,甚至如斯蒂巴、托马斯完全放弃了原来主攻的项目。对于这些天才而言,他们在其他项目也都能做出好成绩(统计学上的outlier。。。)
亮了(0)
回复
[quote][b]引用19楼 @coimbrawu 发表的[/b]:

先要定义清楚中小比赛的含义:非WT、HC级的赛事,基本都可以称为中小比赛了,这里包括.2,.2级赛事,U23,U17级赛事(甚至包括一些很少人关注的HC级比赛,比如环丹麦赛)

其次,就算是举国体制的车手,包括你说的英国、澳洲、东欧车手,都会参加各种类型的U23、.2、.1级赛事,而且澳洲、英国送车手去国外参加这些小比赛越来越多。像Caleb Ewan,包括明年可能就转为Pro的Robert Power,无一不是会参加这些中小比赛。尤安为啥去年就很出名了,更多还是因为他在意大利、法国等比赛连战连胜,而且是很多种比赛类型都有获胜。澳大利亚虽然有AIS,但是他们还是经常想办法派车手就参加比赛。斯特凡-金(斯特凡金这两年参加了很多U23的比赛啊,成绩都非常好,总不能都把功劳归在场地赛吧?)、Gaviria等人,虽然也有场地背景,但是更多是兼项,他们参加各种中小比赛也不少,Gaviria如果没有去年环未来赛的表现,也不会说这么早就被AG2R这些车队关注
就算是很多人眼中举国体制的英国,其实也就2012伦敦奥运那拨人,现在英国已经把一大批年轻人放到国外去了。像亚当-耶茨当年就在FDJ的子队效力,越跑越好,最后和哥哥一起打包去了绿刃。现在的英国新星Hugh Carthy 也是被扔去了西班牙农行,但是缺乏太多欧洲比赛今年参加难一些的比赛就有些惨
东欧的其实也差不多,基特尔当年也参加了很多中小比赛,大部分也是给年轻人练级,比如Flèche du Sud、La Côte Picarde、环图灵根等。挂科司机、萨甘也比了很多。
这些中小比赛,说白了就是一个由浅入深,练级打怪的过程。很多还是有模拟考性质,比如五大古典赛的U23级别赛事、环未来赛、青年环意等。像你说的兼项,也是有的,但不会说完全主攻一项,比如完全主攻场地跳过来比公路就成绩好的。法国那边的场地队还说要建一支车队比公路呢,也不见他们有什么动作。很多CX车手,比如Sven Nys,在没有CX比赛的夏季也会参加一些公路赛来保持状态,斯蒂巴当年也参加了不少中小比赛。没有这些中小比赛铺垫,他断不会这么快就能专项成功[/quote]
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比赛吸引力的问题。
场地背景的选手,包括苏东“国家队”背景的选手,有一些的确是对公路自行车很有兴趣的人,就算没有国家自协的帮助,他们也许也会投入公路自行车运动。比如斯特凡-金,他自己就说他是因为兴趣才玩自行车的(包括场地和公路)。
不过我相信,如果没有自协(也就是政府)大力进行扶持场地赛项目,现在又扶持公路自行车项目,英国、澳大利亚等场地赛强国的年轻人选择投身场地赛项目,进而转项到公路车项目的人会少的多(可以看看最近这些年英国车手和澳大利亚公路车车手数量的增加……很明显的吧)。苏东国家队背景的那些人也一样。
至于参加中小比赛,他们当然要参加,就是练级,但是没有这些比赛,他们很可能也会选择场地赛项目,也很有可能也会选择转项(因为动力根本就不在这些比赛上面……)
如果这些论断都成立的话,那么“赛事根植于乡土,影响了年轻车手,车手长大之后希望夺得赛事冠军,然后赛事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好,好的赛事让更多本土车手得到锻炼,培养出更多本土人才。这就是一个赛事与车手培养的良性循环。”这显然就是说不通的。这些年轻车手并不是被这些赛事吸引来的。
自行车项目(包括公路和场地)是要跟其他项目抢人才的,场地赛的“国家队”待遇和金牌诱惑能算的上不错的吸引力,三大环赛五大古典世锦赛的吸引力应该要更好,那些“本土赛事”……我想基本没有任何吸引力。

第二个问题,培养年轻车手的问题。这块我没太想清楚,但我目前的总体观点是,u23比赛,包括更低级的u19等级别的比赛,应该保留;但是那些.HC和.1级,无特色无大牌无关注度的“中小比赛”如果只是为了培养年轻车手的话,应该大幅度削减。只用保留少量的比赛用作热身(尤其是季前热身,当然自行车赛季比较长,春季古典赛之前和环法之前都可以办一些季前热身),再保留更少量的比赛用作给副将机会、给边缘车手机会、给新人空间、给伤病恢复选手找状态(这一类需求其实现有的WT一周赛差不多就够了,真不需要太多其他赛事)
拿美足做比方,u23比赛对应美足的高中比赛,应当保留;三无“中小比赛”对应美足的季前赛(必须有,但不用太多)和Europa League(或者篮球的NBDL,这个可有可无)
[quote][b]引用19楼 @coimbrawu 发表的[/b]:

先要定义清楚中小比赛的含义:非WT、HC级的赛事,基本都可以称为中小比赛了,这里包括.2,.2级赛事,U23,U17级赛事(甚至包括一些很少人关注的HC级比赛,比如环丹麦赛)

其次,就算是举国体制的车手,包括你说的英国、澳洲、东欧车手,都会参加各种类型的U23、.2、.1级赛事,而且澳洲、英国送车手去国外参加这些小比赛越来越多。像Caleb Ewan,包括明年可能就转为Pro的Robert Power,无一不是会参加这些中小比赛。尤安为啥去年就很出名了,更多还是因为他在意大利、法国等比赛连战连胜,而且是很多种比赛类型都有获胜。澳大利亚虽然有AIS,但是他们还是经常想办法派车手就参加比赛。斯特凡-金(斯特凡金这两年参加了很多U23的比赛啊,成绩都非常好,总不能都把功劳归在场地赛吧?)、Gaviria等人,虽然也有场地背景,但是更多是兼项,他们参加各种中小比赛也不少,Gaviria如果没有去年环未来赛的表现,也不会说这么早就被AG2R这些车队关注
就算是很多人眼中举国体制的英国,其实也就2012伦敦奥运那拨人,现在英国已经把一大批年轻人放到国外去了。像亚当-耶茨当年就在FDJ的子队效力,越跑越好,最后和哥哥一起打包去了绿刃。现在的英国新星Hugh Carthy 也是被扔去了西班牙农行,但是缺乏太多欧洲比赛今年参加难一些的比赛就有些惨
东欧的其实也差不多,基特尔当年也参加了很多中小比赛,大部分也是给年轻人练级,比如Flèche du Sud、La Côte Picarde、环图灵根等。挂科司机、萨甘也比了很多。
这些中小比赛,说白了就是一个由浅入深,练级打怪的过程。很多还是有模拟考性质,比如五大古典赛的U23级别赛事、环未来赛、青年环意等。像你说的兼项,也是有的,但不会说完全主攻一项,比如完全主攻场地跳过来比公路就成绩好的。法国那边的场地队还说要建一支车队比公路呢,也不见他们有什么动作。很多CX车手,比如Sven Nys,在没有CX比赛的夏季也会参加一些公路赛来保持状态,斯蒂巴当年也参加了不少中小比赛。没有这些中小比赛铺垫,他断不会这么快就能专项成功[/quote]
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比赛吸引力的问题。
场地背景的选手,包括苏东“国家队”背景的选手,有一些的确是对公路自行车很有兴趣的人,就算没有国家自协的帮助,他们也许也会投入公路自行车运动。比如斯特凡-金,他自己就说他是因为兴趣才玩自行车的(包括场地和公路)。
不过我相信,如果没有自协(也就是政府)大力进行扶持场地赛项目,现在又扶持公路自行车项目,英国、澳大利亚等场地赛强国的年轻人选择投身场地赛项目,进而转项到公路车项目的人会少的多(可以看看最近这些年英国车手和澳大利亚公路车车手数量的增加……很明显的吧)。苏东国家队背景的那些人也一样。
至于参加中小比赛,他们当然要参加,就是练级,但是没有这些比赛,他们很可能也会选择场地赛项目,也很有可能也会选择转项(因为动力根本就不在这些比赛上面……)
如果这些论断都成立的话,那么“赛事根植于乡土,影响了年轻车手,车手长大之后希望夺得赛事冠军,然后赛事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好,好的赛事让更多本土车手得到锻炼,培养出更多本土人才。这就是一个赛事与车手培养的良性循环。”这显然就是说不通的。这些年轻车手并不是被这些赛事吸引来的。
自行车项目(包括公路和场地)是要跟其他项目抢人才的,场地赛的“国家队”待遇和金牌诱惑能算的上不错的吸引力,三大环赛五大古典世锦赛的吸引力应该要更好,那些“本土赛事”……我想基本没有任何吸引力。

第二个问题,培养年轻车手的问题。这块我没太想清楚,但我目前的总体观点是,u23比赛,包括更低级的u19等级别的比赛,应该保留;但是那些.HC和.1级,无特色无大牌无关注度的“中小比赛”如果只是为了培养年轻车手的话,应该大幅度削减。只用保留少量的比赛用作热身(尤其是季前热身,当然自行车赛季比较长,春季古典赛之前和环法之前都可以办一些季前热身),再保留更少量的比赛用作给副将机会、给边缘车手机会、给新人空间、给伤病恢复选手找状态(这一类需求其实现有的WT一周赛差不多就够了,真不需要太多其他赛事)
拿美足做比方,u23比赛对应美足的高中比赛,应当保留;三无“中小比赛”对应美足的季前赛(必须有,但不用太多)和Europa League(或者篮球的NBDL,这个可有可无)
亮了(0)
回复
Re:[闲话自行车]从Tro-Bro Leon 说开去:自行车运动的土壤
虎扑游戏中心
自行车运动最热帖
万元公路车求推荐
斯特拉1000d怎么样啊?
奥克利苏特罗鉴定
菜鸟新手提车 斯特拉king jrs推荐下头盔和配件
兄弟们,订的车架终于到了,预算3万内要怎么配车呢?
JRS帮选公路车
以后温格高对波加查应该就没有威胁了吧
这车咋样
3000左右买什么公路车
山地转公路,5k预算上斯特拉95绝不踩雷?
自行车运动最新帖
斯特拉1000d怎么样啊?
老哥们两年前的公路花鼓坏了有必要换吗?
3000左右买什么公路车
这车咋样
新手
万元公路车求推荐
自行车还能火几年?
新手预算2k以内,求推荐山地车
奥克利苏特罗鉴定
新手入坑二周第一次50km完成
热门游戏-即点即玩
无需下载,足球经理模式一键即玩
《NBA英雄》教练系统上线啦!我选好了,看看你的